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开局截胡五虎上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21章 新格局的布置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辽东平定两个月后,辽东之地彻底回归幽州刺史部管辖。 并且,由刘璋指派的各郡太守陆续到任。 内部叛乱彻底平息,公孙氏被灭族,能够影响辽东动乱的内因彻底消失。 外部,异族自顾不暇,周围高句丽不敢多看一眼,也没有了外部扰乱的因素。 如今的辽东,可以说是真正到了安定和平的时候。 各郡太守上任后,各郡县逐渐有序恢复。 除了仅靠边境的城池以外,其余各郡县基本上依靠差役便可维持稳定。 作战士兵,几乎没有用武之地了。 又等了一个月,各郡县彻底安稳,太守,县令足以掌控各地的局势,统帅赵云也不再等候,发起了班师的命令。 完成征战任务立刻班师是最常见的行为,若不是有刘璋的命令,襄平城破,公孙家族覆灭后用不了多久就必须班师。 得胜的凯旋之师,自然无比威风,也同时炫耀着汉军无比强大的战力。 在赵云班师的同时,河北各地的兵马也在逐步收拢。 几乎彻底平定了局面。 上到刺史,中到太守,下到县令。 整个河北几乎换了一个遍。 也正是大范围的官员变更,才让整个河北动荡不堪。 连县令这种基层官员都要换,哪里能够忍受? 刘璋到底将河北世家大族当什么? 不止是换,连投靠他的世族也不例外,一律更换。 这也造成了整个河北产生了严重动荡,物价疯涨,到处叛乱。 麾下智囊不止一次劝说,不能如此逼迫,免遭祸患。 毕竟在荆州,扬州等地,可没有如此霸道。 但刘璋一意孤行,不听任何劝说。 这是他必须要走的一步。 疼一下,之后的事情才能顺利进展下去。 对于动乱,刘璋自然不会有任何心慈手软。 大军调入河北,疯狂用武力镇压。 凡是牵连的世族,绝不留手! 杀戮中,真理的道路逐渐显现。 许多扛不住的世族,主动归降,任凭处置。 刘璋愿意网开一面,给一个机会。 随着覆灭的世族越来越多,终于明白刘璋的屠刀不止是挥动一番震慑,而是真敢砍下去。 没有办法,无条件归顺的世族越来越多。 河北乱局,终于平息。 同样的,等待各郡太守,郡内各县县令逐步掌握了权力,大军才开始缓缓撤离。 其中不乏有阴奉阳违,见大军离去便开始作乱者,刘璋没有惯着。 大军撤走,又不是不能回来,再次出动,以雷霆之势扫灭全族。 杀鸡儆猴,整个河北都迅速老实了。 没有人再敢公然忤逆,连背后搞小动作的也少了。 当然无法杜绝,这些就靠各官员了。 刘璋总不能让一帮废物上任,连这点手段都没有,也可以滚蛋下野了。 河北动乱整整持续了半年之久,平定后又等待了三个月。 直到赵云率军返回邺城,刘璋也决定搬回撤回中原。 乱贼全部斩杀殆尽,诸侯割据早已成为了过去式,天下真正的一统已经到来。 天下统一了,难道就结束了吗? 当然不是,对于刘璋来说,这只是一个开始。 经历了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从一郡太守到今日的汉王,期间经历多少战事,历经多少生死? 如今天下彻底平定了,到了摘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能够放弃吗? 纵然刘璋愿意放弃,可麾下之人呢? 那个位置无数人是求而不得,可望而不可即。 趋之若附,赴汤蹈火,乃至身死。 刘璋不单单是个人历经磨难,多少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早已是身不由己。 黄袍加身,早就不是自愿行为了。 可以预见,即便不愿,也会有上百万将士一齐将他推上那个位置。 十余万大军在邺城聚集,准备南下返回。 冀州刺史刘晔亲自相送。 不错,整个河北的稳定重任,刘璋还是交给了同族大才。 这个跟随他十余年的老臣了。 论能力,刘晔当之无愧,论资历,没有多少人可以与刘晔相比。 冀州刺史一职,无可厚非。 而且,相比于汉朝的刺史仅有监察,权力不足,州牧军阵一把抓,权力太大的问题,刘璋还略微做出了改动。 在刺史仅有监察的份上,稍稍增加政务的权利。 即对麾下各郡的政务,拥有指导权利。 至于兵权,刺史府并不设置兵权,只有差役。 各郡也没有兵权,按照级别设置差役,维护各郡县稳定。 每州置一校兵马三千人,协助刺史管理州郡,但并不归属刺史管理。 兵权,直属于朝廷,或者可以说直属于刘璋。 日后会设置单独的机构,来将各郡的一校兵马做出归属。 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天下各州的一校兵马,都属于超额配置。 没有什么战事需要兵马了,差役足以维稳。 这一校兵马,完全就是震慑,震慑那些心思浮动的异族,让他们不要自取死路。 即便好似幽州这些边疆城池,也因为鲜卑残败,乌桓覆灭变得没有任何威胁。 目前草原各族正在混战,稍许大的部落想要掀翻鲜卑的统治。 未来至少十年,都不会侵扰汉朝边界。 即便未来再度一统,过度的消耗也让他们无法再支撑起一支像样的兵马。 不说未来百年,至少五十年内,边境城池可以高枕无忧! 现如今只要听到刘璋二字,异族小儿都不敢啼哭。 杀戮之大,震慑人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