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回档1986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233海川开发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从风情园回来,老毛子一个个都高兴得不得了。 联盟需要配给才能买到的东西,在风情园里就像大白菜一样,不仅敞开了供应,而且价格比联盟便宜得太多。 这里面有郝刚独家垄断联盟远东市场的因素,也有货币汇率和基本期望值不同的因素。 总之,武城给联盟人留下的印象尚佳,能把家搬过来就好了。 得得洛夫斯基抽个空子悄悄靠近郝刚,低声问道:“我是机械工程师,你们有合适的岗位吗?” 郝刚打量一下他那庞大的块头,小声回应道:“拖拉机方面技术会吗?” 得得洛夫斯基咧开大嘴:“会造坦克行吗?我大学毕业设计的课题就是履带车辆,只要有设备,我能给你搞台t-34出来。” 郝刚心里大喜,脸上却不动声色:“到了海川再说。” 得得洛夫斯基点点头,人多眼杂,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武城之行,皆大欢喜,张恩树满意、老毛子满意、士林集团满意,尤其是武城老百姓,更为满意。 有些人一辈子没出过武城,现在蹲家门口都能看到满街的老毛子,算是涨了见识了。 武城的街头巷尾到处都在谈论老毛子的毛腿和络腮胡子,小商贩们回忆老毛子买东西的大气,姑娘们则关注得得洛夫斯基身上那股不一般的体味,太熏人了。 这种现象持续了很久,直到以后老毛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华夏化才渐渐平息。 郝刚给士林集团的宣传部门下了个死命令,无论花费什么样的代价,一定要把这次交流团的各种消息推上报纸,主题消息也罢、花边新闻也罢,必须要铺天盖地。 郝刚希望制造出联盟人在华夏极为受欢迎的氛围,不仅让普通联盟人向往华夏的物华天宝,也要让联盟的上层重新认识开放和华夏交流的意义。 郝刚希望交流团回国时除了携带大批的“土特产”外,还要携带大批的报纸,这是交流团的重要意义之一。 老罗和王建民都清楚这意味着什么,私下里也做了不少安排。 看到郝刚把交流团全须全尾地又带回了海川,樊义山的脸色才变得好看些,这几天他心里腻歪透了,每看到报纸上满眼的交流团在武城的消息,他就要生气。 元月回家都小心翼翼的,她实在不知道哪里让老爸不开心了。 交流团在海川的交流项目就不是打架了,文化交流嘛,不仅仅只是打架,文学呀、音乐啊,科技啊,都能沾上边。 当然郝刚和樊义山不会把人拉到海川来就是读读书、唱唱歌的,海川有武城没有的优势:开发区。 海川开发区终于正式批了下来,这下子樊义山和郝刚前面搞的那些项目总算有了名分,要不然总有未婚先孕的感觉。 开发区负责人由吴以仁兼任,常委兼任开发区主要领导,算是非常重视了。 批文下来后,开发区的建设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提速,目前正在建设甚至投产的企业已经能入眼了。 樊义山陪着老罗走在开发区笔直平坦的林荫道上,指指点点地向他介绍开发区的规划和布局,以及目前进驻的企业。 老罗其实不愿意听这些,这东西和他无关,名义上他是联盟的团长,但实际上更是士林集团的重要成员,他的屁股坐在哪边还说不清呢。 要不是海川的发展关系到士林集团的根基是否稳固,他才不硬着头皮听樊义山兴致勃勃的讲解呢,郝刚说的不比他说的好听啊。 前面有樊义山出面,吴以仁倒也落得清闲,他拉着郝刚走在一边,好不容易逮着郝刚,哪能不挖下点油水。 现在海川上下都对开发区的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抱有极大的热情,那句“摸着石头过河”一直都是鼓励海川人往前狂奔的信心。 只有吴以仁还有一丝清明,他唱反调是唱惯了的,他认为海川人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郝刚不是,郝刚是踩着石头过河。 一个是有目的,一个是盲目的,眼界上的差距是很明显的。 为什么有这种感觉,吴以仁说不清,有些人的天赋就是不讲理的。 郝刚很希望海川能多几个吴以仁这样的人,虽然一团和气的领导班子很让人喜欢,但有不同声音可能更有利于海川的发展。 这一年多来,不管是樊义山还是钱士元都提到过吴以仁,有时候对吴以仁也是口诛笔伐,但郝刚知道,吴以仁才是海川班子里最清醒的人。 不管是企业承包和改制过程中提出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还是职工权益问题,吴以仁都表现出了难得的冷静和稳妥。 高歌猛进固然好,但步步为营也不是错。 所以郝刚愿意和吴以仁多说几句。 “开发区的意义在于承担一个城市发展工业的功能,是海川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区的职能更偏向于生活、居住、办公等,城区内工业项目必须外迁,经济开发区是重要载体。” “开发区的发展,要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在区域中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 郝刚指着正一片火热的工地说:“我们还差得远啊。” 海川开发区目前只是把海川原有的工业项目进行了整合和搬迁,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真正的开发区,只能算是海川工业集中区。 “要想让这里成为海川发展的真正的发动机,开发区的定位和相关企业的筛选要先做在前面。” 吴以仁有点接不上了,忙问:“什么意思?” 郝刚想了想说:“特色。” “比如提到火锅,大家都想起重庆,提到煤炭,大家都想起晋煤。提到海川,大家能想起什么呢?” 吴以仁陷入思索中。 郝刚继续说:“现在我们正在发展,可以说遍地都是机会,遍地都是特色,就看谁动手得更早、谁更勤快了。” “不要卖关子,直说!我有点跟不上。”吴以仁也不装了,反正被他智商碾压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嗯嗯,其实也没那么复杂。”郝刚被吴以仁一通训斥,也不敢再当神棍了,这些老男人都是长辈,板起脸训自己几句,还真得听着。 “大哥大知道吗?”郝刚问道。 “知道,叶金手里不是整天拿着吗?”吴以仁对叶金资本家的派头很不满,你叶金那大哥大就不能借我玩玩? “嗯,对,你说我们海川要是能生产大哥大,算不算特色,要是以后所有生产大哥大的厂家都落户海川开发区,你说海川开发区是不是就有特色了。” 未来什么最挣钱?高科技! 建成一个高科技产业园,把全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产业都纳入海川的怀抱里,那将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 未来都有哪些高科技企业,别人不知道,郝刚知道啊,华为、大疆、阿里都还是幼儿园阶段呢,小孩子还不好拐! 郝刚只要指一下路子,吴以仁捡回来的都是黄金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