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换亲你逼的,我一品诰命了你哭什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0章 粮食已筹集完毕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李知州回去以后辗转难眠。 他不断嘀咕着:“十万两,要整整十万两。” 饶州境内并不富裕。 说来也可怜,他在知州的位置上待了六年,扣去上下打点的费用,这些年他积攒下来的家业,不过也就二十万两出头。 这一下子就要交出去十万两,李知州有些肉疼。 “要不还是算了?” 可惜过了一夜,李知州还是没有忍住,带着十万两银票,出现在了李祥所在的会馆。 李知州并未像昨日一样开门见山,反倒是将话题引到了别处。 李知州:“万民伞一事,不知道李衙内筹办得如何了? 若没有头绪,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好的人选推荐。 就饶州境内一户姓周的乡贤,祖上是逃荒到了绕走,也是那户人家的祖辈福大命大,赶上了朝廷开仓放粮,这才面前活了下来。 那位老乡贤一直感念陛下的天恩,听闻到这万民伞一事,主动来联系我。 若李衙内今日得空,我们一起去周乡贤家里去坐坐?” 李知州的故事编得不错,至少顺利地把冯公公这边主动来收集万民伞,变成了当地乡贤的自发行为。 李祥自无不可,“那我这就去邀夫人一起。” 李知州已经习惯了他这副窝囊样子,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匣子,“这是我家夫人给李夫人的一点小首饰,还请衙内转交给您夫人。” 要说收礼这件事,才是李祥真正擅长的。 他见接手匣子的时候,李知州手上留了那么两分力气,就知道这匣子里面绝不会是李知州口中的一点小首饰。 李祥推动拇指,匣子露出一丝缝隙,露出里面的一叠银票。 李祥:“多谢李大人的厚礼,我家夫人一定会喜欢的。” 两人对视一眼,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片刻后,一行人来到周氏大宅门前。 从门口那对神奇的石狮子来看,这周氏在饶州境内可不是一般的乡贤。 李知州熟稔地与门口小厮吩咐:“快去通知你家老爷出来迎客。”周老爷拄着拐杖,出来招呼道:“什么风把李知州您给吹来了?” 李知州给周老爷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莫要再随意开口。 周老爷向李知州作陪的二位年轻人看去,有些不知所措。 李知州轻咳一声,“周老,这两位是从顺天来的贵人,是替陛下身边的近臣冯公公办事的。 今日来您府上,也是有用得着你的地方。” 天子、冯公公? 这样的名字对于周老来说太远了。 李知州这个父母官在周老眼中都已经是个大人物了,让他小心作陪的人,即便在周老看来如此年轻,他也不敢有丝毫的怠慢。 周老热情招呼道:“几位贵人里面请。” 周家大宅里面有一个戏台,周老爷喜欢听戏,还养着一帮戏子。 一行人入座,戏台上咿咿呀呀唱起来,李知州才开始慢慢进入正题。 他压低声音在周老耳边道:“我身边这位李衙内,是冯公公的义子。 他奉命来饶州,是为陛下请万民伞的。 我听闻这事,第一个就想到周老你。 毕竟周家当初是得了朝廷的恩泽,才有了今日。” 给陛下献万民伞? 这种在陛下面前露脸的机会,和天上掉馅饼有什么机会,怎么会落在周家头上? 就听李知州继续说道:“万民伞只是一个虚名,还是有些不够的。马上秋粮就要下来了,周老若是能将家中的粮食献出一部分,让李大人带回顺天城,也叫那天子尝尝您亲自种上的大米。 四十年前周老承蒙君恩,吃君一口饭,还君万石粮。 如此名声大噪的机会,周老如何能够放弃?” 在座的谁不是个人精,听到李知州说要献粮,周老就暗道不好。 还开口叫要万石粮食,当我周家的粮食都是天上掉下来的? 只是李知州是饶州的父母官,若今日拂了他的面子,马上秋收交公粮的时候,他为难起周家来,只怕是更不妙。 周老犹豫片刻道:“万石的粮食,我们周家也不是拿不出来——” 李知州:“万石不过是我随口一说,若周家想要独占万民伞的鳌头,那至少要出五万石。 周老莫要觉得这个数字贵,此次献粮不过是抛砖引玉,冯公公想要借这献粮食的机会,向陛下进言将顺天运河开凿到江省,我们饶州出了这么大的力,将来整个江省内,饶州就是唯一的运河码头。 周家是饶州第一大家,若饶州成了江省的米马头,未来有多少好处,以周老的眼光,难道看不出来吗?” 李知州口中的米马头,可不仅仅是一个临水的码头,而是一个集运输、买卖的米粮集散中心。 到时候江省乃至周围的米粮,都要经过饶州,周家是当地的望族,身价自然是水涨船高。 李祥的视线一直偷偷瞄向李知州和周老。 不知道为何,李知州此刻舌灿莲花的样子让李祥感到熟悉。 昨日宁明歌好像就是这么忽悠李知州的。 虽然在戏腔下李祥听不清楚二人具体说了什么,但是从周老神色的变化俩看,离事情办成也不远了。 —— 江省的知府衙门内,徐知府正恭敬地迎接户部的上官,江省清吏司主事。 华主事:“江省内最近可有异动?顺天那边的消息,陛下已经秘密命人潜入江省。” 徐知府从两天前就得到了上峰的书信,只是他一遍遍根据信上的消息排查,各地的粮库都没有异动。 徐知府:“回禀华主事,江省各州的粮库固若金汤,且并没有任何可疑的人员出入过。 会不会是上面的消息弄错了?” 华主事:“弄错了,你是在怀疑锦衣卫的手段,还是在怀疑户部那边的消息?” 这时候华主事的身边,有人递来消息。 他翻看后把信笺甩在徐知府脸上,“好一个固若金汤!家猫给耗子开门,看看你手底下的人都干了什么好事!” 徐知府看了一眼信的内容,恨不得要昏死过去。 饶州知州遇冯公公义子,谋划献粮五十万石,于三日后从饶州出发进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