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奴牙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34章 尘埃落定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突逢变故的李隆基,满头银发仓促盘在头顶,衣衫也有些不整,但这个年过七旬的老人,一改往日的颓丧,站定在那里,宛如一尊怒目金刚,尽显帝王之相。 周钧见李隆基强自支撑身体,脚步已经摇摇欲坠,便朝身旁的班卫征说道:“去取两把椅子来。” 不多时,椅子被放置在场院之中,对立而放。 周钧坐了下来,又伸出手,示意李隆基坐在自己的对面。 高力士见周钧麾下的士卒刀剑林立,心中畏惧,想要劝李隆基不要上前。 没有料到李隆基一把推开高力士,迈着吃力的步子,坐到周钧对面的椅子上,挺直腰杆,身形岿然不动。 看向周钧,李隆基终究是没能压抑住心中的怒火,大吼道:“为什么?!” 周钧面色平静,沉声道:“于公于私,我都必须这么做。” 李隆基一愣,接着喝道:“好个于公于私!你与那安禄山没有什么两样,不过就是一乱臣贼子罢了!” 周钧也不驳斥,只是坐在那里,静静的等着。 过了一会儿,班卫征来到周钧身旁,躬身说道:“主上,之前去负责抓捕的士卒,已经回来了。” 周钧:“抓到了?” 班卫征:“一个不少,就是被抓的人中,有几个吓尿了裤子,怕是气味有些难闻。” 周钧:“带上来。” 班卫征:“喏。” 不多时,十几个官员被军卒押入场院,又被喝令跪在地上。 李隆基定睛一看,发现这些人,都是从江南来的官员,正是李亨派来说服自己禅位的说客。 周钧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到这群江南官员的面前,沉声说道:“尔等曾经说过,贼军南下,江南之兵大胜连连,贼军已经被彻底击溃。李亨正在精兵秣马,随时打算北征……为何这些日子里,我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军报,却与你们说的,完全不同?” 江南官员们面面相觑,一起保持了沉默。 周钧眼神变冷,朝一旁的班卫征点了点头。 班卫征嘿嘿一笑,从江南官员中找了一个最胖的倒霉鬼,拖出来一刀砍掉了脑袋。 官员们见状,吓得六神无主,惨叫不断。 庞朝明情急之下,忍不住喊道:“房琯领二十万大军南下,陛下(南唐李亨)听闻这个消息后,担心收复长安的功劳被夺,所以曾经派出三路大军,打算抢先攻入关中。这三路大军,一路是从襄阳北上去往武关,一路是从凤阳出发去往宋州,最后一路是从淮阴出发绕行徐州,三路大军北上之后……结果……” 周钧见庞朝明吞吞吐吐,大喝一声:“说!” 庞朝明浑身一颤,俯首哀声道:“其中两路大军,皆大败而归,唯有东路军大胜。” 李隆基身体一颤,问道:“如何败的?” 庞朝明:“襄阳军由鲁炅所率,行至谷城,遇贼军前锋,贼军大将郁槐假装不敌,又将辎重财货等等抛于路旁。唐军不知是计,互相争抢,延误了战机,被敌军绕至后阵,衔尾而击,故而大败。” “凤阳军由司子衡所率,这一路大军,本来以水战击溃了贼军的战船,占据了饶开渡。但是上岸扎营之后,遭遇贼军骑兵夜袭,数战不敌,只能乘船南逃。” “三军之中,只有建宁王李倓率领的东路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萧县附近。” 李隆基起初听得窝火,直到听到最后,才不禁点头道:“李倓不愧是我李唐家的子嗣,智勇双全,可堪大任。” 