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逐鹿天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88章 导火索(一)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蜀国首相黎酒,语气凝重说出自己的观点。 “王上,季清远这件事,最关键的一点,不是季清远做了什么事? 我之所以关心季清远这件事,是因为孕育出季清远,那就代表我国的中下层百姓,已经在用脚投票,做出他们的选择。” 蜀王钱明义听到首相黎酒这样说,他进入到凝眉思索状态。 他之前一直关心周边局势的发展,对于本国的情况,只要维持局势稳定,他就没有太关心。 蜀王钱明义吩咐道:“黎爱卿,这件事情,你详细分析一下。 我看卷宗,季清远背后有着楚国和瑞国的影子。 他们的想法,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本王刚刚已经说过,绝对不能把国家的命运,交给其他人来抉择。 黎爱卿所言,我们蜀国也出了一些问题。” 首相黎酒知道蜀王钱明义的性格,他没有通过语言美化,而是犀利的指出问题。 “启禀王上,只是因为外国的支持,季清远即便想要搞事,他也不可能在清风酒馆,组织上千人参与。 要知道参与的人,基本都是有着五百亩以上土地的农场主。 他们不是较为贫穷的自耕农和小市民,本身没有多少资产,想要投机取巧拼一把。 他们已经略有资产,正常情况下,不会做出这样冒险的行为。 本来是最支持朝廷政策的农场主,他们都人心浮动。 这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 朝廷必须要慎重对待这件事。 要不然能抓一个季清远,还有张清远、李清远。 只靠抓,那是抓不完,必须要彻底清除孕育他们的土壤。 人心永远不会满足,这些农场主有了一份存身的资本,他们想获得更多。 特别是看到蜀国、楚国、桂国等国的情况。 这些人会变得更不安分。” 首相黎酒说完自己的观点,蜀王钱明义还没有表态。 蜀国内阁大臣兼吏部尚书许怀英立刻高声反对道:“黎首相这是变着法,推销你那套先发制人的思想。 你的这种想法,完全就是为王前驱,让我们蜀国作为一个小卒子,给其他国家探路。 建议黎首相翻看华夏的历史,自古以来的帝王,都是时机成熟,才揭竿而起。 陈胜吴广、张角黄巢这种为王前驱的角色,他们已经没有第二个选择,只能揭竿而起。 我们却有很多选择,可以观看未来的局势发展。 至少也要成为楚霸王,有问鼎天下的可能。” 蜀王钱明义看着大臣们又争吵起来。 这就是蜀国的现状,他们对于未来卷入战争,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 虽说帝国给予一定的保障,不卷入战争也能活下去。 但前往欧洲这种蛮荒之地建国的人,无论是君主还是跟随的臣民,都有一种不服输的闯劲。 他们拼命的目的,那就是创造一个辉煌的国家,让自己青史留名。 让他们在有机会的情况下伏低做小,每个人心中都不愿。 最关键的一点,按照《建邺公约》的相关规定。 他们只要不是在战争中死在战场上,哪怕是被敌国俘虏,最多也不过是家产被没收,人被驱逐出境。 作为失败者,不会被人夷灭九族。 有了最起码的人身保障,也让各国的高层,对于战争的恐惧,下降了许多。 蜀国高层其实没有投降派,全部都是主战派。 但怎么战,大臣们的分歧很严重。 首相黎酒、大都督何峰为代表的速战派,他们推崇先发制人。 只有蜀国在开局打出优势,这才能保证蜀国不会被消灭。 等到某个国家,以战养战,凭借他们工业国的优势,蜀国很难抗衡。 吏部尚书许怀英为主的大臣。 他们建议蜀国先观察局势,等到局势清晰时,他们站在胜利者的一方。 以蜀国目前的实力,没有能力挑衅工业国。 