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705.似乎……又火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5月1号晚。 许鑫带头,领着罗顺他们代表西影厂的人,以及老王、七哥他们步行往电影宫走。 其实晚上的国外还是挺危险的。 能坐车,最好别走路。能走路最好也别自己一个人单独行动。 不过在戛纳电影节期间,法国的警察难得给力了一回。科罗赛特大道上时不时的就能看到结伴骑摩托巡逻的巡警。 显然,他们为了保障戛纳电影节的举办,也算是倾尽全力了。 而这一群人穿的也都是很随意的衣服。 本来傶薇和唐烟还打算穿晚礼服的,毕竟今天是电影的“首映”。 可在俩人收拾好下楼后,见许鑫都没穿正装,并且听说大家准备溜达着过去后,傶薇就带着唐烟回屋换衣服了。 戛纳电影节在某些电影第一次放映时,会有一些着装要求。 但那是相对而言。 有的电影,导演组会带头穿正装表达隆重,而这种电影通常也会在官网上做出说明,比如要求男西装、女晚礼服这种。 只要有规定,那么包括观众在内也要遵守。 而在这种场合里与其说看电影,倒不如说是一场交际会。 《33天》上映前,戛纳的人也跟罗顺军沟通过有没有这个规矩。 许鑫心说这又不是啥严肃的历史题材,来看个电影还得给观众提着装要求? 没必要。 所以,他带头,大家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得了。 走在夜晚的科罗赛特大道上,左边就是海浪的沙沙作响,右边则是路灯下的一片光明。 还别说…… 真挺有一番韵味的。 假如路上的跑车轰鸣声能小点的话…… “妈的,一群法国土财主。” 王斯聪不屑的撇了下嘴。 开个法拉利还炸街? 真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但也没什么办法。 每年的戛纳电影节,都是拉动戛纳GDP的大好时候。 来戛纳,你能看到世界各地的明星。 别看法国人在嘴上叫嚣着什么法国艺术世界第一,但对于好莱坞的大明星们,好多人也没抵抗力。 并且,这边离摩纳哥真的太近了。 50公里。 一些所谓的有钱人完全可以上午在摩纳哥赌个天昏地暗,下午闲着没事,开着车来戛纳看看电影。 日子简直不要太逍遥。 所以,这几天戛纳这边的夜晚还真挺吵闹的。 这不。 王斯聪刚撇嘴完,红绿灯口,一辆法拉利和一辆AG不约而同的开始发出轰鸣。 两辆车都在红绿灯的第一位。 法拉利先踩的油门。 一脚空转的轰鸣声很快得到了AG的回应。 这是公路飙车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有人想和你飚,那就轰一脚油门。 你要是答应呢,同样轰一脚油门,这就算齐活。 但要是不想飚,不搭理或者直接打个转向灯老实靠右。 而两辆车在达成了默契后,发动机的轰鸣开始在丁字路口响彻。 吸引了很多路上行人的注意力。 许鑫也扭头看了一眼,接着无趣的收回了目光。 很快,红绿灯变绿。 尖锐的轮胎摩擦声搭配着车的后尾灯一起冲了出去,引起了路边一些人的尖叫。 许鑫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 倒是唐烟,一路看着两辆车窜出去后,说道: “法拉利好像赢了。” 没人回应她…… …… “陈导,欢迎欢迎。” “汤维小姐,你好。” “哈哈,二哥……” 电影宫门口,许鑫依旧和陈珂辛寒暄着。 不过这次俩人的身份调换了。 他是主人,对方成了客人。 轮到他邀请大家看电影了。 不过…… 比起陈珂辛的《武侠》那高朋满座的模样,现实似乎跟许鑫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虽然他已经是威尼斯最年轻的最佳导演。 但…… 电影宫15号厅,这座能容纳550人的中型电影厅甚至都没坐满。 许鑫拿眼扫了一下。 估计能坐个一半,最多了。 而其他人看到了这上座率后,也都一愣。 这…… 许导的电影……上座率竟然都没坐满? 一股很奇怪的感觉瞬间在各自心底升腾。 虽然他们能找到很多借口,比如“午夜场就是这样啦”、“情感题材的类型片受众少啦”之类的…… 但……作为戛纳的金摄影机获得者,威尼斯的最佳导演…… 没坐满,好像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啊。 