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和离后,王爷每晚都想翻墙入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2章 你摸了王爷?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苏瑶抬起头,只能看见那人坚毅的下颌:“粮食暂时解决了,可是兵器呢?上阵杀敌,没有锋利的兵器怎么办?” 一旦皇上真的想置他于死地,肯定会在粮食和兵器上为难他。 照目前来看,官府将收上来的粮食卖给戎狄,显然是有人暗中授意,不然,就算他们再贪财,也绝不敢这样,这可是诛九族的大罪。 韩庭川轻笑一声,道:“你夫君就这么没用?” 苏瑶恍然大悟。按理说,这男人赚银子的能力可不比自己差,可一不见他贪好女色,而不见他吃穿奢靡,粮食这边解决了,那他的银子呢? 韩庭川见她明白,微微点头:“你放心好了,很多年前,我偶然发现一座矿山,兵器方面不用担心,更何况,你不是还帮我拉拢了南宁王么?” 从前,韩庭川只觉自己爱极了怀里的小女人,今日知道这么些后,喜爱的同时更加多了一层敬佩。 他不知道一个长在闺中十几载,没有夫子相教的女子,是如何想到这些,又是怎样的魄力做到这些的。 男人的目光炽热,里面的爱意与欣赏毫不掩饰,看得苏瑶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缩了缩身子,整个人又往他怀里躲了起来,小声道:“我,我这是跟书上学的,只是学得并不精,只是皮毛。希望没给你带来麻烦。” 韩庭川心里胀胀地,他从来都不刻意压制自己对她的情感,此时亦是。 高大的身躯猛地一翻,两人瞬间调换了位置。 “瑶儿,我想让你快乐!” 说完,苏瑶还没反应过来他话里的意思,只见他的脑袋一点点下移,直到某处传来温热…… “不!” 苏瑶脑袋轰的一声,不知今夕是何年…… —— 天亮了,外面清脆的鸟叫声传入耳朵,苏瑶精致的眉头刚刚轻皱,耳朵上便覆上一只大手,半张小脸都被牢牢盖住。 “乖,不吵了,睡吧。”清晨男人的声音沙哑中带着慵懒,听得人心里酥酥的。 苏瑶唇边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动了动身子,寻了个舒服姿势继续睡。 忽然想起什么,抬头扫过男人薄而软的唇边,昨晚那种感觉忽地在大脑中清晰起来。一股酥麻传遍全身。 韩庭川感觉到怀中的人儿有些不对劲,低头便看见那秋水般的瞳子里一片迷蒙,又见她盯着自己的唇看,闭上眼笑笑,低头附在她耳边轻轻吹了口气:“你吃我的,我吃你的……” 苏瑶瞬间又软了身子,如一滩春水,任人撩拨。看書菈 直到外面天色大亮,两人这才气喘吁吁地停下。 这一次,因为起得晚,没有瞒过秦嬷嬷几人。 当素云抱着泥泞不堪的被褥出去时,脸红得简直不能再红,好像自己做了什么事,连眼睛都不敢抬,匆忙往出走,差点撞上正进来的青烟。 青烟看看她怀里的东西,忽地明白了,船上那些日子,都是她收拾的,比素云她们脸皮厚了许多,道:“给我吧,我去洗。” 素云皱眉,闪身躲开:“不用!我去!” 她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 虽然小姐跟王爷没有和离,如今也怀了身孕,但越少知道的人越好! 只是,她怎么没看见王爷什么时候来的,又是什么时候走的呢? 等收拾完毕,苏瑶也用过早饭,想起昨晚自己的想法,便提出再去街上逛逛。 顾钰一如既往的热情,青烟也跟在旁边。 出了屋门,初三也抬脚跟上。 青烟一下子挺直脊背,时刻注意着身后。 顾钰也一样,走几步就回头看看初三。 初三眉峰微挑,手腕一翻,一只荷包赫然出现在掌心,道:“青烟姑娘,多谢了!” 青烟低头一看自己的腰间,果然荷包没有了,这次却没生气,反而松了一口气。 初三微微探身,轻声道:“听说昨天你摸了王爷?” “你胡说!”青烟白着脸大喝。 她那是摸吗?那是揍! 不过,后果好像应该差不多。 初三见她真的害怕了,便不再逗她。 顾钰也收回视线,稍微思忖后,低声问苏瑶:“瑶儿妹妹,昨天那个,是韩大哥吧?” 苏瑶一惊,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他。 顾钰有些不好意思,憨憨地摸摸头,小声道:“你也别奇怪。虽然我平日里喜欢读书,但也知道一些,是父亲和大哥,总把我当孩子,这也是我这次出来的原因,我也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是个只知道读书的书呆子。” “你不是。”苏瑶不禁道。 顾钰笑笑:“现在说还早,不过我能认出韩大哥,是因为他的眼神跟初三不一样。” “哦?”苏瑶有些好奇。 顾钰又道:“韩大哥虽然经常冷着脸,但他对亲近之人,眼睛里是有温度的。他就跟我亲大哥一样,虽然嘴上说着嫌弃我训斥我的话,但其实是为我好。” 苏瑶见他没将昨日的事往心里去,便放心了,悄声道:“这是个秘密。” 顾钰了然地点点头:“你放心吧,我明白的!” 上了街,苏瑶并没有像昨日那样在街上闲逛,而是专门找一些小作坊,那种织粗布的。 只是近年来边境连年征战,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连带着这些小作坊也冷清得很。 苏瑶走了一段,在其中一家门前停下。 这家小作坊明显是个家庭作坊,只因现在没有生意,只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妇人,抱着怀里抱着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孩在门边乘凉,旁边还有一个大约两三岁的男孩,拿着一根树枝在捅墙根下的蚂蚁窝。 这一切,看起来那么宁静,自然。 只是忽略他们瘦骨嶙峋的身体,以及打着补丁的衣裳。 苏瑶上前,微微蹲下身子,问:“大娘,你们家还织布吗?” 因为语言不通,出门的时候初三特意带上了一个驿站里的伙计,大概十一二岁的小子,机灵得很。 见苏瑶开口,老妇人又一脸茫然,连忙上前解说。 老妇人听后,惆怅地摇了摇头,满是沧桑的脸看看周围:“不织了,早就不织了。你看看这条街,还有几户人家的织机是开着的,没有多少喽!” 苏瑶又问:“为何?你们不织布,以什么为生?” 老妇人怜爱地拍了拍怀里的婴孩,苦笑道:“还能指望什么,指望老天爷呗。老天爷开眼,家里的爷们还能干些苦力,勉强填饱肚子。老天爷不高兴,大家就都等着喝西北风吧。” 通过聊天知道,原来这条街上的人家基本都是织布,染布的。 只是最近这两年,大家日子都不好过,他们的生意也越发惨淡。 苏瑶又问:“那你们这里的棉花呢?” 老妇人道:“这里大多数种植小麦,再往南,那边才种棉花。生意不好,自然棉花往这边来的便少了。” 苏瑶又问了一些关于织布的事情,比如多久能织一匹布,工钱是多少,诸如此类,连续问了几家,这才回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