只有站在胜利的一方,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 这个想法也不能说是错的,但想要操作好,实在是太难了。 蜀国必须要在战争陷入焦灼之时,加入到未来胜利的一方。 加入的太早,将会变成炮灰。 加入的太晚,没有办法分享到战后的利益。 这对于战略眼光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但真能押中,蜀国将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 黎酒这一派,高风险高收益,不需要太精确的操作。 许怀英这一派,低风险收益不定,完全看战略眼光,上下限差距极大。 蜀王钱明义也没有想好,蜀国到底走什么样的路线。 这两条路线,都有着明显的优缺点。 一旦选择失误,蜀国将会万劫不复。 蜀王钱明义等待着局势的变化。 现在欧洲的局势,每过一段时间都有大变化。 蜀国的国力有些弱,必须要慎重的选择。 蜀王钱明义看到许怀英说完话,他与黎酒等人又争吵了起来。 蜀王钱明义知道这些人,就是在用这种方法,想让他表态。 两方势力很焦灼,蜀王表态支持哪一方,哪一方就会成为胜者。 蜀王钱明义现在却不能表态。 现在两派的做法,各有各的缺点,没有任何一个方法,能让他下定决心支持到底。 蜀国国内的情况已经固定,没有太大腾挪的空间。 但外面的局势变化十分迅速,蜀王钱明义还没有下定决心。 他看到大臣们依旧争论不休,他也没有做出明确的表态,看着这些大臣互相驳斥对方的观点。 这次的会议,依旧是没有讨论出任何结果。 但对于季清远的处理,蜀国高层达成共识。 这种宣扬废除军队的学者,必须要杀鸡儆猴,绝不能让这种理论,在蜀国扩散开。 一旦选择废除军队,这就像自我阉割一样,这个国家从此失去了进取心,早晚会被大国所吞并。 …… 蜀王钱明义一脸疲惫回到王宫之中。 他在帝国当首相,心都没有这么累。 帝国大的战略方向不用他操心,承担的责任也有限,只需要做好份内的事情。 成为一个国家的君主,要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 做出一个决定,不只是要考虑国内的派系之争,文武之争。 还要考虑蜀国的政策,对于其他国家的影响,是否会造成连锁反应? 蜀王钱明义正在书房,看着世界地图沉思时。 黄毛小太监来到蜀王钱明义身旁,躬身说道:“王上,赵贵妃求见。” 蜀王钱明义听到这个汇报,他有些诧异。 他这是在王宫中殿办公,而不是前往后宫。 后宫的妃子们,一般情况下不会在这个时候打扰他,除非真的有事情。 后宫的妃子们,都怕自己失宠,连累到孩子。 帝国苏家皇室,一直宣称立储立贤,绝不能选出画家皇帝、道君皇帝。 宗主国的皇室都是这个做法,各大藩属国也在模仿宗主国的做法。 各国王室都是宣称立储立贤。 每一位王子,都有机会成为储君。 这个做法,直接让后宫的关系变得极为微妙。 立嫡长子的时代,后宫都是刀光剑影,更何况是现在这个时代。 蜀王钱明义有信心压制住后宫的妃子。 他身为一个开国君主,后宫都压制不住,那会沦为笑柄。 他一挥手,让黄毛小太监,把赵贵妃带进来。 赵贵妃是他当年在广东任巡抚时,纳的一房小妾。 蜀王钱明义找的妻妾,都是知书达礼的大族女子,一般人他可看不上。 赵贵妃立刻行了个礼,她温声细语的说道:“夫君,我的一位远房堂哥,他是帝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的经理,有事情想要求见夫君。” 蜀王钱明义刚想拒绝,他就想到太平洋保险公司,话即将出口,立刻咽了回去。 太平洋保险公司,这可不是一般的公司。 它的名声很大,是帝国最先为海运承担保险的公司。 但这个名头,那只是一般般,蜀王钱明义完全不在乎。 太平洋保险公司让蜀王钱明义看重的唯有一点。 那就是这家公司,属于帝国太子苏蜀的独资公司。 太平洋保险公司经理想要求见他,那绝不只是简单的商业往来。 