更别提……这些人当中有不少亚裔面孔。 也不知道是观众还是记者。 不过,许鑫倒是意外的看到两张熟悉的脸孔。 一个中年人,一个年轻人。 威尼斯的那俩记者。 这俩人叫什么来着? 他有些想不起来了。不过还是礼貌的打了个招呼。 而如果把这些国内的观众、记者都刨出去不算的花,那么外国人就更少了。 这…… 下意识的,大家都看向了许鑫。 但许鑫脸上倒一片平静,看起来挺自然的。 虽然他也有点出乎意料。 但是嘛……戛纳又不是只有一天。 急什么? 他带头往第一排走去。 从容镇定,军心仍在。 不过说老实话,从王斯聪也好,傶薇、唐烟也罢,甚至包括文璋在内这群人时不时的回头看看上座人数的模样来讲…… 大家的心里显然都有些起伏。 虽然对于追过来的粉丝们的招呼,他们还是会回应。 但从人数来看,《33天》似乎已经打不过《武侠》了。 《武侠》在上映前,预约门票的人数就已经超过了1000人。 而在6.8的评分出来后,虽然媒体刊均分只有1.9,但这人数又涨了200。 来到了1200。 但《33天》的预约人数只有500出头。 不过本身因为戛纳有线下排队的传统,这个预约门票的人数并不能作为参考值来作数。 可现在看来…… …… 终于。 在基本坐满了半数的影院内,灯光黯淡了下来。 龙标出现。 电影开始了。 这次,姜倵没坐许鑫旁边。 而是和陈珂辛他们待在一起。 电影开场后,他便集中了精神。 然后就听到了一阵……很明快的钢琴旋律…… 紧接着,一个高空视角下的繁华都市映入眼帘。 第一视角,是熙熙攘攘的都市。 但下一秒,画面进行了一个飞速的切换、拉近。 画面中已经能看到十字路口熙熙攘攘的行人走动中,一个穿西装的男人,和一个穿黑红长裙的女人身影。 不知为何,她身上的黑红长裙相当惹人注目,让人挪不开目光。 再然后…… 画面瞬间再次拉近。 朗朗和刘知诗的模样出现在镜头之中。 因为对焦的缘故,在俩人周围穿梭的人群已经极尽虚化。 而在这里,许鑫用了一个抽帧的手法。 站定不动的俩人四周,那些行色匆匆的行人如同幻灯片一样在律动。 从开场的三连切换镜头,到如今的抽帧的剪辑手法。 丝滑流畅的展现给了15号厅的观众们。 惊艳么? 其实不然。 但却意外的有种很自然的顺畅感。 这时,背景音乐里丝滑的钢琴悄然转换,变成了《婚礼进行曲》的基调。 但就像是《卡农》有很多版本一样。 在这里,朗朗按照许鑫的要求,用一种交响乐的方式,把钢琴弹奏出了一种很恢弘的感觉。 而就在这恢弘的曲调即将来到高潮的时候。 “我们分手吧。” 朗朗忽然开口。 音乐一收。 画面给到了刘知诗的正脸。 瞎姐一片平静。 “好,分手吧。” 她的语气轻描淡写,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情。 全是平静。 可也就是这一句话,搭配那消失殆尽的钢琴,把这对情侣的心理给展现了出来。 这俩人,早就没爱情了。 然后…… 明明处于虚化之中的观众忽然遮挡了一下拍摄的镜头。 但这种过程很短。 几乎就是一瞬间。 而等这名观众的身子从镜头前消失时,朗朗和刘知诗就跟忍者一样……身影也消失在了镜头前。 而当刘知诗那一抹镜头中唯一的主基调亮色消失时。 没了色彩的点缀,整个画面里的感觉一下子就变得苍白了起来。 是滤镜。 他加了滤镜。 陈珂辛这时候才注意到……原来,整个镜头的颜色基调,其实都是用灰白滤镜在拍摄。 刘知诗身上穿的不见得是红色,但在灰白的滤镜之下,却显得鲜红。 黑中绽放的鲜红。 而在她的身影消失后,画面的苍白感扑面而来。 “……” 他眉头一皱。 但他旁边,无论是姜倵、汤维、还是金成武,眼里都流露出了一抹惊讶来。 说惊讶不准确。 应该说,此时此刻的他们和这些观众差不多,心底横空出世了一种惊艳的感觉。 明明从远景到俩人消失,一共不过30秒的时间。 但这30秒里,许导通过了“静”与“动”的转换,玩了一出花活。 相当令人记忆深刻的花活。 两个明明与周围穿梭的人群格格不入,处于静止站立状态的人……他们本应该代表静止,但却是“活的”。 而在他们消失后,周围那些依旧在运动、穿梭的“活人”却“死了”。 这种动与静的悄然转换,用了仅仅不到30秒的时间,就给了所有人一种……精神一震的期待感。 画面、镜头,是全世界电影的共通语言。 不需要台词,不需要演技。 它是最直观表现出来的东西。 很浅显。 