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换亲你逼的,我一品诰命了你哭什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5章 李祥赴宴喝酒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宁明歌没有回答李祥,只是反问:“你与李知州吃了一顿饭,可看出他这人如何?” 李祥:“挺客气一个人,对运河一事应当是极为上心的。 他能在我们沿途带人蹲守,又是请客陪笑脸,又是邀我晚上赴宴,看来是势在必得。 您所图的事情,在饶州应该能办成。” 宁明歌意外地看了李祥一眼。 没想到他不仅适应了宁明歌临时编造的身份,还摸清楚了李知州的性格。 宁明歌补充道:“我这边也接到了知州夫人的宴请。 今日接风宴上,你的戏演得太过了。 只怕人人都知道你李衙内惧内,妻子又干练泼辣。 在外人看来,我是更适合拉拢的对象,而你则适合套话。 你酒量如何?” 李祥似乎十分自信,“你忘了我可是出身酒酱醋局,最擅长就是和此物打交道。” 宁明歌的斗珠宴在明日,李祥则在当晚就被李知州找了个理由叫走了。 花船酒坊之中,李祥被李知州、王同知一左一右夹着,来到二楼。 李知州:“李衙内,白日里你夫人在场,喝两杯水酒都有人管着,实在是没意思!如今没了限制,今日我们三个要痛饮一场!” 说这话的时候,王同知小心注意着李祥的情绪,若他流露出半点不快,自己则马上跳出来打圆场! 李祥露出会心一笑! 一切如宁明歌所料,男人聚在一起拉近关系最快的方法,无非就是喝花酒、吐槽各种糟心事。 他早已将宁明歌准备的话背得滚瓜烂熟。Z. 李祥:“哎哟,真是遇到知己了!我出门前,家里的那个正在满柜子挑衣裳,听闻明日要去参加知州夫人的什么斗珠宴。 这请帖一定是李大人命人送来的吧? 要不说还是本家的兄弟仗义! 李大人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我这一路都与那婆娘一起,片刻都不能分开,这段时间哪里是人过的日子。 若不是为了冯公公的要紧事——” 说到家中的悍妻,李祥可谓是滔滔不绝,让原本还有些担心的王同知松了一口气。 只是最后李祥一时口快,说出冯公公的事情,让二人变了脸色。 看来李祥出现在江省并不简单。 王同知继续附和道:“李衙内身为冯公公的义子,什么样的妻子找不到,改日叫那家中的母老虎下堂!” 李祥吓得一哆嗦,“嘘!这话也就在这船坊上可以说。 叫那母老虎下堂,你以为我不想? 那母老虎是冯公公替我选的。 你们也看出来我是个不管事的,家中大大小小事物都是那母老虎在管。 我自己有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 冯公公收我为义子,不过是因为我碰巧长得像他家中的弟弟。 义父说我性子软不成事,这才找了个母老虎看着我。 这次出门也是冯公公点名要我带着她,不然你以为我乐意呢?” “李衙内真是不容易,来,我敬你一杯。” 举起酒杯的同时,王同知小心地把话题绕到冯公公身上,“李兄,冯公公交给你的事情可难办? 不如和我们透露两句。 我和李知州好歹在饶州说得上话,若能边喝酒边帮李兄把事情顺手解决了岂不是一举两得?” 王同知还是改不了做事急躁的风格,才一上来就直奔主题。 只是晚上没有李祥的妻子在场,他的嘴巴比白天松了一些。 李祥眉头紧锁:“这事情不容易。如今顺天城有两件大事,一件你们已经听说了,那就是陛下选定运河码头的位置,开始动工了。 还有一件事,西北镇国公全家下狱。 都察院右都御史徐靖徐大人马上要出使西北,需要一批军粮。” 李祥说话的声音越来越低,李知州已经见状挥手让船坊的人都离开了。 整个二楼船坊就剩他们三人在场。 王同知惊讶道:“西北王换人了?” 李祥:“都已经是十天前的事情了。可最近陛下因为西北军需的事情正在犯愁,义父特意派我到江省来,替陛下分忧。” 李知州疑惑道:“筹集军粮,为何我们竟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李祥:“这你们就不懂了吧!朝廷出了文书,这叫完成朝廷的差事。 只有做在前面,才是真的替陛下分忧。 干爹的意思,让我以自己的名义,在江省收一批粮食,主动献到陛下跟前。 全国各地,每年都有搜集祥瑞献上的习惯。 那些祥瑞哪里来的,两位不清楚? 干爹说了,江省物产丰饶,今年应该也是一个丰收年。 丰收年意味着粮食价格贱! 用一些不值钱的粮食,换取陛下的圣心,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 李知州半举着酒杯,问道:“那以冯公公的意思,要多少粮食合适?” 李祥喝了一口酒,停顿一下道:“还是要看具体情况吧。 干爹的意思,我若弄回的粮食少,那就是小功一件。 若弄回的粮食多,那他自有办法给我弄个天大的功劳来。 只是功劳大小不说,这事情要在户部眼皮子底下悄悄办。 不然被户部那帮狗鼻子盯上,到时候多少粮食都往户部的粮仓里一收,什么功劳都没了。” 李知州和王同知听着李祥左一句干爹,右一句功劳,实在是有些不是滋味。 要不怎么说朝中有人好办事呢! 李祥一个白身,就因为他干爹是陛下身边的冯公公,他们两个四、五品的官员,就要在这陪酒伺候着。 到头来李祥拍拍屁股回了顺天,说不定就一步登天了。 王同知赶紧上前套近乎:“李兄!李兄!这种好机会,你也带带我们两兄弟呀! 就你刚才说的,依冯公公的意思,多少粮食才能弄来一个天大的功劳?” 李祥伸出一只手,“五十万石。” 李知州酒还没喝,人已经醉了。 不经过户部的调拨,弄出五十万石粮食来,李祥莫不是在做梦! 就听李祥继续说道:“二位不妨看看舆图。 自陛下开凿运河以来,朝中就一直有劳民伤财的非议传出。 若这个时候江省的百姓能自愿献出五十万石的粮食,经由运河一路北上,经过顺天转向去西北。 向朝中上下所有人证明,陛下开凿运河实乃不世之功。 你说陛下会怎么看? 朝中的风向又会如何? 干爹将这儿计划,命名为同舟!” 李知州:“江省的运河还没挖呢!” 李祥:“错了,是有了同舟的粮食,才会有这运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