返回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852.骰子已经掷下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对于杰丝敏的惊讶,许鑫不置可否。 他更好奇的是……《舌尖》的高清版这么快就流出来了? 这……还不到半个月呢,网上就能找到高清版本下载了?啧啧,这版权意识…… 刚要吐槽,不过转念一想。 跟咱老许又有什么关系? 孩子都被亲生父母接走了。 不过还好,这片子不用剪辑,这孩子已经在自己的精心呵护下长大成人。 这样也挺好。 希望他拥有一段不悔的“人生”吧。 “唉……” 在友人那瞪大双眼的注视下,许鑫露出了几分怅然的模样。 “许,你知道这片子现在在意大利有多流行吗?所有中餐馆都开始安装电视了,为的就是让食客们可以在用餐的时候,看到这部片子!……真的,我一点都不夸张!它还上了罗马当地的新闻!” 杰丝敏下意识的开始给许鑫科普,这部《BITECHINA》到底有多火。 可她说完之后,却听许鑫来了句: “都已经过去了,不是么?杰西,我们要向前看。” “呃……” 杰丝敏愣了愣。 这时,正在等咖啡的菲利普听到了俩人的动静,扭头问道: “你们在聊什么?” “菲利普,你知道《BITECHINA》这部纪录片么?” 听到杰丝敏的话,菲利普点点头: “知道啊,最近很流行。” 然后,他就见杰丝敏一指许鑫: “这部纪录片,是许拍的。” “!” 菲利普已经惊讶的连咖啡都顾不得喝了,看着许鑫惊讶的问道: “许,你拍的?” 许鑫笑着点点头: “嗯。或者说的更准确一些,我仅仅只是总导演,拍摄的镜头,都是各个分导演来拍的,我只提供了创意和主题。” “……” “……” 你听听。这都不是人话了。 世界上最难的是1到100么? 不,是从0到1! “许,我是真不知道你这莫名其妙的谦虚是哪里来的。” 端着咖啡杯,菲利普一脸“神经病”的表情,然后赶紧喝了一口咖啡压压惊。 《BITECHINA》最近在意大利这边真的很火。 普通人可能仅仅只是觉得这部片子很下饭,可作为影视从业者,他更在意的是那部纪录片的题材。 它是美食,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美食纪录片。 它是有思想的。 而在看这部片子之前,菲利普其实对天朝的纪录片根本一无所知。 印象中,天朝就没推出过什么像样的纪录片。 可当这部片子横空出世后,不仅激发了大家的食欲,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把目光对准了天朝,开始对这个国家感兴趣了起来。 它就像是一张名片。 递到了所有人面前。 其实意大利还好,自马可波罗以来,他们对那座东方古国并不陌生。两边有许多东西其实都是共通、共融的。 而在菲利普眼里,这部纪录片真正的作用,是在宣示存在感。 至少,在网络上面,以前事关天朝的消息,基本不会有什么特别正面的。 就像是这部纪录片里面,开头采蘑菇那段故事,同样也有人拿欧洲的福利标准对标一个正在发展中国家,然后捧高踩低那样。 有些偏见,是刻板的,是固定的。 但,说到底,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是共通的。 切入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东西也不同。 菲利普不仅仅是一名编剧,他在罗马大学电影学院还有一个教师的工作。这部纪录片也是从大学生之中最开始流行的。而他的学生里,许许多多的人都对天朝产生了兴趣。甚至连天朝留学生俱乐部组建的一些往日里没太多人问津的活动,也多了许多意大利本土学生的影子。 而这一切,都仅仅只是源自一部纪录片的文化输出而已。 想到这,他对许鑫说道: “许,天朝需要更多这种能对外输出的纪录片,你们多拍一些,可是极大提升你们的形象。” 许鑫一愣。 有些诧异对方为什么会忽然来这么一句。 不过在反应过来后,便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明白了,谢谢你的提醒,菲利普。” 菲利普微微一笑,左手端着咖啡杯,右手则拿起了一次性纸杯。 先是喝了一口纸杯里的水清口,随后把咖啡一饮而尽。 “OK,我们走。” “……你是不是顺序搞反了?不是应该喝完咖啡再漱口么?” “不不不,亲爱的许,先喝水清口是为了让咖啡的香味在嘴里多停留一会。” 说着,他捏着拇指和食指,像是从嘴里拉出来一根线一样,对许鑫比画了一个手势: “espresso~~~~~” “……” espresso这个词许鑫知道,是标准浓缩的意思。 只是不知道用这个名词,加上这个动作,在意大利里是什么含义。 估摸着……应该是“盖了帽了,我的老baby?” 大概吧。 难懂的意大利人。 …… 在跳蚤市场转了一大圈,又在古董街转了一大圈。 许鑫的手机里多了几十张照片。 他也终于有些累了。 毕竟按照时差来算,现在他的身体机能已经处于凌晨两三点的时候。 确实也走不动了。 他婉拒了俩人的吃饭邀约,直接返回了酒店。 回来后,已经是意大利时间的下午3点多快4点。 让苏萌回去休息后,他打开了自己宾馆房间的阳台,坐到椅子上,享受着罗马的午后时光,一边拿IPAD整理今天拍摄的照片,一边在稿纸上写写画画,完善着自己电影的分镜头。 直到…… “许鑫,喝咖啡吗?” 听到这话,他顺着声音低头一看,这才发现,刘一菲就在酒店的花园里,正仰头看着他。 “你不是去万神殿了么?” “中午我就回来了,刚才一直在花园餐厅喝咖啡呢,你要不要?” 她一边说,一边指着花园一角那几张桌子。 哈斯勒酒店的范围,就在被誉为“七丘之城”的罗马古城范围内,地势很高,通过花园的方向能看到大半罗马城,风景绝佳。所以那花园的咖啡厅里有挺多人。 许鑫刚才一直没留意。 听到这话后,他想了想…… “这东西喝了怕是要睡不着觉啊。” “试试呗,味道挺不错的。” “……行吧,你帮我买一杯?” “好。” 刘一菲应了一声,掉头往回走。 接着快速返回: “他们一会儿给你送房间里去。” “嗯。” 许鑫点点头,看着她消失在自己楼下。 不一会儿,许鑫隔壁的阳台门被推开,刘一菲出现在阳台处。 “我把今天上午我在万神殿看到的一些有意思的照片发你,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灵感。” “好。” 许鑫应了一声,IPAD上一阵叮叮咚咚的响动。 他看了一眼,这才问道: “万神殿是教堂?” 刘一菲嘴角一抽…… “不然呢?你以为呢?” “它不是那种一根根石头柱子耸立,然后用一些石头堆起来的神庙么……我记得我看宣传册上就是这种建筑吧?这里面竟然是教堂?” 听到这话,刘一菲愈发无语: “你是不是把帕特农神庙和万神殿搞混了?” “呃……帕特农神庙是哪里来着?” “希腊啊!大哥!” “……” 看着许鑫那无语的模样,刘一菲本来还想吐槽的。 可考虑到似乎从认识开始,他这人就一直是那种很矛盾的模样。有些事情只要他感兴趣,那么就会特别了解。可如果碰到不感兴趣的玩意,他简直比小学生还白…… 最后,千言万语化作了一声无奈的叹息: “唉……你今天逛的怎么样?” “还成,不过能找到有用的东西不多。一会儿就睡觉,明天我打算去美术馆走一趟。明天下午杰丝敏帮我约了几个布景师。” “咚咚咚。” 敲门声响起。 他说着,直接起身朝门口走去。 一个侍者端着扣着玻璃罩的托盘正在门口。 他的咖啡来了。 而端着咖啡回到阳台时,刘一菲却不见了。 过了大概五六秒钟,她同样端着一杯咖啡坐在了阳台前。 “尝尝,很不错的。” “嗯。” 许鑫半信半疑,端着这一小杯浓缩先闻了闻。 得承认,咖啡这东西确实香。 比茶要香的多。 最主要的是那种……类似奶油一般的油脂香气,很勾人。 但这玩意不解渴。 还苦。 可有的时候喝东西也讲究个应情应景。 一口饮尽,咖啡的香气瞬间从口腔开始爆发。 而他本身的位置就能俯瞰这七丘之城。 此刻阳光正好,微风清凉。 口中的咖啡馥郁芬芳之下,这座罗马古城尽收眼底。加上哈斯勒酒店两侧的建筑间隔,犹如画框,把罗马古城的美景,就这么固定在他面前的“4:3”的画框内。 许鑫眯着眼,看向远方,只觉得眼前这风景算是绝了。 忽然脑子里灵光一闪…… 把这番美景映入眼帘后,他赶紧拿出了IPAD,打开了百度开始搜索: 《最后的晚餐》 找到了这幅绝世名画的图片后,终于…… 他豁然开朗。 他终于知道,自己在这个故事里,该怎么区分所有演员的群像镜头了。 画。 或者说…… 用油画的方式来处理摄影机拍摄的画面。 