但同样很深奥。 对于国内观众而言,这30秒足够惊喜,但却也习以为常。 许导很善于用画面的调动来表达一些东西。 这是人家的基本功。 老谋子教出来的门徒,能差了? 可对这些外国人而言……《秘密》已经过了很久很久。 《山楂树》他们不见得看过。 而眼前这短短的30秒,却留给了他们极为深刻的印象。 这电影…… 好像没白来啊。 虽然还不知道是什么故事,但就冲这一抹带给他们惊艳感的画面,就值得提起精神了。 而对于陈珂辛而言。 他心里就只有一个想法。 “惊人的镜头表达。” 他皱眉、思考着。 …… “嘿,孙哥!这电影画面还真被他玩出花来了。” “……” “……孙哥?” “闭嘴,老实看。总编很看好这部电影,这次得好好写一篇报道。” 孙哥拿着笔记本,呵斥了一声年轻人。 接着一边看着电影画面,一边在心里嘀咕了一声。 “确实,被玩出花来了。” …… “我是黄小仙。” “女孩。” “今天,是我失恋的第三十三天。” 带着旁白的画面,最后在黄小仙那在窗前回头的一抹阳光笑容中,缓缓陷入黑暗。 随即,电影出现了一行字: “导演:许鑫” 代表着整部影片的结束。 109分钟的影片。 放完了。 接着,片尾曲的钢琴声响起。 灯光打开。 许鑫坐在椅子上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 他有点困了。 双手刚要撑着扶手起身。 忽然,他听到了后面的响动。 “啪、啪、啪……” 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鼓得掌。 但马上,反应过来的观众按照戛纳的传统,为这部电影送上了掌声。 “哗啦啦啦啦……” 许鑫一愣,下意识的站了起来,扭过头去。 便看到了有一些观众已经来到了边缘的台阶处。 但这会儿却没离开,而是站在通道里鼓掌。 凭心而论,二三百人的掌声其实并不算热烈。 但…… 很真诚。 和国内那种带着欢呼的掌声不同。 这些人不见得会认识傶薇,文璋……更不是唐烟或者王斯聪的粉丝。 当然了,也没人喊他“许狗”。 他们只是在鼓掌。 没有欢呼。 就鼓掌,但掌声持续的时间还挺长的。 最后,在掌声中,那些站在通道台阶上的人率先朝着出口走去。 掌声逐渐小了下去。 而那些来自国内的人却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傶薇傶薇,能签个名吗?” 傶薇一愣…… 接着点点头,接过了走的最快的一男一女手里的本子和笔。 签上自己的名字后,她下意识的问道: “好看吗?” “嗯!” 那女孩点点头: “好看!你演的可真好!” “……嘿嘿。” 傶薇露出了笑脸来。 很快,她签完名后,那女孩又带着男孩去找了文璋。 观众们陆续把演员都给围住了。 连王斯聪都没放过。 大少爷被人拉着要签名,要合影,看起来跟个电影明星似的。 而其他人则围住了许鑫。 “许导,能接受下采访么?” “今天时间太晚了,明天不是有个记者见面会么,明天问吧。” 如今处理起这些事情已经愈发得心应手的许鑫直接拒绝。 然后给围过来的粉丝开始签名。 这时,他感觉到有人凑到了自己身边。 “许导,这片报道,我想把《失恋33天》概括成一部许氏美学的小清新电影,您看行么?” 许氏美学小清新…… 听到这个定义的许鑫扭头一看…… 发现就是自己喊不出名字那俩人。 他先是愣了下,随即欣然应允,笑道: “没问题啊,多多美言,谢谢了。明天咱们记者见面会上见。” “嗯,好。” 孙哥笑着点点头。 然后拉着年轻人礼貌的退了下去。 接着终于能脱身后,许鑫这才发现,陈珂辛他们已经先离开了。 “许导,陈珂辛说人多,他们先走了。明天见。” 听到罗顺军的话,许鑫点点头。 “咱们也走吧。” 他说完,带头往出口走。 这时,王斯聪来了一句: “咱们这算成功了么?” 他没去看《武侠》,毕竟昨天和七哥喝多了,下午都迷迷糊糊的。 但听老许说《武侠》可是满座。 并且还有挺多投资商要买片的。 但…… 今天愣是没一个投资商要来买他的片子。 在加上没坐满人。 虽然最后从大家的掌声来看,好像都挺认可的。 但这电影到底成功没成功,他心里也没底。 许鑫扭头看了他一眼,点点头: “目前来说可以说是成功了。” 见状,王斯聪加快了脚步,走到他旁边后问道: “但……人不多啊。而且我也没瞧见有人想买你的片子。” 许鑫有些无语。 心说我都不急,你比我还急呢? 