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百四十五章、可以进京城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跸天津的朱皇帝和他的大明朝廷无疑是燕云之地各方势力都在关注的焦点。 尤其是在京城内分裂成两派的八旗势力尤其如此。 在大明朝的几个兵团几乎把京城周围的要道控制住,将几十万满洲八旗都困在京城之后。 无论是老十七还是老十五,其实都没有了可以腾挪谈判的可能了。 在历史上。 这京城的百万旗人,其实就是清廷的“高丸”。 只要捏住了京城。 基本上就捏住了清廷的命脉。 历史上诸多王朝也不是没有丢过首都。 唐朝还六次丢掉长安呢。 但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像是清廷这样的,丢掉京城之后就完全举手投降的情况——八国联军只是少量兵力占了京城,清廷就立刻无条件投了。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这大清的国族城市化率极高,同时居住也相当集中——大部分都居住在京城。 人家只要占了京城把这白来万旗人控制在手里。 那清廷就基本没有谈条件的可能了。 现在的情况也和后世差不多。 虽然乾隆转移了一部分旗人出关。 但留在京城的依旧是大多数。 所以现在满洲旗人的性命,就全部捏在大明的手里。 京城内无论是老十七还是老十五。 其实都知道,想要出路,只能来天津拜见大明天子。 在这个世界上。 能给他们出路的。 也就只有天津城内的朱皇帝了。 所以不只是十七阿哥永璘亲自前来,十五阿哥那边也让和珅和刘墉前来试试朱皇帝的口风。 所以当永璘和和珅、刘墉一起出现在朱皇帝的面前的时候。 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双方理论上是敌对的。 但现在却又为了同一个目标来到了天津 “你便是和珅?” 朱道桦倒是颇为好奇的看向了和珅。 历史名人啊。 只是眼前的和珅一点都不胖,一点也不喜感。 反而很是高大,看起来很是壮实,还有几分儒雅的气质。 这要是放到现在,去娱乐圈混都够格了,甚至肯定是当主角的命——这长相,一看就很正直! 不过话又说回来。 这大清朝的这些个高官,倒是没有几个长得丑的 长得丑的估计也不会中进士了。 “奴外臣便是和珅。” 和珅急忙上前跪在地上回话。 “起来说话吧。”朱道桦让人抬来了椅子,三人也只敢坐三分之一的屁股,很是拘谨的模样。 “听说你家很有钱?” 朱皇帝看起来对和珅很感兴趣的模样。 “这个.外臣家里面确实是略有资财。” 和珅额头冷汗直流。 怎么回事? 没听说过朱皇帝贪财啊? 而且要说有钱,现在全天下谁不知道朱皇帝才是最大的财神爷,有点石成金的聚财本事。 自己哪里比得过啊。 “我听说你家可是比大清朝廷都还要有钱啊。” 朱皇帝笑了。 “这这怎么可能?”和珅忍不住想要下跪了。 这朱皇帝怎么老是谈钱啊。 难道是要抄家? 朱皇帝见和珅一副战战兢兢的模样,摆手说道:“放心,朕不是要伱家的钱财,只是好奇问问而已。” 和珅家里当然有钱啊。 大清巨贪嘛。 不过朱皇帝也没打算抄家灭族什么的,和珅是有钱,但现在大明朝都进入了明元纸币时代了,金银虽好,但也不值得朱皇帝砸自己的招牌。 反正这和珅的钱最后还是要换成明元来使用。 老十七永璘看了看和珅,心里冷哼一声:大清朝就是让你们这些巨贪搞坏的! 朱道桦看了看这三人,说道:“朕知道尔等来意,无非是要给百万旗人一条活路而已!” “活路自然是有的,不过朕也有条件!” “皇上,不知您的条件是什么?”和珅问道。 “第一、现在这京城内既然有两名大清之主,我看也不要争什么了,一个做恭顺王一个做温顺王。” “第二、沙俄前些日子觊觎海参崴被打退,不过战争既然开始了,就不是他们想要结束就能结束的,朕要建征西行营都指挥使司,以八旗、蒙古之兵,向西游牧,功伐沙俄!永璘,你可愿意做这征西将军啊?” 朱道桦看向爱新觉罗.永璘问道。 永璘岂敢说不,他立刻拱手:“我愿意。” 朱道桦满意的点点头。 “好,既然愿意,那接下来的事就有的谈了。” “第三点就是对八旗的处理,首先这八旗就不能叫八旗了,八旗诸协改成千户,十个千户为一个卫,按照如今八旗的人口,大概可有十个卫左右吧,那就算十个卫,另外满洲旗人要全部改汉姓,遵明礼,另外这卫只管民,不管军,军事上的事以征西行都司为主,都司暂招募三万满蒙壮士为兵,建六个龙骑兵旅,都司要按照明军标准,设置都司参谋部,以及各级参谋。都司军官需在陆海军军官学院进修后方可担任,都司隶属于大元帅府管辖,需听从大元帅府令,诸部参谋、军官升迁均受节制!” 朱道桦开始说重点了。 首先就是分拆八旗为十个卫,以卫管民,以都司管军事,实行军民分离之制。 但同时都司和卫一体,征西行营都司纳入明军的作战序列,通过参谋体系控制全军,以此来实现对满蒙诸部的控制,诸卫要支撑都司的粮草、兵源,而大明朝廷只需要提供武器弹药就可以以相当低的成本控制一支拥有数万大军、上百万人口支撑的军政体系,并以这个军政体系为主,对沙俄进行“战争报复”。 对沙俄的战争当然是要考虑成本的。 毕竟为了一大片烂地付出太大的代价可不值得。 朱道桦说完之后。 三人都不由得沉默了起来。 朱皇帝微微一笑:“当然了,设了卫,入了都司,那这满蒙诸部也是我大明之子民,诸卫指挥使、千户所指挥等世袭之官,子女需入北都公学入学,可参与科举、入朝参军为官,另都司诸军官若是立下功劳,也可同样调入大明各兵团为将。” 这就是要给满蒙诸部的精英们上升渠道了。 有了这条上升渠道在。 日后这满蒙诸部,也基本上会被消化,彻底融入到中华民族大家庭里面了。 朱皇帝可真是仁君啊。 永璘脸色微微一变,他知道,长期以往,满人的后代都不会记得自己是满人,甚至都要强调自己是汉人的身份了。 因为现在是汉人加分.啊,不对,是汉人为贵的时代。 日后没有旗人,没有满人。 现在的旗人也许会为了前途,违心说自己是汉人。 但日后.他们的后代们肯定会真心觉得自己是汉人的。 和珅心中一叹。 这样也好。 虽然这种手段其实也是一种“灭族”。 但至少没有用酷烈的手段,杀了个尸山血海。 刘墉拱手道:“陛下真仁君也!” 朱道桦斜着眼睛看了看这山东老头。 这语气听着怎么那么刺耳呢? 和珅和永璘也急忙拱手:“谢陛下不杀之恩。” 确实是恩。 而且是皇恩浩荡。 虽然说这一代的满蒙壮丁恐怕都要被拉上战场去拼命。 远征万万里,去和沙俄这样一个大帝国作战。 但他们的子孙后代,至少能真正的成为大明的臣民了。 能够在大明科举,做官,经商等权力。 至少现在看起来、 朱皇帝还是很讲信用的。 他做事基本上都很“讲礼”。 讲明礼。 “既然如此.那只需要完成最后一件事情,这百万旗人的性命便可全部保全!” 朱道桦声音变得严肃起来。 “那便是,旗人需亲自指乾隆之罪!” 三人闻言大惊。 和珅不由得问道:“陛下..不知您说的罪是?” 朱道桦看了看和珅,说道:“兴兵与大明作战,此乃战争之罪,劫掠屠杀江西、两江、河南、淮北之百姓,此乃灭绝人伦之反人类罪,依礼,需严刑正法!” “八旗那是其中帮凶,需脱罪,那便要出来指证乾隆之罪!” 说白了。 就是要让八旗都来做个“污点证人”。 通过依照明礼审判乾隆,对明清之战做最后的定性和终结——什么都要按照程序走一走嘛。 这也是朱老板维护明礼神圣性的一部分。 而八旗、乾隆。 都只是工具而已。 不过要做好工具,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和珅和永璘都没有说话,而是低着头沉默。 反而是刘墉出列道:“诸罪归于乾隆,彻底了结旗汉之怨,此乃陛下之恩典也!” “你们两个呢?” 朱皇帝看向和珅和老十七。 其实主要是和珅。 毕竟永璘下面的人都是朱皇帝的人了,他的意见并不重要。 这些条件主要是向永琰提的。 答应了,可活。 不答应,那就战场上见了、 和珅和刘墉互相看了看,他们其实被授予了全权——现在的大清朝能说得上话的也就这几个。 和珅长拜,跪地道:“满洲诸旗,多谢陛下恩典!” 朱道桦微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准备准备,朕也派人去先把这公审乾隆、建行营都司的事情先张罗起来再说。” 而如果这大清朝在汉地的最后一支力量以这种方式投降的话。 那朱皇帝,也就可以风风光光的进北京城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