尽可能用多的定格镜头,摒弃掉之前他很擅长的以小浮动摆动、抖动、横移等等技法,来烘托氛围的方式。 用固定镜头,让演员们也多为固定姿势。 以形,传神! 不在去刻意的通过布景氛围的营造,来表达每个人的心理活动。 多采用固定的方法,让演员维持某种姿势,来表达角色的内心! 想到这,之前看过的油画集里,印象颇为深刻的色彩瞬间映入脑海,最后看着达芬奇的这幅《最后的晚餐》,它的色彩、观看人的角度,以及剧本里几个角色应该有的形象,此时此刻就这么在许鑫的脑海里被糅杂在一起! 灵感的迸发引出的爆炸为他源源不断的提供了动力。 让他二话不说拿起了笔! “沙沙沙……” 刘一菲自然留意到了他的动作。 原本还想说些什么的嘴唇微动,最后化作了沉默。 她一声不吭,就这么看着许鑫一会儿看IPAD,一会儿看远方,一会儿再低头…… 他,到处再看。 唯独压根没瞧自己一眼。 忽然,她露出了一丝笑容。 似苦笑。 似怅然。 最后…… 所有的心绪,都化作了手里的这一杯咖啡。 一口饮尽。 她喷薄出了一道释然的鼻息。 果然啊。 咖啡是苦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苦,才显得它的香气格外与众不同。 “呼……” 她忽然想到了一个典故。 你看风景,而别人在看你。 可惜,自己不会摄影技术。否则这会儿要是有台相机……想来,他那专注的模样应该是极美的吧? 哑然失笑,摇了摇头。 咖啡已尽。 该睡觉了。 于是,人去桌空,只留下了咖啡的香味,飘在了风中。 …… 刘一菲什么时候走的,许鑫没发现。 他只是有些遗憾。 因为他画出了《电话铃声》项目立项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张分镜头画稿。 第一时间却无人分享。 “啧。” 他无奈摇摇头,审视着自己的画稿。 俗话说一法通,万法通。 当这幅画稿画完,他心头彻底明朗。 而以这幅画稿为基底,瞬间,客厅、书架、甚至餐桌的光源、布局等一切,他心中已经了然了。 剩下的就是更细化的东西,比如装修的布局与家居颜色的搭配,以及演员们在每一段以“电话”为小故事段落开端及结束的各类衔接,过渡等等。 但这些都只是细节问题了。 因为,整个电影的大方向,他已经有了。 这部电影,他要当做“画”那样来拍。 用“对话”来引导故事情节。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普罗大众看得懂电影讲述的是什么故事,而另一方面,则可以让那些具备一定艺术赏鉴能力的人,把他每一帧的电影,都能当做一张照片那样来审鉴。 不脱离群众。 不曲高和寡。 但同样仍然要在电影中一点点精进自己的水准! 嗯…… 他微微点头。 越看这幅画稿越觉得满意。 简直了! 带着几分爽快,他看向了远方的罗马城。 夕阳西下,他看着“画框”内的罗马城,罕见的袒露心声,喃喃道: “骰子已经掷下。Veni,vidi,vici。” …… 杰丝敏的动作也不慢,在许鑫第二天上午逛完了罗马国立美术馆后,下午,在一间咖啡馆里,许鑫就和三个布景师见了面。 这些人也都并非资历浅薄之辈,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奖项在身。 如果抛开演员们的片酬不提,那么《电话铃声》其实本身只是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小制作。 请这三位肯定是浪费的。 但谁叫杰丝敏的面子大呢。 作为意大利新一代取得成绩最高的女演员,她的影响力不仅仅只是在演技上面,还有在影视圈里的好人缘。 而这仨人里面,最功勋卓著的,要属获得过两次大卫奖最佳美术设计的贝斯利·亚历桑德罗。 同时,他也是和许鑫共鸣最强的那一位。 当许鑫拿出了自己昨晚画的那张画稿的一刹那,这哥们就来了句: “《最后的晚餐》?” 看着画稿上,特地用广角镜头营造出来的“\”形镜头,以及那几个或者在沙发前,或者在沙发后,虽然没有五官,但或坐或站,分别给出不同情绪的人物线条,这哥们一句话就让许鑫的眼睛亮了起来。 “没错,亚历桑德罗先生。我这部电影多为固定镜头,除非是两个角色面对面直接碰撞时会给特写外,其他的时候,多为固定镜头。而这些固定镜头里,我需要的布景都要以这个基准出发……” 他源源不断说着经过一晚上后,彻底完成质变的电影理解。 