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双大明对比:朱元璋求我当女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抄!抄!抄!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地契和房契是古代登记确认,一式两份,一份产权人自己保管,另一方留在官府备案。 百姓们烧毁房契和地契的同时,城内县衙也突发大火,好巧不巧将所有产权登记给烧个精光。 这下,所有登记信息都没了,士绅、地主们名下的土地、产业,都成了无主之物。 无主之物自动冲入国库,归国家所有,合情合理合法。 就这样,朱绫先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后是借刀杀人,几乎没死一个士兵,就把江南一带的肥沃土地收归国有。 做到这一步还没完。 朱绫以谋反罪,问罪于江南一带的士绅、地主,并发出上谕,鼓励告密揭发,若有人能提供罪人匿藏的信息,一经查实,奖励查出资产的10%。 这群士绅、地主是出了名的奸诈狡猾,不可能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被收走的土地,被老百姓趁乱搜刮走的金钱,并不是他们所有的资产。 真正的财产大头,或许还藏在冰山之下。 朱绫自然不可能放任。 朱元璋大力反腐,却因给的工资太少,导致贪官越来越多。 朝廷乌烟瘴气,各地也因为战争频繁,民生凋敝。 朱绫手头上虽掌握着巨量的财富,却基本上都是辽东百姓创造的。 她不可能将这些钱全拿出来给大明填坑。 将地主、士绅的财富拿出来用于大明的发展建设,才是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朱绫采用武则天的法子,在各地设置铜匮告密。 一时间,无数举报信如雪片般飞来。 朱绫让人根据信中所写的去搜查,果然查出了无数金银和贵重物品。 这些钱财取出来之后,朱绫信守承诺,重赏了写举报信的人。 在民间躲藏的士绅、地主家丁见此,立刻将主家卖个干净。 反正女帝已经放出风声,要取消全国的奴籍,就算把主子给卖了,他们也不能对自己怎么样,何况主家现在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 举报信如潮水般涌来。 这可把朱绫给乐坏了。 往后一段时间,折梅军的任务就是一个字——抄! 抄!抄!抄! 瘦了士绅,肥了猪(朱)! 无数大家族积累了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财富,一夕之间化为青烟散去。 朱绫的国库却得到了一笔不亚于辽东十五年积累的巨大财富。 当看到无数金银珠宝如泥沙般堆满了紫禁城,两个世界的人再次被震惊到了。 《红楼梦》里描述薛家的"珍珠如土金如铁",不再是夸张的形容词,在此刻得到了具象化的展示。 “我的天,好多钱啊!” “这些该死的士绅、地主,都是我们的血汗啊!” “天杀的,他们明明已经拥有了那么多财富,还非要惦记我们手头上的三瓜两枣,各种敲骨吸髓,真是太可恨了。” “女帝说得没错,这就是一群吸血鬼,必须把他们都除了,我们才有好日子过。” “……” 看到这么多财富,明晃晃摆在眼前,巨大的震撼,让无数底层生出了前所未有的愤恨。 他们不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钱。 但此前看的,都是女帝带来辽东百姓辛苦耕耘赚来的,就算再多,那也是该得的。 而眼下摆在紫禁城里的这些,却是士绅、地主从他们身上搜刮来的。 金光灿灿、珠宝闪耀的背后,不知染了多少人的血。 其他先不论,就说地主、士绅放贷这事儿,一本万利。 人在家中坐,财富天上来。 等时间一到,立刻下令收账,自有凶恶的刁奴打手打上门去收债,哪管他人卖儿卖女,家破人亡。 这才是最让人愤怒的。 新大明。 “杀!给咱杀光他们,个个都该死!” 尽管知道士绅、地主们很有钱,却没想到这背后的财富居然那么多。 超过辽东十五年的积累,那可是十几亿两白银的财富啊! 朱元璋想起小时候,家里遭了大灾,四处都有人在卖儿卖女。 一两银子就可以买一个品相不错的孩子。 真的饿狠了,甚至一小袋糙米就可以换一个女娃。 他眼睁睁看着父母亲人,因为没钱买粮,活活饿死在家里。 底层人的性命,在这群士绅、地主眼中,竟是如此卑贱,连家养的一条狗都不如。 在朱元璋想来,地主、士绅们能有朝廷一半左右的财富就不错了。 没想到啊没想到,查出来的钱,居然比他们想象的还要高出百倍。 他心里恨啊! 恨不得拥有朱绫的百万大军,然后一声令下,前往江南血洗,将这群该死的吸血鬼统统杀光,剥了人皮,塞上稻草,挂在庙里示众。 朱棣却皱了皱眉,挠头道:“不对啊,十多亿两白银,如果是那些大家族一代代积累,数百年下来,倒还有可能达到这个数,可辽东地区发展得再好,就算有丰富的产业能吸进,也没有那么多与之匹配的白银?那么多白银是从哪里搞来的?” 这话一出,众人愣了愣。 朱元璋也从愤怒转为了疑惑:“是啊,白银的产量是有限的,这么多银子,你是从哪里弄来的?就算有与之相等的商品产业,也没那么多货币啊?” 朱绫也不藏着掖着,直截了当道:“自然是从海外做贸易还回来的,神州大地的金银储量并不丰富,就算再怎么开采,也不可能采出十几亿两的白银,因此不光是未来辽东,就连从地主、士绅、商人们搜来的金银,也有相当大一部分来自海外。” “海外?” 朱元璋眉头紧锁:“海外那群洋鬼子都是蛮夷,要啥没啥,可能连一碗像样的白米饭都没吃过,哪来这么多白银?” 这就是封建制度小农思维的局限性。 因地理阻隔,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把华夏这片土地当成了全世界的中心,认为四周都是蛮夷。 而这种思想得到最顶峰则在乾隆朝。 好大喜功的乾隆,更是觉得天朝上国,不需要洋人那些鬼玩意,闭关锁国,最终导致大清与世界严重脱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