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着那人盘马在软席上踏出满地泥土来,良原君却和颜悦色,并未生恼。
不等寒暄,那人便挑明了来意,“兰台丢了人,听说在扶风,王叔可见过?”
良原君笑道,“什么人?”
许瞻不急不躁,“魏人。”
良原君仍笑,“哦,是嘉福。”
夜风袭来,吹得厅堂之内烛火骤然几晃,晃得东倒西歪。
许瞻信马迫近,冷然一笑,“兰台的东西,王叔不要动半点念头。”
良原君依旧不恼,眸光里的神色辨不分明,“既是你的人,叔叔自然双手奉还。”
许瞻挑眉,青龙宝剑在他修长的腿畔微微晃动,高头大马上的人随手挽着马缰,似笑非笑,端的是睥睨天下的王者姿态,原本十分宽敞的厅堂倒显得狭小了。
他说,“王叔知道我在说什么。”
他说的不只是一个普通的魏人,他说的是燕宫里的君位。
小七听得出来。
良原君这才微微收起唇畔的笑意,肃然提醒,“远瞩,我是你叔叔。”
那人轻笑一声,“古往今来,叔辈犯上的,还少么?”
不说历史,单说燕庄王十四年春便有王叔作乱,被这马背上的人亲手斩杀。
休管是不是王叔,谋逆是滔天的死罪,没有任何情面可言。
权力场便是修罗场。
他动起手来连眼皮都不会眨一下。
他真是毫不客气,一把便将良原君的面具撕了开来。
良原君肃立不言。
许瞻居高临下俯睨。
叔侄二人好一会儿不曾说话,目光交锋之间,似有千军万马刀戟相向。
此间摐金伐鼓,旌旆逶迤,犹胜于战场厮杀。
就那么四目相对,小七却能听得见刀枪相撞的铮然之声。
诚如良原君所说,他与许瞻必有一战。
这时候平阳公主端着两只绘金青铜小碗进了厅堂,竟对这其中的较量视而不见,温婉笑道,“大公子是稀客,叔母将才煮了甜羹汤,快下马来饮一碗吧。”
许瞻笑道,“叔母有这闲工夫,怎么不把那魏人带来。”
平阳公主往屏风后瞥了一眼,若有所指,“嘉福脚上有伤,走的慢,这就来了。”
她往这厢看了,许瞻自然也循着她的目光望了过来,屏风后虽没有烛光甚暗,但隐约能见到有人影。
那人没有一句废话,直接驱马迫了过来,登时将这价值昂贵的八扇山水屏风踏在了脚下。
霹雳哗啦碎了一地,就好似踏在了小七身上。
小七惊骇不已,朝一旁躲去。
那人勒住了马,就在一旁盘桓。
小七愕然抬眸望他,见他竟然唇边含笑,俯身朝她伸出手来,温柔说道,“小七,上马。”
依旧是一副琨玉秋霜,渊清玉絜的模样。
可他眸中的冷意骗不了她。
她心里是一万个不情愿。
但也不敢犹疑,她记得良原君的话,“回兰台,就当什么都不曾发生。”
罢了。
连良原君他都不放在眼里,若惹他生怒,她大概是承受不起的。
盈盈拜别了良原君与平阳公主,她踩着松松软软的丝履上前一步,握住了许瞻的手。
他作劲一拉,便将她拉上了马。
他的马在厅堂之内肆意践踩,眸中阴翳,唇畔含笑,“小堂弟满月,王叔要请我来喝酒啊!”
“噗”得一声,那马竟在绒毯上留下一坨粪便。
但良原君并未生恼,小七见他亦是面含笑意,云淡风轻回道,“自然。”
许瞻笑了一声,打马往外走去。
出了厅堂,下了高阶,月华如水,风掠过她的发髻,掠过她的眸子,亦将她的青丝拂乱。
那人的双手拽紧马缰穿过她的腰身,将她拘在身前。
她恨不得将自己缩成一团,离他的双臂再远一些。
穿过庭院,穿过水榭,穿过亭台,及至到了扶风大门,他的马如入无人之地。
门外停着他的王青盖车,周延年手中执辔,正在马车一旁候着。
那人已翻身下马,小七还兀自顿着,怔怔然回头看了一眼,“扶风”二字大篆牌匾之下,厚重的大门仍旧大大敞开。
这一夜良原君的话还犹在耳畔——扶风大门,向你敞开。
小七心绪恍惚,垂眸时意识到自己正独自坐在马上。看書菈
这是许瞻的汗血宝马,膘肥体壮,日行千里。
一双素手悄然抓住了马缰,此刻真想夹紧马肚一口气逃去大梁,现下出发,说不定还能追上魏国的车驾。
真想回家,真想远远地离开许瞻。
然她手上一松,没有驱马。
也是在这一刻,她想,她不再是姚小七,她只是个魏人。
为魏国生,为魏国死。
为魏国求生机,为的是民族大义。
她该赴汤蹈火,该破釜沉舟。
那人讽了一声,“怎么,不舍得走?”
言罢已掀起袍摆登上了王青盖车。
她的心里百味杂陈,恍然下了马,就顿足在马车后头。
周延年低声道,“姑娘上车罢。”
小七双手拢在袍袖之中没有动。
周延年又低声催道,“公子已在等姑娘了。”
她是被许瞻撵下马车的,既下来了,便没有再上去的道理。
不愿,不敢,也没有脸。
她与车内的人已不可能再并肩而立。
因而轻声回了周延年,“将军启程吧,奴就跟在后面。奴走得快,跟得上。”
跟在马车后面,她能丈量从扶风到兰台的距离。
周延年尚立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车上那人已发了话,“上来!”
那人的声音低冷沙哑,薄怒涌动。
嗬,你看,在许瞻眼里,她不过是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战利品。
要她滚,她便得滚。
要她上,她便得上。
可她不是战利品,她是个活生生的人。
她在反抗与服从之间辗转,颠倒,撕裂。
若是因了肩负的使命,她该服从他、讨好他。
但若因了自己的本心,她心里便只有抗拒与挣扎。
终究是本心大过了使命,她没有上车。
那人许久没有说话,但小七已开始迈步往兰台走去。
是夜月华如水,人淡如画。
蓟城大道青灰色的瓦当下,是千家万户此起彼伏的捣衣声。
她踩着绣棠棣的丝履端然走着,履底是松松软软的一层软帛,脚底涂了药,又用软布帛仔细包扎了,因而走起来并不疼。
她的脚步在青石板上擦出沙沙的声响。
继而王青盖车也响动了起来,十六只马蹄在身后不远不近地跟着,马偶尔打起响鼻,赤金铃铛在宁静的夜里清灵可闻。
路过谁家,谁家看门的狗便呲牙吠叫几声。偶有顶着花纹的野猫,片刻便攀上了屋檐。
可在这熟悉的声响之外,好似又添了一份沙沙声。
是脚步声。
比她的脚步声要重,亦比她的脚步声要慢。
就那么不远不近地跟着。
小七知道那是谁的脚步,那脚步声曾次次令她闻风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