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十一章 谈妥稿酬,前途无量胡为民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怎么还没回信?” 邮件都寄出去两天,青年报那边还没有回消息,这让原本信心十足的胡为民有些怀疑人生。 他寻思着自己也没玩什么花活和套路,基本上都是踩着这个时代能接受的红线。 难道是赵莉莉把他的作品贪了? 虽然这是个淳朴的时代,但胡为民也不惮以最大恶意揣度他人。 他对小说的质量有信心,五万字要是成功发表,怎么也有个几百块。 可他这两天也有看青年报,没有发现上面有他的小说。 就当他准备去青年报报社探探口风时,赵莉莉终于找上门来。 两人的见面地点不再是门卫室,而是燕大一间空置的教室内。 胡为民现在只上晚班,门卫室见面不方便,要是邀请赵莉莉去他家更不方便。 孤男寡女的,要是传出去,两人都说不清。 因此,他向马老师求助,借了间小教室临时应急。 两人坐下后,胡为民半开玩笑道:“赵莉莉同志,还好你今天来了,要是再晚点,我都要找到你们报社去了。” “抱歉胡老师,让您等急了。” 赵莉莉脸上显出一抹惭愧之色来,“您的这部中篇小说写得很好,我们编辑部的人包括主编看过后,都是赞不绝口。只是……” 胡为民问:“只是什么?” “只是小说中的人物设计,以及某些桥段和内容可能有些敏感。”赵莉莉又补充道:“就连我们主编都拿不准,决定请自己的朋友和老师帮忙把关。” “因此,多花费了不少时间,直到今天才有结果。” “现在有结果了?”胡为民问。 赵莉莉犹豫片刻,有些心虚道:“可以刊载,但是很可能随时停止连载。” 她怕胡为民误会,解释道:“我们报社发行的是报纸,不是杂志。报纸受众更广,影响也更大,万一有群众投诉,主编也很难办。” 赵莉莉这么一说,胡为民明白了。 对方是想吃这波爱情小说带来的流量,但又不想承担太大的风险。 不过他也能理解,就像对方说的,报纸和杂志到底不同。 想到这里,胡为民放下了心中的担忧,因为小说是他写的,对方想要连载他的小说,需要他同意,主动权在他手里。 “我能理解,不过稿费怎么说?” 赵莉莉道:“千字七块怎么样,这已经是国内最顶尖的稿酬标准了。” “很合理,但我还有几个要求。”胡为民面如平湖,淡淡说道。 赵莉莉愣了一下,没想到胡为民还要提条件。 “胡老师,您说。” “首先,稿酬我要一次性收到,至于每天连载多少,是你们报社的事情,和我没关系。” “这个肯定没问题。” “其次,《甜蜜蜜》的版权依旧属于我,你们只有在青年报上的刊载权。” “版权是什么意思?” 赵莉莉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一脸茫然。 这个年代国内还没有正式的《著作权法》,直到1990年国内才颁布《著作权法》,因此胡为民只能为她解释一番。 赵莉莉领悟能力还是很强的,很快Get到关键点:“我明白了,胡老师的意思是这部作品您之后要是想要发表在杂志,或者单独出版,我们报社不能阻拦,也不能分享其中的收益,对吗?” “没错,是这个意思。”胡为民点头。 赵莉莉有些苦恼,“法律条文我不懂,不过我没听说过国内有《出版法》或者您提到的《著作权法》。因此,您的作品另外发表,我们也没法阻拦。” “那就没问题了,我们什么时候签合同?”胡为民一拍手,干脆道。 赵莉莉见他这么干脆,连忙道:“您要是不介意,当然是越快越好。” …… 燕京城十二月份的天气越发寒冷,天空中云层密布,看不见太阳,刺骨北风时常将枝丫摇曳半空,不时有枯黄的树叶被寒风吹落,发出沙沙的萧瑟声。 即使寒冷的天气也阻拦不了人民群众对知识的向往,新华书店再次排起长队,人们裹着棉大衣争购重印的世界名著。 “我相信,有那么一天,我的作品出版也会引得百姓争相购买。” 对此,胡为民信心十足。 赵莉莉注意到胡为民的眼神,问道:“胡老师也有想买的名著吗?” “不,我在想将来某一天,我的小说出版也会出现这种盛况。”胡为民嘴角勾勒出一抹笑容,强烈的自信扑面而来。 赵莉莉闻言,愕然停下脚步,看向身旁的胡为民,这究竟是怎样一种自信啊! 半晌,她才干巴巴地说:“胡老师,我相信会有那么一天的。” 胡为民知道她不信,却也不再多说什么,他相信,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 相比耍嘴皮子,他更喜欢用事实说话。 