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红星双穿:我在陕北卖物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3章 杨树村旧貌换新颜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苏文紧接着展示40火箭筒。 为了更直观的展示这件武器,苏文并未亲自操作。 而是找了队伍里边最瘦小的战士,就是刚刚那个13岁便参加革命的老红军。 在苏文的讲解下,对方很快便掌握了门道。 以半跪的姿势瞄准300米外的目标,随后扣动扳机。 没有意外,火箭弹如利箭般击中既定目标,将靶子轰成粉碎。 “怎么样师长,这玩意儿还行吧?”苏文抬起下巴,示意道。 “岂止是行啊!简直太行了。”王福山当真是开了眼。 “有了40火,以后敌人的碉堡炮楼可就形同虚设咯。” 苏文点点头,紧接着严肃道: “不过这玩意儿在使用时,身后5米内一定不能有人,不然就会造成误伤。” “所以训练时必须反复提醒,并且写入安全条例。” 苏文可不想好心办坏事,真要是因为操作不当而造成伤亡,他心里也过意不去。 谢长伟闻言点头应是,并且拿出小本本认真记录下苏文刚刚说的话。 最后展示的武器装备,是号称游击战神器的63式107毫米火箭炮。 按照目前红军的部队序列,这玩意儿仍然属于火炮范畴。 自然还是由吴宝峰带队展示。 此炮的确轻巧,一百多米的距离由4个战士就能轻松推入阵地。 待架设好炮位,苏文首先按照某音视频的讲解,指挥战士们如何拆卸和组装。 原以为得费一番功夫,才能教会。 没曾想战士们学起来,压根不费劲。 所以谁说咱红军都是没文化的泥腿子? 只不过没机会展示而已。 说不定都不用苏文讲解,估计花点时间也能自个儿弄明白。 “苏先生,这炮好啊!我一个人就能扛两根炮管满山跑。” 刚刚那名负责抱炮弹的战士忍不住道。 “是啊,而且只要有炮管,炮弹就能发射。”苏文点头道。 见大家不敢置信的表情,苏文当场便要演示一番。 于是苏文指挥大家先在地上挖一个坑,随后将炮管用土固定在地上, 以一个很小的角度对准了前方的山体。 最后便用打火机点燃了长长的引信,紧接着快速跑开。 这一举动看得众人一愣一愣的,这哪儿是放炮,分明就是在放二踢脚。 只不过七八秒过后,火箭弹“嗖”的一下便飞出了炮口,朝着山体应声而去。 “轰!”一声巨响,将山体炸出一个三米直径的坑。 看到自己的杰作,苏文颇为得意: “呵呵,怎么样各位观众?知道为啥叫游击战神器了吧。” 众人一脸懵圈,要不是亲眼所见这般操作。 谁会相信,炮弹居然还能直接点燃发射。 只不过如此一来,游击队的同志们可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重火力了。 没有耽搁,苏文指挥着炮兵们将107火箭炮重新组装。 完了刚准备填弹,王福山便有些尴尬的打断道: “嘿嘿,那个小苏啊,能不能别打这么多炮弹,就弄个一两发意思意思得了。” 刚刚还一脸兴奋的苏文,立马如同被泼了盆冷水。 这可是重头戏啊,怎么能马虎? 而且自个儿刚才放炮的瘾才被勾起来,立马就要停下,这不是折磨人嘛。 “师长,就让我放个12联管吧,我可还没放过,就这一次,行吗?”苏文一脸痛苦状。 “呃~,这...” 正当王福山犹豫之际,谢长伟站出来道:“呵呵,行,怎么不行,小苏你想打就打嘛。” 说话间还朝王福山递了递眼色。 王福山一脸震惊的望向对方,刚刚不是这家伙说的节约弹药吗? 所以才让自己劝一劝苏文。 这下可好,他倒成了好人。 于是赶紧道:“呵呵,肯定行啊,就算再放个12联管都行。” 得到首肯的苏文,立刻指挥大家填弹。 待准备妥当,他便指挥大家散开, 尤其是不能有人站在火箭炮后面,不然可真就把好事办成坏事了。 没有犹豫,苏文轻车熟路的点火。 “嗖、嗖、嗖...” 12枚火箭弹带着尾焰接连发射,咆哮着朝预定区域呼啸而去。 紧接着便是此起彼伏的爆炸声,一大片区域成了火海。 “哈哈哈,怎么样?厉害吧,一轮齐射就相当于一个炮兵连两轮的效果。”苏文忍不住大笑道。 而他身旁的两位首长,则是心疼的太阳穴直突突,只不过脸上却是带着笑意。 还好苏文识趣的见好就收,没有说再来一轮齐射。 两位首长这才擦了擦汗,放松下来。 至于诸如高射机枪之类的,完全没有展示的必要。 而坦克装甲车之类的,苏文同样是小白,就交给指战员们自学吧。 下午,闲来无事的苏文又去找二妮,手上还带了两斤大白兔奶糖。 好巧不巧,居然又是沈白凤接待的苏文。 “你来晚了,我们排长不在。”面对询问,沈白凤板着张脸道。 至于为啥不开心,还不是因为上午训练开车起步,她又熄火了好几次。 “对了同志,二妮说啥时候回来吗?”苏文不死心道。 “这次因为去的地方有点远,所以肯定会晚上才回来。”沈白凤淡淡道。 苏文轻叹一声,把手里的口袋递给对方,“同志,麻烦你把这奶糖转交给二妮,就说我可能又得走了。” 沈白凤有些好奇的看了看口袋,“好的,我会转交给排长。” 望着对方离去的背影,沈白凤小声嘀咕道:“看不出这俊娃还挺痴。” 随后好奇的掏出一颗奶糖,剥开了糖纸,雪白的糖块实在是诱人。 嘴馋的白凤喉头动了动,最终还是忍住没有吃进嘴。 而是原封不动的放了回去。 … 另一边。 如今的杨树村可谓是旧貌换新颜。 因为杨树村有紧缺物资的消息传出去之后。 周围的村镇,乃至县城,一时间涌入了不少的商人。 原本胡一梅还担心货物不够卖,但苏文之前利用给部队送物资的空档。 专门为他们采购了3车物资,并委托部队带给他们。 对于这种能盘活陕北经济的行为,部队跟县委皆表示支持和鼓励。 当然,为了避免有人当二道贩子进而从中牟利。 胡一梅仍然控制了每人的采购数量。 尤其是像精盐这种紧俏物资,每人每月限购半斤。 即使这样,仍然无法阻止二道贩子的热情。 要知道就这半斤盐拿去县里,一来一回就能赚1块大洋。 所以现在的杨树村早就不可同日而语。 不仅有胡一梅开的杂货铺,还增加了饭馆跟旅店,以便来这边进货的商人吃饭和住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