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17章 番外22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点其实不难理解,毕竟别人嫁女儿的时候他在嫁儿子,这其中的心理落差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抚平的。 不过有一点主播倒是挺好奇的,众所周知宋朝有厚嫁之风,也不知道范大佬后来到底给他儿子准备了多少嫁妆?】.. 范仲淹:......(ー̀дー́)! 我真的要生气了! 尽管知道天幕这么说只是随口调侃,并不带有恶意,但同僚们打趣的眼神还是让他面皮一紧。 【当然,主播觉得除了心理落差外,范大佬之所以会反对这桩婚事,更多的应该还是出于一片爱子之心。 毕竟古代的环境注定了大男子主义盛行,范纯粹的选择会让他在仕林饱受争议。 无论最后他能做出多大的功绩,在一些心胸狭隘之人的眼中,都逃不过一个裙带关系。】 范仲淹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只觉得天幕这话当真是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世人多有愚昧且爱以小人之心揣度他人者,四子与女皇的婚姻,只会将他推上风口浪尖。 此外,他还有着另一层更为隐晦的顾虑。 【当然,也有人猜测,范仲淹之所以不同意可能是担心儿子将来年老色衰后会失宠于女皇,夫妻感情破裂以致晚年不幸。 毕竟自古以来皇帝都有三宫六院,这点不分男女,有时候皇帝要不要是一回事,但排面不能丢。 再有,人多有喜新厌旧之心。 自家儿子不可能永远保持十八岁,但女皇却永远可以拥有十八岁的美人。 这哪个当爹的能放心?】 范仲淹:......(╯3╰)。 真是该死的有道理! 天幕,会说你就多说点,也好让官家知道老夫的为难。 如果不是场合不合适,他现在真的很想劝一劝上座的天子,让他以后约束一下那位注定不走寻常路的公主。 想当女皇不打紧,老夫双手双脚支持,但可以的话还是别来祸祸我儿子了! 天下好男儿那么多,臣看吕相家的儿孙就挺不错的,个个龙章凤姿,一看就有王佐之才。 赵祯:......(恍然大悟.jpg) 原来范爱卿是在担心这个。 对上未来亲家殷殷期盼的眼神,赵祯悟了。 正打算替还没影的大闺女做出一点承诺,例如将来定不会辜负小范爱卿云云,也好安抚一下自家爱卿的心。 但转念一想,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儿孙自有儿孙福,既然未来闺女是个心中自有成算的,那他凡事还是少插手为好。 想当初自己不是也很反感被先太后干预婚事吗? 至于朝臣会不会有意见...... 嗨,那至少也是十几年后的事儿了,不急! 再一个,天幕前头也说了,未来女婿在闺女那可是独宠的,并没有什么三宫六院的存在。 那就更没什么好解释的了,一切不过是范爱卿杞人忧天。 这么一想,赵祯的神情就更加坦然了。 将他前后的反应收入眼底,舒颜诧异挑眉。 她还以为作为一个传统的儒家皇帝,赵祯的想法应该和这世间的大多数男子一般无二。.. 没想到在女儿的婚事上,竟也有开明的时候? [那历史上他为什么不顾福康公主的意愿,一意孤行也要把她嫁回自己的母家?] 五花对此表示深深的不解。 “或许他觉得这样才是对女儿好吧?”舒颜有些不确定地回道。 毕竟在原本的历史上,赵祯是没有儿子的,皇位只能由宗室子来继承。 担心女儿未来没了依靠会在婆家不受重视,便想将公主嫁回一直被自己优待的母家。 或许他还想着有朝一日要是自己不在了,对方看在他的面上也会对福康好一点。 [如果这么解释的话,倒也说得通。] 只是最终事实证明,这一切不过都是宋仁宗自己在想当然,这世上不是人人都会记恩的。 【尽管范仲淹各种反对,但儿大不由爹,最后他还是当上了女皇的老丈人。】 噗~ 殿中各处隐隐传出闷笑声。 众人只觉得天幕的“老丈人”一词当真是用得妙极了。 就连一向和范仲淹关系不错的晏殊也没忍住,朝对方投去了一个戏谑的眼神。 【其实要主播来看,范大佬这反对来反对去的,最终反对了个寂寞不说,完全就是自己想太多,还差点把路子走窄了。 像凤太祖这样集强大、美丽、高贵、野心于一体,还有权有势的小姐姐,要是放在咱们现代,不知道要有多少男妖精哭着喊着扑上去。 如果能把性别再放宽一点的话,主播少不得也得争取一下。 别问,问就是从小胃不好,适合吃软饭。】 大宋众人:...... 这就真的很难评。 【好了,说了这么多题外话,咱们言归正传。 在凤太祖建国并大权在握之后,有不少人盛赞她是史上得国最正的女皇。 尽管这话不乏拍龙屁的嫌疑,但细想也不无道理。 虽然在她之前还有一个女皇武则天,但光凭对方是以皇后之身上位篡了李家江山这点就能引来不少诟病。 然而对于这种说法,赵玟本人却是不屑一顾。】 所有人的好奇心再一次被提了起来。 哪怕还是有人对女子称帝略有微词,但要说“得国最正女皇帝”这个评价,他们承认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没成想女帝本人竟然不赞同。 【对此,凤太祖的原话是:江山本就是有能者居之,能抢到手就是本事,何需在意过程?!】ap.. 【听听,这就叫格局! 对于像凤太祖这样真正有本事的人来说,从来都不需要靠着贬低他人来显示自己的能耐。】 好气魄! 闻听此言,不少人心中暗暗喝彩。 【当然,杠精不论哪里都存在,一件事情不论好坏有人赞同就有人反对。 况且这世上从来都不缺仗着自己读了几本书就自以为能指点天下的人。 尤其是宋朝前期的那些读书人!】 读书人:...... 突然被cue,尽管摸不着头脑,但直觉告诉他们,接下来多半不是什么好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