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导演1978:开局跟天仙妈相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0章 我觉得你说的都对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北大燕南食堂。 “喂,你们看《燕京文艺》的最新一期杂志了吗?” “还没看,这期杂志难道有什么重要内容不成?” “上面有一篇叫《牧马人》的小说写得特别好,没看我强烈推荐你们赶紧去看看。” “这位同学,我听见你们似乎是在讨论《牧马人》?我昨晚也看了,还看了三遍,被里面许灵均和李秀芝简单纯粹的爱情故事深深所打动,这是我今年看过的最优秀的伤痕小说。” “《牧马人》是伤痕小说吗?虽然它的主角和其他伤痕小说一样都在那个特殊的岁月里遭受了磨难,但是作者并不是想强调嗡嗡嗡带来的困难,反倒是浓墨重彩的描写许灵均和李秀芝的爱情故事,所以我认为这是一部爱情小说。” “对对对,是了是了,我就说为什么我看《牧马人》和其他伤痕文学总感觉有哪里不对,原来这是一部爱情小说,这就合情合理了。” “两位是在讨论《牧马人》?这部小说我也看了,作者辰东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记忆深刻,只是这般厉害的作者,为何此前从未听过他的作品?” “是啊,我也好奇,虽然此前从未听过辰东这个作者,但观《牧马人》之故事架构,情节线索,语言文字,皆十分成熟,根本不像是新人能写出来的。” “所以究竟是哪位大作家的新马甲?真想拜读一下他的其他作品啊。” “有没有就是新人,只是人家天赋比较高而已呢?” 此时这些讨论《牧马人》的北大学生所不知道的是,他们正在讨论的作者,其实就和他们一起,正坐在这食堂里用餐。 “喂,大作家,你说如果我现在大喊一声,《牧马人》的作者辰东在这里,大家会是什么反应?” 原本也正在竖起耳朵听"墙角"的陈耀东在听到查剑英的这个问题后,他直接翻了一个白眼。 “大家是什么反应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从此以后我在这北大校园里,将失去一个朋友。” 查剑英吃瘪,讪讪道:“呵呵,我就是和你开个玩笑而已,别当真嘛。” 李迎民和王小萍对视一眼,两人都不动声色的笑了笑,同时在心里感慨: "(小)陈同学说话真幽默,不愧是能写出《牧马人》的大才子。" 经过这半天的相处,陈耀东也看出来了,他认识的这北大三剑客里。 老李是个直肠子,小王沉默寡言但往往语出惊人,只有查小姐是个话痨,饭都堵不住的那种。 “咳咳,大作家,我有个问题想采访你一下。” 果然,只是刚消停一会儿的查剑英就再次开口了。 “你问吧,但我不一定回答。”陈耀东感觉查小姐的采访不一定是好问题,所以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查剑英又是一愣,她以前总觉得自己的思路很跳脱,但直到遇到陈耀东,她才发现自己还是太保守了。 "这家伙究竟是什么脑回路啊!"她心里吐槽道。 不过采访还是继续: “我想采访一下大作家你,在背后听到众人议论和赞扬自己的小说,此时是个怎样的心情?” 听到是正常的采访,陈耀东倒也没有撂挑子。 “什么心情?” 他琢磨着回答道:“大概就跟在这三伏天里吃下一根冰棍差不多吧。” “哦?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愿意暴露自己是《牧马人》的作者?” “非是不愿,我对你们不就没有隐瞒啊,只是不想太张扬而已,怕麻烦。” “不想张扬我能理解,怕麻烦是为什么?” “比如跟我要签名啊要合影啊之类,但像这种都还算好的,我就怕遇到上来就跟我讨论剧情的杠精,说我应该那样写,不该这样写云云。” “我觉得你说的不对,别人既然和你讨论剧情,那应该是非常喜欢你的小说……” “对对对,我觉得你说的都对。” “……”查剑英:为什么好气啊! …… 从食堂出来后,陈耀东本意是想单独在北大校园里逛逛,奈何三人一定要跟着,而且还拿出了朱光遣的叮嘱来当挡箭牌。 对此,陈耀东还能说什么呢? 四人在北大从东逛到西,从南走到北,一路上不时都能从遇到的同学嘴里听到他们在讨论《牧马人》,议论许灵均。 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牧马人》现在有多火。 “今天多谢三位的招待,时间不早,我也该回去了,等北电开学,也欢迎你们来找我玩,让我有机会尽尽地主之谊。” 下午四点,已经将北大逛了一个遍的陈耀东与相送的三人组告别,因为中间长达四个小时的"陪伴",大家关系也从早上的生疏变成了真正的朋友。 甚至查小姐都敢拿他打趣了。 “怎么?就必须等你开学之后才能去找你啊?在这之前难道就不行吗?” “这话我可没说啊。反正我接下来一个月应该都会赖在《燕京文艺》的招待所,如果你们真想来,我也随时欢迎,但是总不需要还叫我告诉你们《燕京文艺》的招待所该怎么走吧?” “哈哈不用不用,有空我们会去找你的,实不相瞒,其实咱们三也有一颗文学梦,说不得下次去找你这位大作家的时候,还要向你指教一二呢,就是到时候你可不要说不认识我们啊?” “好说好说……” 回去的公交车上,坐的人很少。 陈耀东保持前世坐公交的习惯,上车后直接坐到了最后排。 此时后排就他一人,他也终于有机会查看一下朱光遣给他结的"尾款"是多少了。 “一张大团结,两张,三张,四张,我去,这么大方的嘛。” 要是算上定金,他这一个星期可就赚了50块。 这可不是后世的50块,而是1978年的50块,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个月的工资了。 “原本在我心里,一副定制画能赚个二十块就满足了,没想到翻了两倍不止。” “看来画家在这个年代也是高收入群体啊,而且是闷声发大财的那种……嗯,老陈那种业余水平的不包括在画家之列。” “那要这么看来的话,我一个月只要给人画两幅画,也能发家致富了?” 仔细想想,陈耀东又摇头否定了这个发财的念头。 因为首先这个年代能掏钱找人定制画稿的有钱人本身就不多,像朱光遣老爷子那般大方的估计就更加凤毛麟角了。 他叹了一口气: “欸,是我想当然了,这种活计在我没有成名之前,就是一锤子的买卖,最多无非就是朱老后面能给我介绍一两桩生意罢了,而且润笔费可能还没有那么高。” 如是想到,陈耀东便也熄了这种挣快钱的心思。 至于成名? 呵呵,岂是那么容易的。 而且还和他的职业规划背道而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