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知道自己要重生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89章 靓丽的风景线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鹰国金山。 喻志国和张素芳坐车从自家别墅出来。 看到丈夫默默的看着窗外,张素芳试探着问道:“老喻,是不是不舍得卖公司?” 前两天,周帆打电话过来了。 说他准备将自己持有的欧莱股份转让了,问他们的股份卖不卖。 喻志国二话没说就同意了。 他们一直都是把周帆当亲儿子一样看待。 而且,欧莱不但绝大部分资金是周帆投的,能做起来,也主要是他的功劳。 就算周帆做主将他们的卖了,喻志国也不会说什么。 但自从那天起,喻志国就有些沉默寡言。 虽然他在尽力的隐藏。 但几十年的夫妻,张素芳哪里看不出来? “公司本就是他的,我有什么舍不得的。”喻志国叹了口气:“只是,原本国内还有个公司牵挂着,现在……” 说着,喻志国就有点说不下去了。 但张素芳却是懂的。 因为,她一样也有这种感觉。 原本,他们来拿绿卡,只是想给自己多条退路而已。 并没有打算真的在鹰国久居。 但计划不如变化。 小玉原本说的好好的,在鹰国读一年书就回去。 但现在,她说什么都不愿意回国了。 虽然小玉让他们拿了绿卡以后就回国住,不用担心她,她能照顾好自己。 但做父母的,唯一的女儿在国外,哪能真的自己回去? 但他们在国内又没有至亲了。 原本在国内有个公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回去一下。 公司卖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等于斩断了他们和国内的联系啊。 他们都有些失落。 作为土生土长的华人,在人生前四十年都没出过国的两人。 在鹰国这段时间,真的是一言难尽。 在国内的时候,总是听到鹰国有多好。 但真过来了,即便是选择了华人最多的金山,他们也是格格不入。 他们两个对鹰文一窍不通。 虽然身边有周帆推荐过来的司机、翻译兼保镖。 但两国的文化差异,让他们在这边住着那是怎么都不得劲。 喻小玉在鹰国的时候,还好点。 但她去了瓯州之后,那真是闲的发慌。 除了隔空处理一下欧莱的事情外,再没其他事干。 他们住的别墅,前面有一块大草坪,后面有一个大院子。 两人实在闲的发慌了,就在后院种了一些菜,打发时间。 但两人刚刚开始种出苗来,就被隔壁邻居以影响美观为由,投诉到了物业,被罚了款。 哪怕他们入住的时候,为了搞好邻里关系,还给隔壁邻居送了些见面礼。 哪怕当天邻居还和他们笑眯眯说:古德猫宁。 但是,转眼就投诉你。 两人刚来的时候,对鹰国也是有点兴趣的。 毕竟从没来过,就会到处逛逛看看。 但他们没少受歧视,甚至走在街上都无缘无故被白左竖起中止! 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慢慢的,他们也在这里认识了一些华人朋友。 而那些人,似乎都习惯了被歧视,也习惯了沉默。 只是随着夏国的建立,被歧视的状况,慢慢好了一点。 特别是前段时间,夏国展现出绝对的实力,一举将鹰国给打趴,华国从中撮合阻止了核弹洗地以后。 傲慢的白左们,便谦逊了很多。 这边的华人华侨腰杆子都挺得直了一些。 一个个口里谈论的都是夏国。 那些过来了几十年的人,也马上让自己那些跟本都不太懂华文的后代们,捡起早就丢了的国语学习,期待着有机会加入夏国。 很多人都准备等夏国接手佛州和夏微夷后,看看有没有机会搬到那边去住。 一个个兴奋不已。 但对喻志国夫妇来说,夏国那是不可能去的! 那地方是周帆的手下叛徒搞的。 鹰国更是待不住。 只想着有机会就劝小玉一起回国。 但小玉还没劝动,国内的公司,周帆要卖了。 “等过几年吧,等小帆和小瑶正式结婚有了小孩,小玉可能就可以接受了。”张素芳也叹了口气:“到时候,我们再劝她回去。” “希望吧。”喻志国苦笑了一下,又想起了什么,说道:“也不知道老周到底有什么事要说,今天还在问我什么时候到家,说有事跟我们讲,电话里不好说,神神秘秘的。” “兰香也是一样,老催着问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又不说什么事,又总是问小玉……”张素芳也很奇怪,想了想,朝喻志国说道:“你说,该不会是小帆和小瑶……” “不可能!”喻志国马上摇了摇头:“小帆是什么人,他们两个感情好得很……别瞎猜了,回去就知道了。” 周帆和小玉的事,他不想多说。 因为一提,就是伤心事。 反正他们下午就要回国去处理公司股份的事情了。 有事马上就会知道。 “对了,小帆不是说包的机吗?”张素芳也知道喻志国的想法,转移话题道:“待会要不要问问小李他们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回去?她前段时间不是念叨着想回国吗?” “问问吧。”喻志国点了点头。 小李叫李秀,老家就是安宁县的。 是他们常去的一个华餐馆的洗碗工。 她老公王伟原本在国内是个小包工头,日子还算滋润。 但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了,听信了中介和公知们的忽悠。 就觉得鹰国这边是天堂,当鹰国人高人一等。 将国内的一切都变卖了,付出了不菲的中介费后,把儿子丢在老家给父母带,自己带着妻子跑来了鹰国。 原本想着自己会水电活,先找个地方干着,以后再自己重操旧业,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 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z. 一到这边,他就发现想干个最普通的水电工,也得有执照。 他们连身份都没有,鹰文只会说哈喽,哪里拿得到这个? 在救助站吃了一段时间救助后。 经老乡介绍,一个华人老板收留了他们,在后面帮厨洗碗搞卫生之类的。 工资确实是比国内要高一点。 但付出的艰辛,也是国内的数倍。 每天工作从早到晚。 住都没地方住,等店里打烊后,打地铺! 自从夏国挂出核弹倒计时开始,鹰国治安就是一团糟。 鹰元崩溃,物价暴涨,失业人口剧增。 打砸抢,成了家常便饭。 停业了的中餐馆,晚上都时不时被人拿着东西捶得砰砰响。 吓得留守的王伟和李秀夫妇惊魂不定,两口子抱着哭。 李秀不止一次跟张素芳念叨,想着华国的好,要是能回去就好了。 毕竟是老乡啊。 李秀的娘家和张素芳娘家还是一个乡的。 有机会带他们回去,张素芳当然就想帮他们一下。 随着车辆逐渐进入金山城区。 迎面而来的是无数荷枪实弹的军警、拉着横幅嘶喊抗议的人群,四处开花的帐篷,以及遍地的垃圾…… 露天席地的流浪汉,随地扯开裤子嘘嘘…… 救济站前一眼望不到头准备领取食物的人群…… 构成了靓丽的风景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