庞朝明和其它官员对视了一眼,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惴惴不安。 周钧冷哼一声,向庞朝明问道:“我问你,李倓当下如何了?” 庞朝明犹豫片刻,小声回道:“建宁王李倓,已被陛下赐死。” 李隆基闻言,惊得险些从椅子上站起身:“李倓被赐死了?为何?!” 庞朝明:“建宁王李倓得胜还朝,陛下欣喜,赏赐了无数的珍宝。宫中张皇后素来与建宁王不合,偏巧那时又诞下次子,皇后担心建宁王得了圣宠,恐对自己不利,便数次向陛下进言,说是建宁王李倓不能成为大帅,心中怨恨陛下和兄长李俶。陛下信以为真,便下令赐死了建宁王李倓。” 李隆基闻言,愣在当场,声音颤抖:“何至如此,何至如此啊!” 周钧向李隆基说道:“虎毒尚且不食子……但这李唐,子女弑亲,父母残幼,伦理悖常,你应当是再熟悉不过,又何必故作惊讶?” 李隆基哑口无言,仰天长叹。 庞朝明向周钧磕头,如同捣蒜,口中不住说道:“大帅,下官知不无言,还请您开恩,饶吾等一命!” 周钧面无表情的看向班卫征,轻轻点了点头。 后者先是躬身领命,接着一手抽出兵刃,另一只手放在嘴边,打了一个唿哨。 数十名骑军士卒一起上前,在江南官员的惨叫声和求饶声中,将后者尽数乱刀分尸,一个不留。 看着脚下流过来的鲜血,周钧向李隆基说道:“李亨率兵无方,对待亲生的儿子,尚能如此残暴,倘若我解了兵权,他又会如何待我呢?” 李隆基心知周钧此言非虚,一时之间怔在原地,不知如何对答。 过了许久,李隆基看着场院中的尸首,沉声问道:“周二郎,你也要杀了朕吗?” 周钧抬起脚,正打算离开,闻言止步,丢下一句话:“陛下且安心住下,只要你不轻举妄动,念在往日的情分上,我就绝对不会加害与你。” 出了承氲殿,周钧骑马来到明恩门。 城门前四处都是战斗的痕迹,箭矢如同稻杆一般,密密麻麻的插在地上,数百具唐军的尸体被移到道路两旁,清出了一条道路。 申叔公一身是血,瞧见周钧的到来,高兴的跑下城楼,单膝跪地道:“主上!老夫幸不辱命!” 周钧见他的铠甲上尚有折断的箭头,心中已经能够想象出适才的战斗,究竟是有多么的惨烈。 亲手将申叔公从地上扶了起来,周钧说道:“老将军随我南征北战,劳苦功高。” 申叔公笑道:“主上言重了,老夫一把年纪,这身骨头只要没有朽坏在床上,便是最大的喜事。” 孔攸此时也来到城门,对周钧躬身说道:“主上,王思礼麾下的军队,已经占下了东西两座大营。城中各处的治所,也已经安置妥当。” 周钧:“宫中记得派兵驻守,确保不会横生事端。” 孔攸:“主上放心。” 说到这里,孔攸悄悄看了周钧一眼,低声问道:“主上打算何时,代李唐而治天下?” 周钧沉默片刻,说道:“李唐朽落,势必要推陈置新,但天下人心尚且未改,此时取代李唐,还不是时候。” 孔攸闻言,欣慰道:“主上能这般想,攸拜服。” 此时,天边微微发亮,火红的太阳在地平线上,刚刚露出了头。 周钧看着阳光慢慢洒落,照亮了原本漆黑的长街和宫城,轻声说道:“长夜过去,朝阳初升。世间万物变化新生,历史也是如此,只要一路前行,总会有一个新的未来。” …… 史书有记,天宝十六载,十一月十一,凉州大朝会。 宫中有旨,昭告天下。 圣上龙体抱恙,大赦天下,改元为天佑,意在向天佑念,望皇帝早日康复,大唐顺天长兴。又记天宝十七载为天佑元年。 圣旨复立三公之衔,开幕设僚。封周钧为异姓王,授太尉、司徒、司空,一人兼知三公,代为监国,统管天下兵马和政事。 大唐奴牙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