不久后,胡为民跟着赵莉莉,来到矗立于燕京繁华街区的燕京青年报社大楼前。 报社周边不时有行人和自行车川流而过,偶尔驶过的老式公共汽车,无车身斑驳,仿佛承载着岁月的痕迹。 大楼坐北朝南,以对称的布局展现出庄重与稳健。 报社大楼是典型的20世纪五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外观以清水红砖墙为主,墙体厚实,线条简洁而有力,透露出一种质朴而坚实的美感。 楼层不高,大约五六层的样子,楼顶装饰有简单的标语牌,彰显着时代特色。 大楼外层窗户多为方形或长方形,框架用深色金属或木材制成,玻璃厚实,既能保温又能透光,适应北方冬季的寒冷气候。 大门则采用厚重的木门或铁门,门楣上刻有“燕京青年报”几个大字,字体工整有力,彰显着报社的权威与活力。 胡为民在登记过后,和赵莉莉进入报社大楼内。 大楼内部空间更为宽敞,布局合理,根据赵莉莉介绍,大楼内有编辑室、会议室、印刷车间等。 各功能区域划分清晰,走廊宽敞明亮,墙壁上挂着青年报的创刊号、教员题字,重要新闻事件的报道照片,以及表彰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证书,营造出浓厚的工作氛围。 胡为民跟着赵莉莉上了三楼,跟这个年代的大部分办公楼都差不多,两边都是办公室,中间是走廊,墙面是白灰刷的,还用淡绿色的油漆刷了裙底。 嗯,很地道。 编辑部的办公室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屋子,进了办公室,编辑们坐在木质的办公桌前,或手捧稿纸,或用钢笔以及铅笔认真修改稿件。 安静的办公室,在胡为民进来后突然变得嘈杂起来。 “是他吗?” “应该是了。” “胡为民这么年轻吗?” “真的很难想象胡老师只有高中学历,还是从农村走出来的……” “五官协调,个子也高,称得上是丰神俊朗了。” “胡老师爱情小说写那么好,是不是经历过爱情的洗礼呢?” “……” 胡为民的到来引起不小的轰动,一来青年报的小说连载板块没有过名家,二来,他的《甜蜜蜜》写得太好,已经征服这群知识分子,再加上之前闹出的动静,使得编辑们对胡为民好奇的紧。 赵莉莉听到周围同事的窃窃私语后,连忙解释:“胡老师别在意,大家对您没恶意,只是想认识一下您。” “放心,我不介意的。”胡为民笑了笑,接着很友好地朝众人打招呼,“各位编辑同志好,我就是胡为民,今后还请多多指教。” “胡老师好。” “胡老师真有礼貌!” “胡老师的《甜蜜蜜》写得真好,要是能出版,我肯定买一本支持。” “胡老师,我叫陶明友,您的那篇文章还是我发现的呢!” 胡为民的友好,很快引得编辑们热情相待,尤其是小陶,对胡为民引起的轰动感到与有荣焉。 说了两句后,赵莉莉拉着胡为民进了主编办公室。 主编此时正在埋头翻阅稿件,赵莉莉敲门进来后笑着道:“傅主编,胡老师我给你带来了。” “胡老师,这是我们报社傅林傅主编。” 傅林从一堆稿件中抬起头,连忙起身,脸上带着笑容,“胡老师,我们总算是把您盼来了。” “来来来,快坐。” 他热情地招呼胡为民坐下,然后对赵莉莉道:“莉莉,快给胡老师倒杯茶水。” “好嘞!” 赵莉莉为胡为民和主编倒好茶水后,很有眼力劲地离开了办公室。 出门后,还贴心的将门带上。 傅林看着仪表人才的胡为民,眼神中透露出几分欣赏。 “胡老师这么年轻就能写出《甜蜜蜜》这样的文章,真是让我们这样的老家伙刮目相看啊!” “傅主编过奖了。”胡为民谦虚一句。 寒暄了几句,傅林跟胡为民说起了《甜蜜蜜》在青年报上刊载的事。 胡为民将之前提出的条件又和傅林说一遍。 傅林这边自无不可,反正五万字的小说够他们连载一个月有余。至于之后胡为民用小说牟利,也和他们没关系。 发表和稿酬谈妥后,傅林又问道:“胡老师,您是怎么想到《甜蜜蜜》这个故事的?” “是我看了老电影《罗马假日》后想到的。” 胡为民又将和吴祖湘聊天时的说辞又说了一遍。 傅林没看过这部电影,只觉胡为民太厉害了,如此年轻,就能写出这样精彩的文章,让他不自觉地在心里拔高了对期望和评价。 他不敢想象,随着知识的积累,对方究竟能走到哪个位置。 胡为民,前途无量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