微微摇头: “不急,这才第一场,戛纳的评分还没出来,现在卖,万一电影口碑很高,那不是要赔本?” 说着,他给了王斯聪一个稍安勿躁的眼神。 老王这么问肯定不是冲着钱去的。 他理解对方的急迫。 于是说道: “等评分解锁,看看最终评分出到哪,然后在看看上座率。到时候才好估价格。再说,真有能力的片方也不会把导演堵到电影院里买片……” 说到这,他顿了顿。 庆幸这会儿陈珂辛不在。 拍着老王的肩膀: “行了,电影反响不错,你就放宽心吧。” 他这话不仅仅是给王斯聪吃了一颗定心丸,同样也是对自己信心的体现。 哪怕,这一桌饭的食材不多。 哪怕,《33天》只是一只小麻雀。 而话音刚落,忽然就听见隔壁的放映厅里传来了一阵稀稀拉拉的掌声。 掌声一开始很少,但马上就成了山呼海啸的席卷之势,透过大门传了出来。 那动静听的众人都是一愣。 罗顺军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放映厅的号码。 9号。 而门口旁边还摆着一张电影海报。 两个亚裔面孔。 但上面的宣传语却是用韩文写的。 见状,他对许鑫说道: “是《黄海》。” 许鑫还没反应呢,傶薇倒是愣了下: “啊?他们也来了?” “七哥你看过?” “看过啊,这片子……还挺好看的。” 这是傶薇给的评价。 许鑫一听就知道,这电影已经上映了。于是问道: “网上有资源了么?” “有了。我就是在网上看的,河正宇主演……” “噢,行。” 把这片子的名字记在心里后,许鑫点点头: “咱们走吧。” …… 一夜过去,第二天一早,伴随着罗顺军的消息,众人发现许鑫的话确确实实如同预言一般,成了真。 《33天》在戛纳官网上以7.6分的分数,成为了“受到观众喜爱评分”榜的第27位。 国外的电影先不提,光是这个名词,虽然两边并非直接竞争对手,但《33天》确实比《武侠》高出了8个身位。 《武侠》排在35名。 严格意义上讲,戛纳的评审们眼光还是挺毒的。 这两部电影确实没啥和主竞赛单元竞争的资本。 而27位这个名次,作为一部午夜展映单元的电影,可以说是给出一份非常合格的答卷了。 但更惊喜的事媒体刊均分。 满分值5分的情况下,《武侠》只有1.9。 而目前戛纳排名最高的,是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生命之树》,这部片子也被誉为本届戛纳最佳影片最有利的角逐者。 评分高达9.4。 媒体评分:3.1,领先了第二名的《单车少年》0.2分。 而《武侠》的1.9则排在了刊分的41位。 显然,无论是苛刻的影评人,还是观众,对于这部影片的完成度接受度都不高。 就像是许鑫说的那样。 陈珂辛前半段玩悬疑,后半段直接开始宿命论了。 割裂的特别厉害。 剧情崩的也特别厉害。 但对于《失恋33天》,媒体刊分给出了一个让许鑫都没想到的分数。 2.6。 12位戛纳特邀的刊分影评人,一共给出了许鑫30颗星星的评价。 来自英国的影评人布拉迪·肖更是给出了4颗星的评价分。 5月2号。 戛纳电影第一轮周期内所有电影放映完毕后,电影宫以及其他电影院的门口摆放着的戛纳专业媒体刊上面,《33天》以2.6的刊分,成功挤进了TOP10,力压昨天掌声不断地《黄海》,来到了第十名。 并且,在观影手册的推荐语上面,名为“TIROBEY”的影评人推荐语里,给出了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有如此高评分的唯一原因。 “导演XUXIN的这部影片完成度非常之高。不要被它的名字所欺骗。他在看似简单的男女感情框架之下,隐藏着一个很精确的命题:你对世界而言并不算什么,但你仍需学会和自己和解。因为这就是生活。” 而许鑫在第二天早上睡醒后得知了这个消息时,还来不及和其他人分享这份喜悦,罗顺军那边的电话已经要被打爆了。 并且,观影手册上面的推荐分还带来了一个更直观的影响。 2号中午时,预约《33天》电影门票的人数,突破了1500。 而当许鑫带着主演们赶往租用的酒店小会议室,打算开启宣传记者会时,当众人看到了屋子里坐了接近有百来位记者,甚至约有三分之一都是外国脸孔时…… 其他人怎么想,许鑫不知道。 但他清楚…… 《33天》在戛纳……似乎又火了。 你瞧,就说嘛。 急什么? 让子弹飞一会儿。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