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千禧,农家有女初长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1章 转让技术开门红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晚上,李秋红在床上做康复锻炼,郁建华缩在床边,把更宽敞的地方让出来。 “你说,咱郁从心这脑子到底咋长的?我怎么一点都跟不上了?” 李秋红一岔气,动作就乱了。 “不瞒你说,她虽然是我生出来的,但我也搞不明白。” 郁建华看向窗外高高悬挂的月亮: “那你觉着,这收徒弟一事可不可行?” 李秋红盘腿坐在床上: “小卖部,周一到周五,早中晚三趟得忙,确实顾不上做串串。” “而且,从心刚才算账,这生意面向全校学生,薄利多销,不比卖串串挣得少。” 郁建华:“所以你觉得咱开小卖部,不卖串串了?” 李秋红苦恼的倒下去:“不知道啊,这一切不都还是设想吗?小卖部万一不挣钱怎么办?” “王七嫂和刘二哥那两家又怎么办?我们可跟人签了合同的。” “人家王七嫂为了串菜,还专门租了房子,连她大姐那里的活也辞了。” “这才一个多月,咱现在不干了,怎么对得起人家?” 郁建华想点烟: “我开着窗户抽一根行不行。” 李秋红:“你抽吧,只一根啊。” 郁建华点燃一根烟: “从心说,每个镇不超过两个,经过这段时间,看着王七嫂和孙芳人品是信得过的。” “你说,咱们镇就交给孙芳和王七嫂,怎么样?” 李秋红‘嚯"一下坐起身:“郁老四,你很有想法嘛!仔细说来听听!” 第二天早饭,郁建华就在饭桌上,说了他跟李秋红昨晚商量的办法。 “空着咱家里的小卖部,只卖串串,确实不现实。 但我们人手又实在不够,我们想了一晚上,还是按从心你说的,应该把串串转出去。” 关小娟立马支起了耳朵: “怎么了怎么了?我昨晚不过提前了一会儿睡,错过了什么?” 郁从心就跟她解释了一遍家里目前的困境。ap. 关小娟:“哦,原来如此。” 郁建华接着说: “我跟你妈商量,咱们镇上就优先考虑你刘二叔家和王七婶家。” “一来,刘二叔家只能出你孙芳阿姨一个,王七婶家,她男人也是靠不上的,只能靠你王七婶。” “她们俩如果愿意,可以两个合并算一个名额,各收一半学费,等学成了,她们各摆一个路口,也互不竞争。” “最重要的,他们已经做惯的竹签和串菜,以后这两样可以她们自己内部消化,基本不受影响。” “只要她们愿意,刘二继续做竹签,王七继续串菜,彼此就不收工钱了,就当合作。” “从心,你觉得呢?” 关小娟也转过头,眼巴巴看着郁从心。 不得不再次在心里感慨: 我的好朋友在家里真顶事儿啊。 郁从心非常认同爸妈的想法: “我觉得,你们考虑的很周到,不过这事儿是不是得征求孙芳阿姨和王七婶婶的意见?” 李秋红:“你怕她们不同意?” 郁从心:“摆在眼前的有一个问题,卖串串要当天早起烹制,王七婶还好,她就住在镇上,可孙芳阿姨却住在村里,她那里怎么弄?” 李秋红点头:“这确实是个难题。” 但郁从心还是对父母的想法给予了肯定: “我觉得你们的想法是很好的,充分考虑了他们两家的利益,要不然,把他们两家凑在一起问问吧?” 时间紧迫,开学在即,既然有了主意,郁建华和李秋红也不耽搁了。 吃完饭,两人就一起出了门。 郁从心趁着天气凉快,推着关小娟出门转了一圈。 学校的教职工已经归校打扫卫生,大门便成天开着,郁从心把关小娟推进学校里。 郁从心如今也是学校的名人了,加上关小娟惹眼的造型,两人基本被全校教职工打趣个遍。 不过关小娟很满意,毕竟她的活动范围变大了。 临近中午下了一场暴雨,郁建华和李秋红没回来。 郁从心估摸着是困在村里了,跟关小娟简单吃了中饭。 午后凉爽,两人在一块儿看了许久书,雨什么时候停的都不知道。 郁建华和李秋红趟着泥水回来,郁建华还提着一个编织袋,里面看着是根葡萄藤。 “爸!”郁从心迎出去。 郁建华把葡萄藤给她: “这是你孙芳阿姨给的,她说现在先栽在地里,等天凉了转进花盆,很好成活。 里面还有两株月季花。” 这都是郁从心想要的,她早就想打造一面花墙了,于是欣喜的接过。 “孙阿姨和王七婶他们怎么说?” 李秋红擦擦头发上的水珠: “成了,比咱们想象的还顺利。” 原来,听说他们愿意转让技术,孙芳和王招娣都巴不得。 他们帮忙做了一个多月,对郁家串串的销量和市场最是清楚。 以后哪怕每家只占据一个路口,也比现在挣的强太多。 李秋红笑着说:“他们两家商量合起来做,还是你刘二叔做竹签,你孙芳阿姨在镇上不是没地方吗?” “他们就决定在你王七婶那里,一起串菜,赶集天再一起煮串串,一锅煮出来味道都一样,她们再分头卖。” “成本他们自己均摊,而且,学费还硬要如数交,每家都五千。” 李秋红咋舌:“不得了,光这两家,咱们就能收一万块学费,今年底就能建两层楼房了。” 事情如此顺利,郁从心也挺出乎预料的。 “孙阿姨和王七婶两家都不容易,五千块学费也是我随口说的,你们真打算收他们那么多啊?” 郁建华和李秋红哈哈大笑,郁建华说: “也就那么一说,回来路上我跟你妈已经商量了,就收他们每人三千。” 这还差不多,原来是她杞人忧天了。 如此,转让串串技术的事就基本定下来了。 还有几天开学,小摊还要摆几天,郁建华和李秋红就在各自在自己的小推车上贴上一个广告。 郁从心毛笔手写的:装让串串技术,包教包会。 从这则广告亮相开始,就有络绎不绝的人来咨询。 但郁建华和李秋红严格按照郁从心的规定: 要学可以,但拜师的时候就要决定好摆摊地点,每个镇不能超过两个。 违者付学费三倍的违约金。 有了这个限制,前来询问的人少了九成。 不过大家也都能理解,这是为了学徒之间不互抢饭碗,造成恶性竞争。 说到底,对学徒是有好处的。 与此同时,孙芳阿姨和王七婶这几天在学习汤底的熬制方法。 九月底,孙芳和王七婶就出师了。 郁家的两台推车,转让了一台给孙芳,王七婶则是让大儿子的师父又做了一辆。 她们从此开始独立摆摊,但郁家收徒的广告还是挂在她们的摊位上。 而且,无论谁来询问,她们都不肯私自教授。 因为郁家顾念人情,少收了两千的学费,她们都十分感激。 任何人想学,只说去跟郁建华夫妇学。 学费给郁家挣,应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