这人很可能以这件事为幌子,商谈其他的事情。 蜀王钱明义吩咐道:“正好我有时间,会让人通知他过来。” 赵贵妃立刻神色激动地行了一礼。 “夫君,那妾身告退了。” 赵贵妃只是无法拒绝堂哥的请求。 男人们具体谈论什么事情,她绝对不想掺和其中,这对于他的孩子争位,完全没有任何好处。 黄毛小太监得到吩咐,立刻前往外面,把这个名为赵一卓的商人,请进书房之中。 赵一卓来到蜀王钱明义面前,他立刻鞠躬行礼道:“小民赵一卓,见过蜀王。” 蜀王钱明义直接询问道:“你是代表太平洋保险公司而来,还是有着其他的任务。” 商业合作,哪怕是再重要的商业合作,那也要与内阁先谈好。 蜀王钱明义担任巡抚之时,能入他眼的商人,也就那么几个。 他可不想与这个商人浪费时间。 赵一卓当然知道蜀王钱明义的意思。 他也没有必要,在蜀王钱明义面前玩心眼。 他这个小角色,怎么可能玩得过,在宦海沉浮多年的蜀王钱明义。 “蜀王,我这次带着太子殿下的任务而来。” 蜀王钱明义听到这句话,他露出了笑脸。 这种情况,也是蜀王钱明义一直在等的变故。 不只是欧洲各国的变革,其他地区藩属国的变故,也能影响到欧洲的局势。 帝国的变故,更能影响到欧洲的局势。 蜀王钱明义立刻让人赐座,他的语气也变得不是那么盛气凌人。 “赵先生代表太子苏蜀而来,有什么目的。” 赵一卓见识的蜀王钱明义的态度转变,他就知道自己这次目的,已经成功了一半。 他坐在黄毛小太监,刚刚搬过来的椅子上,客气的说道:“太子殿下让我向蜀王问好。 当年太子殿下与蜀王共事,相处的很愉快。 太子殿下听闻蜀国因为缺少铁矿,一直没有开展大规模的工业投资。 特意让我给蜀王,带来一个好消息。” 蜀王钱明义听到赵一卓这么说,他既无奈又惊喜。 他作为帝国工业化的干将,能够声音首相,那就是在工业化这件事情上,取得卓越的成就。 广东能够成为帝国轻工业中心和重工业中心,在帝国工业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与他担任广东巡抚时,打下来的基础密不可分。 他成为蜀国的君主,当然想要在蜀国,大力发展工业。 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邀请帝国专业的专家前往蜀国看看。 高品质的煤矿,蜀国有数个大型矿场。 蜀王钱明义接到这个消息时,他当时乐的合不拢嘴。 属国有煤矿,如果再找到铁矿,那就能打造工业的基石,大型炼钢厂。 只要有充足的钢材,才能在工业领域取得成果。 没有钢这种廉价而优质的工业原料,工业相关产业根本无法建设。 蜀王钱明义脸上的笑容,很快就消失不见。 蜀国没有发现大型铁矿,只发现几座品位不高的小铁矿。 建造一个不大的炼钢厂,保证炼钢人才能够有工作。 炼钢厂因为铁矿品位不行,生产出来的钢材不合格,无法加工成机械,只能打造菜刀锄头。 蜀国外购铁矿,算上关税所需的价格,那与进口成品机械差不多。 因为帝国出口机械,采取低税率政策。 蜀国海关有没有加关税,进入到蜀国成本很低。 本土制造比从帝国购买的成本还高昂。 蜀国也就没有发展工业的土壤。 很多前来考察的商人,他们看到蜀国这种情况,只能摇摇头,无奈的走了。 蜀国工业发展不起来,那也只能发展农业。 但农业创造的产值极为有限,蜀国失去了自我造血的能力。 正是因为缺少铁矿,蜀国才一直没有发展。 赵一卓代表太子苏蜀而来,他提出蜀国缺少铁矿,又提出一个好消息,那与铁矿相关的可能性很大。 只要蜀国有高品位的大型铁矿,蜀王钱明义有信心,让蜀国在短时间内成为一个工业国。 赵一卓直接拿出一份资料,通过黄毛小太监,递给蜀王钱明义。 黄毛小太监检查完资料,确定没有任何危险,他把资料递给蜀王钱明义。 蜀王钱明义看看这份资料,他立刻瞪大眼睛,脱口而出道:“真的是大型铁矿,竟然在这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