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朱元璋假死,我选择登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11章 现成三万木活字!大明工业司!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听到王应辛的话。 朱允熥顿时不由呼吸一滞,心脏跳动都快了几分:不仅有直系后人,同时还有其他匠人!? 这已经完全超出了朱允熥的预期。 但转念一想。 他又觉得此事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 王祯作为一个农学家、机械设计制造家,一生之中不仅对农业生产、农业器械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探究,还作为县尹将这些农业研究普及到当地,又著书,创新活字印刷等等…… 这么多事情显然不可能只靠他一个人。 就像现代杂交水稻的研究、爱迪生的灯泡试验……大众所知晓的名字或许只是袁爷爷、爱迪生。 可实际上,这些事情都离不开他们手底下的研究者、科学家一起进行成千上万次的试验。 “把他们全叫过来!”朱允熥直接吩咐道。 朱允熥激动,王应辛同样激动——这显然是有意要把先祖父的著作发扬推广起来!否则当今陛下为何指定要他们这一批人? 当然,他心中猜到了用意,面上却不敢表现出来。 而是试探着问道:“陛下有命,草民自然无有不从,只是不知……陛下召见草民等一脉族人,不知有何吩咐?若能得陛下透露一二,草民便好按着吩咐办事。” 帝王的心思。 不可妄自揣测。 这件事情只能从陛下口中说出,而不能由他来说。 王应辛的年岁不算小,又能在王祯一脉后人及诸多匠人之中,担任话事人,自不缺人情世故。 “朕要在宫内格外建立一处大明工业司,朕观你处事有度,有意命你任工业司掌印。” 朱允熥没时间卖关子。 直接言简意赅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令祖父王先生的著作之中,有提到一样名为"水力纺纱机"的器械,朕十分感兴趣,还有他创造的木活字、转轮排字盘,朕也有意推广。” “此外,王先生的著书之中,对大明皇朝各处风土特点、气节差异,农业生产时宜差异,都有全面的分析研究。” “朕也调查过,王先生曾任县尹的旌德县一带,农业水平、作物产量较之其他地区,有明显提升。” “若这些理论能全国推广,当能惠泽大明百姓。” “这些事情由你们来做,是最合适不过的。” 说罢,朱允熥以指腹轻轻敲了敲桌面。 面色之中也隐现出一抹激动之意。 他手头上的番薯就算以他所能做到的条件,不间断地进行翻番,从现在到有足够的种苗,再到往下推广种植,这个时间少则数年,多则上十年。 想要提升大明的人口,减少死亡率。 就得在当前的农业基础上下功夫。 而当他的话音落下。 之前一直有礼有节,进退有度的王应辛竟是微微愣住了,这让乾清宫内陷入了一片沉寂。 王应辛张着嘴诧异地看着朱允熥,甚至有些失态。 他不理解。 面前这个温润儒雅,对先祖父呕心沥血了一生的著作内容侃侃而谈的少年帝王……当真是他之前听说的那个玩物丧志的“昏君”? 这怎么可能?不可能! 他若是玩物丧志,何以会对先祖父的著作如此了解?何以附议登基,首先想的便是生民百姓的生存和福祉? 虽然祖父已经去世多年。 但他并没有忘记。 从前祖父还活着的时候,常常忧郁叹气。 不为别的,而是郁郁于他呕心沥血的著作得不到推广,郁郁于前元统治者的苛政暴政。 若前朝的皇帝,能如今日自己面对的这位少年帝王一般,放上哪怕十分之一的心思在百姓身上,或许天下百姓都还不至于揭竿而起! 虽不知外面为何传得如此难听,可当此刻他看面前这少年眸子里的明亮,俊逸面容上隐隐的一抹激动,王应辛便已经在心中笃定:绝非昏君!反是明君! “有何疑难?”见王应辛愣住,朱允熥缓缓开口问道。 王应辛这才回过神来。 呆滞的面容上瞬间布满狂喜之色,“噗通”一声再次跪在了地上:“陛下有命,草民万死不辞!方才,是草民失态了……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允熥此时的心情也十分不错。 面上露出一抹淡笑:“好,那朕便等着你们工业司的成果,方才朕说的两件事情,水力纺纱机可以往后放一放,朕想把活字印刷的工具先完善起来。” 现在公布那边的飞梭还没有那么快弄出来。 就算现在把纺纱机搞出来提升了纺纱效率,织布机的效率提不上来也是枉然,甚至只能徒增库存成本。 而报纸作为控制舆论的手段,朱允熥想尽快推行起来。 活字印刷虽说比雕版印刷灵活。 但前期的功夫也不小,同样得把各种文字雕刻出来,也是个耗费时间的活计。 “将活字印刷安排起来,也可加快王先生的《农书》理论的印刷和推广。”朱允熥没有提自己在报纸方面的考虑,只是说了活字印刷的第二个用途。 闻言,王应辛一双眸子当即就亮了起来。 神情之中的激动之意愈盛,咽了口唾沫才道:“不瞒陛下,先祖父创造木活字,设计转轮排字盘,用意与陛下所说竟是如出一辙!只可惜当年的暴元……唉……” “草民一脉隐居山野,却不想今日有机会实现祖父当年的遗愿,草民当替祖父拜谢陛下!” “不瞒陛下。” “其实草民家中,还现存有三万余雕刻好的木活字,其中有当年祖父留下来的,也有我们这些后人补充起来的,只不过这些木活字派不上用场,只能在家中落灰。” “陛下既有此意,草民愿悉数献出,全听陛下吩咐!” 王应辛激动得一张老脸都有些发红。 自王祯以来,他们这一脉耕读传家,并未废弃当年先祖的意志和遗愿,如今竟然有这么一个天大的机会。 他怎么可能不激动? 与此同时。 朱允熥也有些不淡定了,面上露出喜色,道:“好!王先生一生心系天下百姓万民,你作为其后人承其遗志,也算不负所托,你便尽管放手去做!” 现存的三万木活字……也就是说,其他条件具备之后可以直接开始印刷起来!前期的功夫和时间几乎能省去一大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