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金求子后,我靠崽上位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4章 回京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阿颜,你想让我们全家都搬到京城去?” 第二天一早,舒颜便去正院找舒大富夫妻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舒颜到的不算早,然而,她到时舒大富二人也才刚刚起身。 要知道自从上了年纪后,夫妻二人便一向早睡早起。 如今都快到巳时了,还在洗漱,却是极难得了。 舒颜看他们眼眶下还挂着淡淡的阴影,就知道两人昨天夜里恐怕没有睡好。 “是的,既然政儿和玟儿早晚要进京,咱们总不好就放着他们两个小孩子独自在那里。要是不跟过去,你们也不会放心,不是吗? 至于生意,咱们家大业大的,在哪都有生意,这倒问题不大。不过要劳烦爹娘一把年纪,还要跟着我们背井离乡了。” 对于搬家,舒大富二人倒没什么不能接受的。 毕竟只要有银子,在哪儿都能过得很舒坦,更何况是首善之地的天子脚下。 况且他们也不想和自己的小孙孙分得太远,总是不放心的。 但是,舒大富越听舒颜的话,越觉得不对劲。 “阿颜,什麽叫‘不好放他们两个小孩子单独在那里"?难道官家不打算接你进宫吗?” “那倒不是,”舒颜摇了摇头,“是我自己不想罢了。” “这......这怎么可能?官家不会同意的。”周氏不敢置信的看着舒颜。 虽然她也不太想让阿颜进宫,毕竟自家如今钱财地位都不缺,着实没必要让女儿去宫里和一群女人争宠。 但她也知道,因着两个孩子的存在,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况且自家阿颜长得貌美,之前官家看向阿颜时,那眼中的占有欲是骗不了人的。 不过好在阿颜有两个孩子傍身,自己身份又高,就算进宫了,日子也绝对不会差。 只是以后要再见面,怕是难了。 舒颜看出了爹娘的强颜欢笑,连忙出声安慰。 “爹、娘,你们也不用担心,这件事事等进京后我会亲自和官家谈的。至于政儿和玟儿,官家是他们的亲爹,会照顾好他们的。 况且你们从小看到大的小孙孙到底是个什么性子,你们还能还不清楚吗?心眼儿多的都漏风了,就算进了宫,也只有他们欺负别人的份。” 周氏被舒颜的话逗笑了,“亏你还是个当娘的,哪有这么说自己孩子的?” 舒颜:“我不过是在陈述事实罢了!况且在咱们这样的人家,他们又是那样的身份,心眼多点,难道不是好事吗?” “这倒也是。” 见自家老妻被闺女三言两语哄好,舒大富也是无语,心想:还好闺女随了自己,不然也像大娘子这样耳根子软,那他们舒家可怎么办? 不过,舒大富还是一下子抓住了舒颜话中的重点,“阿颜,你打算怎么说服官家让你不进宫?” 皇子公主的生母却不住在宫里,这样的事情并不合规矩,也少有前例。 不说官家会不会同意,就是外界都要有议论。 关于这一点,在猜到赵祯的身份时舒颜就细细考虑过。 “官家是大宋的君王,他是有雄心壮志的,我只要让他知道我在宫外比进宫对他来说更有用,想必他会做出取舍的。” 舒颜早就发现了,如今这个宋仁宗恐怕不是原装的,从他干脆利落地收拾了刚冒出头的西夏这点就能看出。 之前她发现的那些变数,恐怕也是来自于此人。 对于这样有着雄心壮志的人,自己只要让他看到了足够的价值,让他改变一些规矩并不是不可能。 舒大富虽然不知道舒颜打算怎么做,但看她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就不再多问。 “罢了,舒家早已经交到了你手中,接下来的方向还是要看你自己把握了。” ....... 官家即将回京,留守汴京的百官一早就接到了消息,政事堂的相公们已经如火如荼地准备起了接驾事宜。 因为赵祯保密工作做得好,满朝的官员到现在对于官家南下的真实原因还是云里雾里的。 至于官家之前说的什么祖宗托梦南方有利子嗣,在绝大多数官员看来不过是官家想要出宫,给自己找的托词罢了。 要不是看这段时间以来,官家威严甚重,他还犯规地拿着子嗣说事,当初弹劾的折子绝对能将福宁殿淹没! 如今官家人一走就是这么长时间,也该回来给他们一个说法了。 不是说去南方求子的吗?子嗣呢?! 一时间,无数台谏的官员摩拳擦掌,觉得完成KPI的机会近在眼前。 然而,有些人的心态就没这么好了。 毕竟他们做了什么事,自己心里有数。这些天来一直不见有消息传回,心中不好的预感越来越强烈。 曹家主在内室团团转圈,眉间的褶皱深地能夹死蚊子。 楚氏见他像个没头苍蝇似的在那转来转去,实在觉得没眼看。 “老爷,事已至此,我们现在急也没用。如果事发,到时候我们大可将事情全都推倒那边去。” “现在唯一还能和咱们扯上关系的曹二,妾身也早早就放了他的身契。在身份上,他是跟我们没关系的。况且曹二唯一的孙子还在我们手里,不怕他会反水!” “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 楚氏的话很好的安抚住了焦躁的曹家主。 也是,他们曹家并非普通人家,若是没有切实的证据,就是官家也不能拿他们怎么样。 也不知道是不是自我安慰起来作用,曹家主的情绪明显平复了不少。 就在这时,有小厮进来通报。 “老爷,大娘子,濮王来了,说是找老爷有要事相商。” 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曹家这时候避着那边的人都来不及,没想到人家到自己找上门来了。 “你去告诉他,就说老爷不在家,让他改日再来。” “等等,记得态度客气点!” 又过了两日,赵祯一行人的脚步,终于在多方期盼下踏进了汴京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