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随身空间能召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九十章 东湖郡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杨远想要前往东海,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p> 首先,乾国百官就是最大的阻碍。</p> 如果被他们知道大王要化妆成商人前往齐国,还要横穿齐国去东海,怕是要直接从沧羊城追出来,直接杀到乾齐边境。</p> 要是请不回杨远,他们就挂冠而去,一辈子死在山里也不出来做官。</p> 实在是心脏受不了!</p> 一国之主居然办成普通人去敌国瞎转悠?</p> 还想出海去未知的岛屿?</p> 这不是在拿乾国几百万百姓的美好生活在开玩笑?</p> 更是在拿几十万大乾战士和成百上千的大乾官员的前途、命运在开玩笑!</p> 他们如果知道杨远的想法,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阻止他。</p> 大王想要去齐国,那就从我们的尸体踏过去!</p> 所以杨远没有直接去乾齐边境,连洞庭郡都没去,而是去了洞庭湖西面的东湖郡。</p> (洞庭湖西面?东湖郡?)</p> 此湖非彼湖。</p> 东湖郡的“湖”是东阳湖,本来东湖郡是叫东阳郡的,但后来为了避讳某个顺王的名字,最后改名东湖郡。</p> 乾国建立后,杨远也没有改回来,他哪有时间关心这些小事儿。</p> 百姓们都认可的名字就随他们去吧!</p> 一些人想要把大乾境内所有顺国遗留的痕迹全部清楚干净根本做不到!</p> 杨远也没同意这样做,有那个时间不如去想想如何把乾国建设的更好,如何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p> 老百姓是很纯粹的,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接受谁的统治!</p> 国君和官员可能会认为他们不明大义,有奶就是娘!</p> 但没用,百姓只认能让他们活下去的统治者。</p> 如果能让他们活的更好,那么他们会毫不意外的抛弃让他们仅能活下去的国主。</p> 就是这么现实!</p> 有其他国家参与的时候会更加现实!</p> 杨远觉得只要让百姓过上好日子,顺国的遗留只会让他们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p> 当然肯定也会有人不懂得感恩,享受着大乾发展的福利,却念着顺国的好,那留着这些顺国遗留就更重要了。</p> 要不然怎么能把他们轻松的钓上来呢!</p> 所以说啊,顺国的东西,不好的就给他坚决清除掉,没有什么坏影响的,留下来也没什么。</p> 全凭老百姓去处置。</p> 从南阳郡继续南下,气候开始有了比较显着的变化。</p> 沧羊郡此时还是冰天雪地,到了南阳郡已经是冰雪消融,看到了冬天的小尾巴。</p> 继续南下,杨远仿佛已经看到了春天的萌芽!</p> 他估计等到了东湖郡之后就能看到冒头的小草了!</p> 东湖郡、洞庭郡受两座大湖的影响,温度比周围的郡都要高一点儿,就是这一点点便让两郡的百姓能够早一个月看到百花盛开的景象。</p>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让两个郡成了乾国的旅游胜地,在其他人口中叫做游学胜地!</p> 可能真的是因为来两个郡游学的士子太多,导致两个郡的学风学气很不错,大乾举行过两次全国性的科举,东湖郡和洞庭郡的成绩很不错!</p> 杨远琢磨着要不要从两个郡中调一些读书人去其他郡支援教育建设。</p> 尤其是几个边郡,明明都不会受蛮族的威胁,竟然还有那多人不想让孩子去读书。</p> 你说他们是怎么想的,杨远有时候都想掀开他们的天灵盖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p> 一坨大便吗?</p> 参军是很很光荣,战士也很值得尊敬,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把孩子送到学堂,上过学的战士更容易成长起来。</p> 不行!</p> 必须让边郡更多的孩子走进学堂。</p> 除了做好孩子父母的工作外,还得建立更多更好的学堂,找更多更优秀的老师。</p> 杨远忽然发现在东湖郡似乎有了更多的目标!</p> 寻找名师很容易,但说服这些名师去边郡任教就不一定了。</p> 有些人能够成为名师是因为学识身后,教育手段,而有些能成为名师则是因为有更多更优秀的学生。</p> 而且就算是真正的名师想不想去酷寒之地教学也不一定。</p> 杨远不好用强硬的手段逼迫他们去边郡提高那里的教育水平。</p> 不过这件事情也不是毫无转机,读书人一般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好面子!</p> 作为有名的教育家,他们应该践行圣人的言行,把乾国建设成为一个教育强国。</p> 让大乾的百姓都能沐浴在圣人的教化之下!</p> 想想当初的半圣孟道,连蛮族都能收为弟子,本王现在只是让你们去边郡当老师,你们推三阻四的是为何?</p> 杨远派出去寻找名师的官员将大王的话转达给那些半大老头子们!</p> 气的那些老儒们差点把胡子揪掉好几根!</p> 有些人当人就忍不住暴脾气同意了大王的要求,同意去边郡“支教”;</p> 但也有一部分人非常聪明的没有被激怒并且一怒之下同意前往边郡。</p> “这么简单的激将法还想让老夫上当!”</p> “哼!不知所谓!”</p> 当然杨远也打算就靠一两句话就让这些精英学者从气候宜人且繁华的东湖郡前往苦寒的边郡。</p> 除了语言刺激和荣誉、表扬外,还得有更多的物质奖励。</p> 有些人之所以当了名师,不止是他们拥有成为名师的条件,还可能是除了当老师,教书育人外,没有更好的路可以走。</p> 这些书院里的老师都是心甘情愿待在书院里做老师吗?</p> 有些是,有些只是把教书当成谋生的手段。</p> 如果杨远给他们提供一个前途更加光明,待遇更加优渥的工作,他们会心动吗?</p> 会!</p> 一定会!</p> 而且人数还不少。</p> 除了少数性子十分执拗的老顽固外,杨远身上的头衔就能让这些读书人同意他的要求。</p> 不就是去边郡当几年老师吗?</p> 只要能让大王记住我的名字,迟早会从边郡离开,进入王都!</p> 但凡年级不是那么大的读书人,面对杨远的招揽,还是很容易动心的。</p> 多管齐下,杨远为边郡的学子们找了几十个比较有名气的老师和几百个没什么名气但基础扎实,算是合格的普通老师。</p> 一个东湖郡就能找到这么多老师,再从其他郡招募一些,三年之内,边郡的学风就应该有所好转。</p> 但想要彻底转变边郡的风气不是短短三五年就能做到的。</p> 需要杨远常年的关注和投入更多的资源。</p> 这些他都会做到。</p> 大乾是他的大乾,也是所有大乾百姓的大乾。</p> 边郡的百姓已经承受了很多,是时候给他们一些优待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