而三个人从一开始的平等交流,逐渐眼里也出现了一抹惊叹。 这位在意大利人气异常高的导演……如果说一开始大家对他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此的话,那么随着交流的深入,伴随着对于这部暂命名为《电话铃声》剧本故事的导演解读,他们已经开始明白了导演到底要拍一个什么故事。 不,说故事并不恰当。 应该说,他们已经理解了导演想用什么样的电影才对。 这人的想法…… 咋说呢? 往小了说,他的投资商在听了他的想法后估计会炸。 把电影当油画来拍? 西方绘画艺术……乃至整个人类的绘画艺术在如今这个时代都已经开始停滞不前,甚至开始萎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怎么敢的? 真拿投资商的钱不当钱? 而往大了说…… 导演你的想法再天马行空一点? 拢共就这么一处屋子的布景,你真就是在苍蝇的翅膀上面雕刻? 一股矛盾感充斥在所有人,包括充当翻译的杰丝敏心中。 可是…… 为什么听着他的要求以及要求背后的解读,又觉得那么合理呢! 这种想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它矛盾,偏偏又很合理。 只是……如果按照这个想法来的话,那么电影的好坏成败,几乎就只在导演的一念之间了。 甚至本来还想借鉴一下许的拍摄方法,汲取下经验,为自己以后转型做导演铺铺路的杰丝敏,此时此刻都绝了这份念头。 不行,他说的东西……约束力太强。 所有人只能跟着他的想法走。 简直不存在其他的最优解。 有些专横……但偏偏还是那句话。 合理。 他的所有想法,都有着让人惊艳的合理性。 而这份合理性,是建立在艺术审美的基础,同样建立在故事的基础。 所有的布景也好,拍摄思路也罢,都在为故事服务。 矛盾,合理。 而他们的想法,对许鑫而言已经是常态。 他并非片场暴君,可每一部电影,他都能在心中,通过一个一个分镜头串联起来。 每一部电影在开拍前,在他的脑海里就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明确清晰的故事走向了。 该怎么走,怎么来,怎么拍……这些电影就如同在他心中放映了一遍那样。 大家是第一次合作,他们产生这种疑惑其实是很正常的。 更何况,要是会读心术,听到了他们的心声后,许鑫会告诉他们: “投资人就是我自己,你们就放心吧。” …… 五个人在咖啡馆里整整沟通了一个下午,最后离开时,亚历桑德罗他们答应许鑫会尽快出一版布景图给许鑫发过去。 两边还互相留了邮箱,到时候可以直接交流。 并且约着明天一起去家具城,以及道具市场逛一逛,选一下许鑫需要的家具款式等等。 琐事颇多。 身在异国的电影自然没厂里那种配套来的顺手。 但许鑫却不再有半点迷茫。 因为他已经有思路和目标了。 至于晚餐的时候,杰丝敏提出来要不要先见见演员们,许鑫也答应了下来。 于是,30号这天,在杰丝敏的张罗下,他和所有演员都见了一面。 包括刘一菲在内。 见面,寒暄,喝咖啡。 聊天,观察。 在兜兜转转了一圈后,谁的外形、气质适合什么角色,其实他心里已经有了数。 不过还得继续琢磨。 但这一切都急不来,见了演员们一面,心里有了数后,他下午便马不停蹄的动身,踏上了飞机,离开了罗马。 这次,刘一菲没跟来。 她会留在这边,一直到许鑫再次过来。 许鑫带着苏萌俩人坐飞机回国。 虽然意大利的时差很好调整,但一周连续熬了两个大夜,他脸上也不可避免的多了一分疲惫。 31号这天,直接在家睡了个囫囵。 而6月1号这天大清早也没闲着。 儿童节嘛。 虽然两个孩子都还不明白这个节日的意义,可作为父母却总要做些什么来纪念两个宝宝的第二个儿童节。 并没有很铺张。 简简单单的买了一个蛋糕,就给两个孩子高兴的不行不行的。 许鑫和杨蜜两口子搂着满脸奶油的宝贝闺女和好大儿,在相机里留下了幸福无比的笑容。 而就在六一这天,全国的小朋友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时,娱乐圈里却传来了一个相当重磅的消息。 《张一谋离开新画面,二张正式分道扬镳!》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