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玉堂春满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7章 新年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密码五六四三陆七伍 峨蕊的好日子快到了,常晞只能打起精神,忙前忙后的准备发嫁事宜。 到了日子,峨蕊穿着正红色嫁衣,在屋里给常晞磕头。 常晞拔下头上的一支双股赤金并蒂莲花钗,替峨蕊插到了髻上,“反正都住在京都,以后还会见的,你们好好的过日子比什么都强,不必记挂我!” 峨蕊一直强忍着的泪水夺眶而出。 半夏等人跟她相处了多年,都有感情,此时看见她这样,也都忍不住红了眼睛。 峨蕊的干娘陈妈妈戴着四五朵大红绒花,满脸喜气,生怕她哭花了妆,忙赶上来替她擦了。在一阵喧闹声中,峨蕊被停在侧门外的大红轿子接了出去,紧接着就是一阵锣鼓喧嚣,场面十分的热闹。 这场婚礼一直到第二年还被家下人热烈地讨论着。 “瞧人家陪嫁的东西,一套一套的,全是从容宝斋里订的货!” “还不止呢!你没看见那簇新的头面,件件是实心的。” “你们就知道盯着这些脚尖上的事儿!也不想想,能从主子屋里出嫁,这是多大的体面,夫家还能不高看她一眼?以后的日子还能不好过?六小姐真是个有德怜下的!谁能做了她屋里的人,真是天大的福气!”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谁说不是呢!可这好差事哪轮得到咱们?不是已经被二管事家里的小丫头顶了缺吗?咱们又是什么有脸的,就能去求那样的美差了!那个周买办家的闺女也出息了,仗着爹妈在六小姐跟前的脸面,在茶房里谋了个缺,一个月能拿三百个钱!真是交了大运了!” “是啊······” 众仆妇凑在一处闲聊时,时不时的就会提起这些琐事来。 常晞在府里的名声日盛,办起事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且说眼下,已经到了年关,各处陆续有人来报年下的收成和年物。 “今年旱涝不定,粮食比往年少了一千多斤······”常昭叹道。 她们算的是三房自己的私产,而公中的田产都是二房在管,先报账给常子坤,再由各房派人拿着账簿去核对。 今年的帐还没送来,常晞粗算了算,只怕比往年要少万斤粮食还不止。 她忽然想起了之前在田庄上,那些穿着粗衣草鞋的庄稼人······ “二姐,你看这样行不行?”常晞跟常昭商量:“今年年成实在不好,我们不如减免几成的租子,让他们来年也好缓口气儿。反正咱们家里有富余,又不急等这几两银子使。” 扣扣五六四三陆七伍 “你说的很是!”常昭想了想,道:“不如再拿一笔钱出来,让庄头们领了去,按人按户发给佃户,也好叫他们贴补些家用。” 这样一来,只怕就有人要大肆虚报农户人数,吃空额,中饱私囊了。 “要不要等明年开春再看看?要是灾情还不缓解,姐姐再施恩也不迟。”. 常晞委婉地劝道:“年下事太多,要是咱们忙中出错,倒不好了。这主意原是我出的,我自己担个不是也没什么,可要是连累了姐姐,我岂不愧得慌?” “你们听听六姑娘这张嘴!”常昭忍不住笑道:“黑的也能叫你说成白的!你既然如此为我考虑,当姐姐的也不能不领这个情了,凭你这小妮子去处置吧!” 半夏等人闻言,都抿嘴笑了起来。 二人继续为过年的事忙碌着,花了几天的功夫拟定了章程,又去大房跟大太太商量。 “去找你大嫂拿主意吧!”大太太站在炕边,手里正拿着个拨浪鼓,引着铄哥儿朝她爬过来:“我只管准备好给儿孙们的红包就是了!” 大太太笑得眼角都有了些皱纹:“我们铄哥儿说是不是啊?” 铄哥儿还不会说话,看见大太太冲着自己笑,他也咧开小嘴“咿咿呀呀”的拍手笑起来。 读者身份证-五六四三陆七伍 “哎呦!我们铄哥儿能听懂大人说话了!真聪明!”大太太一把抱起他来,使劲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常昭和常晞互相看了一眼,又顺着大太太的口声夸了几句,出门找大奶奶去了。 “今年东西虽然少,但我听娘的意思,还是想好好操办一番。”大奶奶解释道:“家里今年遭了不少事,好在如今都顺过来了,趁着过年更要好好祈福,保佑咱们家来年一切顺遂。” “大伯母和我们想到一块儿去了!”常昭笑着把过节的单子拿给她看,又道:“帽儿胡同怕是要好好布置一下,嫂嫂可有什么要帮忙的?只管叫我们来就是了!” 大奶奶笑道:“那边儿的事就够你们费精神了。我这边有娘,还有你们四嫂,没什么可操心的!” 众人说笑几句,又商量了些细节,一起去看了四奶奶,这才打道回府。 -------------------------------------------------------------------------------- 常家大房新添了孙子孙女,三房新出了一名举人,孙氏又怀着身孕,都是大喜事,于是今年这一番热闹更比往年不同,也不消细说。 过完了大年,众人又忙着吃年酒,走亲戚,清东西,一转眼就到了三月三。 大房的常明独自去了随安老家,他的长女玥姐儿也定下了一门不错的亲事; 塔读.APP,免费小说网站 常昭今年就要出阁了,永宁侯府频频派了人来送礼问安,常家上下人等都是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 建平伯府的林老太君终于还是没能挺到七十九岁的生辰,刚过了正月,就在一众孙男娣女的哀声中西去了,林家上下顿时由喜换丧,一应宴请应酬也全都免了; 常晞也开始为自己的将来谋划起来。 常家三房并没有分家,公中的产业一大半在南方,由二房打理。京都周边和东北还有不少铺子、田地,由家里的老管事们打理,或收租或自己开店,年终再算总账。 上几辈的媳妇们带过来的陪嫁多少不一,如今都分给了各自的儿女们,算在各房自己的名下。 而三房这边就比较特殊了。 因为常子卫先后娶了三个太太,太太们带过来的陪嫁,加在一起也是一笔相当不小的数目。 当初前头两位太太没了时,常子卫便与她们娘家商定了,将两位太太的陪嫁都一分为二,一半带回她们娘家去,一半留下来给子女们。 原配太太留下的一半陪嫁又分了三份子,分别给了常晖、常昭和常晴;常晞的母亲只生了她一个,她便独得了母亲的一半陪嫁。 算起来,家里这几位少爷小姐们,倒要属她的身家最为丰厚了。 塔读小说AP.P<,完全开源~免费的网@文.小说*网-站. 于是这几日,常晞捏着母亲陪嫁的地产单子,细细盘算起来。 单子上密密麻麻地写着:京都的铺子一间、京郊的铺子两间、京都的三进宅院一间、江南的铺子三间、水田五十亩、山林五十亩、沙地一百亩、坡地一百亩、旱地一百亩、庄子若干处······ 这些田庄有一大半都租出去了,剩下的零星几处用来安置母亲身边那些出府荣养的人,连着铺子的租金,一年也有上千两银子的收益,存到现在,算上利息已有将近一万两了。 其实就算她什么都不管,这些收益也足够她过一辈子了。 但是,一味混吃等死可不是她的性格。 再说了,按照她的想法,她以后会嫁到一个家境平常、人口简单的普通士族家里去,钱财上大帖小补是免不了的,相当于是花钱给自己找了一处安身立业之所。 所以,只有手里有了源源不断的银子,才能保证自己在夫家的话语权。 况且,她手下还有那么多人要养,那些人辛苦跟了自己一场,总要给他们也谋个出路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