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姐夫是太子,我天天勾栏听曲咋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章:楚皇用沈霄的计划人前显圣(1)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听着李隆的介绍。 林阳忙揖礼道:“原来是沈兄,久仰久仰。” 沈霄拱手,“李兄客气,今日多有打扰。” 李隆一手拉起沈霄,一手拉起林阳,直奔屋里而去,“咱们兄弟之间就别来这些虚的了,有什么事情咱们屋里面谈。” 沈霄终于明白李隆为何管林阳叫六指琴魔了,因为林阳的右手有六根手指。 他们三人刚坐到桌案前。 侍女便送来了茶叶和酒。 “可以啊六指。” 李隆端详着送来的茶和酒,惊讶道:“头茬狮峰龙井,五十年的秋露白,你是真舍得呀!” 林阳笑呵呵道:“你好不容易来一趟,我能不好好招待你吗?待会咱们三个好好喝点,不醉不归。” 说着,他低声道:“我堂弟商铺有人捣乱那件事,多谢你帮忙。” 李隆拿出茶叶开始泡茶,“我们兄弟之间不说这个,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沈霄见这茶和酒都十分震惊。 头茬狮峰龙井和五十年的秋露白,别说在应天府,即便是在皇宫都是稀罕物,不是花钱就能买的。 林阳拿这些招待李隆,可见李隆在他心中的地位。 沈霄也喜欢重情重义的人。 他感觉跟林阳合作,应该错不了。 与此同时。 醉花楼花魁绮罗拿着琴走了进来,一首《高山流水》奏响屋内。 李隆看向沈霄,介绍道:“二郎,这就是醉花楼花魁绮罗,她的琴技在应天府能排前三,是六指从上京带来的。” 沈霄看向绮罗,不禁点头。 这姑娘不仅曲弹得好,长得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貌若天仙。 怪不得李隆不来。 他若是喝多了,这么俊俏的姑娘,肯定要拉拉小手。 但人家醉花楼的姑娘,卖艺不卖身,酒都不是随便陪的。 “李神棍。” 林阳看向李隆,问道:“今日你带沈兄过来,是有事儿吧?” 他虽然不好交,但开这么大个勾栏,人情世故还是懂的。 李隆带沈霄找他,肯定有事。 “没错。” 沈霄点点头,“林兄,你跟李隆是兄弟,我跟他也是兄弟,那我就直说了,我有一桩生意想跟你合作。” “生意?” 林阳十分感兴趣,问道:“不知是什么生意?” 谁都知道,背靠大树好乘凉。 沈霄可是太子妻弟,太子陈枫仅有太子妃一位夫人,他又极受皇上宠信。 所以沈霄今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沈霄解释道:“是这样,宋国公负责上京城七里坊开发,今日我跟......” 随后,他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复述给了林阳。 林阳听后,面带惊讶。 他没想到,沈霄竟有如此头脑,连朝廷文武百官避之不及的烂摊子,都能变成聚宝盆。 沈霄这次不单单能赚钱,还算立下大功。 所以他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秦淮坊搞个勾栏,皇上肯定也不会怪罪。 林阳感觉沈霄找他合作,那就是天上掉馅饼。 这种事沈霄无论找谁,谁肯定都愿意合作,因为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怎么样?” 李隆看向林阳,问道:“你若是同意,咱们三个人合伙干,你负责管理勾栏,二郎负责楼阁,我负责捡现成的,嘿嘿......” 林阳眉梢微扬,“那我跟沈兄合作,完全就将事办了,也不用你出什么力,你回去得了。” 沈霄笑呵呵道:“我看行,这神棍就想捡现成的,不带他玩。” “别别别呀!” 李隆急得站起身来,面露惊慌,“我可是牵线搭桥的人,你们不能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啊!要是那样,你们可就太不够意思了!” 沈霄笑道:“瞧给你吓的,你放心吧,我们怎么可能不带你呢?” 说着,他严肃道:“那咱们三人就将事情定下,到时候勾栏开业,所得盈余咱们三人均分,林兄肯定是得辛苦些。” “这没说的。” 林阳忙附和道:“若是没有你们,我也不可能选到那么好的位置,醉花楼这次肯定能成为应天府第一勾栏,咱们坐等数钱。” 沈霄、李隆和林阳三人,一拍即合,将事情定下。 李隆忙开始倒酒,“那我们为了光明伟业干杯!” 随后,沈霄三人开始把酒言欢。 林阳为助兴,还特意奏了一曲。 他右手有六根手指,所以弹奏出来的曲子,别有一番韵味。 ...... 翌日。 早朝结束后。 陈延昭在御书房召见太子陈枫,户部尚书李通和工部尚书周志远。 御书房。 陈延昭坐在木椅上。 陈枫、李通和周志远三人站在御案前。 陈延昭放下奏折,问道:“知道咱叫你们来所谓何事吗?” 陈枫三人摇摇头,“儿臣(微臣)不知。” 陈延昭看向工部尚书周志远,问道:“应天府规划和重建进度如何了?” 周志远恍然大悟,揖礼道:“回陛下,规划早已完成,只是重建进度缓慢。” 李通附和道:“原本今年户部要给工部拨款重建,但钱不是挪给魏国公北征武朝之用了吗?所以重建进度缓慢。” 陈枫以为陈延昭要因此事怪罪李通和周志远两人,忙解释道:“父皇,此事确实是因为朝廷缺钱,才进度缓慢的,跟两位大人无关。” 陈延昭站起身来,冷哼道:“你们呀,凡事就不知道变通,难道朝廷没钱,应天府就不能重建了?” 陈枫:??? 李通:??? 周志远:??? 他们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陈延昭哪根弦搭错了。 没钱应天府怎么进行重建? 见三人满是困惑。 陈延昭缓缓开口,“咱想到一个好主意,你们听听如何,如今应天府风月场所分散全城各处,搞的各街道坊间乌烟瘴气不说,管理起来也困难。咱打算改七里坊为秦淮坊,将应天府所有风月场所集中迁到那里,然后将七里坊百姓迁到西城。” “今后除秦淮坊外,应天府任何地方不能存在风月场所,咱们提前跟这些风月场所要钱,然后再统一给他们盖楼阁,让他们集中经营,这样不用花朝廷一文钱,不但能完成七里坊重建,解决风月场所集中管理的问题,甚至还能赚一笔钱,你们说如何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