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夏刑案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胁迫、茶水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狄映对着贺顺摇了摇头,再次提笔。 画中:贺顺跪在刑场被砍头。之后,栾超杀了那不分性别的人、拿走了银子。 这幅画,彻底让贺顺跳了起来。 他激动得指画、指自己,戴着镣铐的双手,胡乱摇动着、比出了无意识的动作,表情茫然、眼神痛苦。 急于想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的焦急。 狄映就让朱祥问贺顺:“你在为别人顶罪是吗?” 贺顺看清朱祥的动作后、颓然坐倒。 不过只坐倒一息后、就又跳起。 手忙脚乱地、急切地比比划划,再一遍遍地指着画中那个性别不明的人,再指栾超。 狄映就道:“如果你不能如实交代情况,你想保护的那个人、就会死。栾超不会放过那人、什么都不知道的我们、也保护不了那个人。” 在朱祥的翻译后,贺顺更焦急了。 抓起笔,给那性别不明的人画了个发髻,再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房屋的门脸,再指了指栾超、指指大人、再在栾超的脸上画了个叉。 狄映看着他画完,说道:“那是“残障所”,里面有个妇人待你极好。但是弈超拿她威胁你、让你顶杀人的罪名,是吗?你想让我们抓住栾超、保护妇人?” 贺顺将脑袋点成了小鸡啄米。 “那你到底杀没杀人?”狄映最后问道。 贺顺摇头,将头摇成了拨郎鼓。 在朱祥的翻译下,贺顺告诉大人:“那天我在“残障所”,栾超把我骗出去。让我看到他抓走了干娘。 然后他就让我到衙门自首,说我杀了一个挑着担子的人,用斧子杀的。 起初我不肯,栾超又当着我的面:给了我干娘一笔银子。 我想着干娘那么苦了一辈子、又是个没了一只手的,不想她再那么辛苦,更不想她死在栾超手上。 我就到衙门自首了。” 贺顺比划完,就冲着大人跪下了,眼神里:全是乞求。 狄映在他给自己磕头前、将人给拉了起来。 让朱祥告诉对方:“先等等,等将那伙人一网打尽的时候。” 贺顺张大嘴,无声地哭了出来。 想磕、磕不下去,就深深地给大人鞠了一躬。 狄映受了这一礼。 然后吩咐常九道:“找个足够能保证安全的地方,把刘兴、蔡芳、贺顺等聋哑人犯,都带去那个地方、好生看管和保护。千万不能让他们被人灭了口。” 这话,将看着这场特殊的审讯、看得目眩神迷的桓凡,给拉回了神。 桓凡就主动请缨道:“宁州城下官熟悉。下官也有地方安置那些人。交给下官来做这件事吧,让下官……有机会弥补错误。” 狄映点了头。 却没让桓凡马上就去做事。 而是拉着桓凡去了另一间屋子。 再对他郑重吩咐道:“第一:你带贺顺他们离开府衙时、尽量避着点他人的视线、尽量拣偏僻的小道走。注意表情和动作都要鬼祟一些; 第二:安排人手、包围“残障所”,不许任何人进出。记得将带去的那些人手,分成三个为一组、互相监督,有任何人单独行动、或行为异常者,抓! 第三:安排人盯着“实心当铺”。但凡有府衙中任何一人、包括下人仆从等、出入当铺,就抓! 务必不使一人逃脱,明白本官的意思吗?” 桓凡重重点头,眼里泛光。 而在桓凡领命、带着贺顺离开之后,狄映就让彭凉和常九,暗中跟上桓凡。 “只要有人盯上了桓凡、或者跟踪他们、或者在他们一离开府衙后、就跟着离开、转身报信的人,全部都记住。 尤其是有企图去什么地方报信的人、千万别跟丢,看看是去哪里报的信。” 彭凉和常九听到大人这么说,就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二话不说去执行了。 剩下狄映自己一个人。 他将自己画的画都收好,然后带回自己的公事房,锁进了柜子里。 再坐回书案边,端起了茶盏。 茶盏是温的,显然,有人很“懂事”,在狄映不在的时候、也来换过了茶水。 狄映身边没有下人,一应事务都是交由彭凉和赵三等人去做,并不需要旁人插手。 今日情况特殊了些,人全都被分派出去了,就有人趁机借此献起了殷勤。 会是谁呢? 狄映放下茶盏,招呼外面守门的衙差:“去传廖伯康大人来。” 廖伯康,宁州刺史府长史。 宁州是中州,中州刺史是正四品下;中州长史就是从五品上。中、下州不设别驾。 廖伯康在宁州,从县尉、到丰义县正八品县令、再到府衙从六品的秘书郎、再至现在的长史。 历时十五年,迄今的廖伯康,已有四十五岁。 相貌清正、气质儒雅。 看着就是个斯斯文文的读书人。 狄映见他进来,等他行完礼后,便让其坐在左下首处。 端起茶盏、面容和蔼地问他道:“廖大人有心了。本官身边的人一时顾不上,这等添茶倒水的小事儿,还劳烦你亲自做。” 廖伯康闻言,有些不好意思地道:“是下官的疏忽才是。大人身边没有带仆从、应是下官挑选人手给补上。 不过知道大人不喜外人,下官便自己多留意些、以免大人分心操劳。” 狄映微微颔首,揭开杯盖,吹了吹上面的浮沫。 再随意地说道:“廖大人,本官虽然上任已有月半,但与府衙中各官员的来往甚少,对他们也不甚了解。 你则不同。你在宁州已历任十五年,为这府衙中的官职亦有五年。想必对他们应该有所熟悉才是。 本官此次召你来,就是为的想听听下面那些官员们、各自的情况。不用紧张,你随意说说就是。” 廖伯康听了,动了动屁股,让身子更倾向于狄大人一些。 一任上官,到任后就会先了解下属。这是题中应有之意。 狄大人上任伊始,廖伯康就做好了回答这种问题的准备。 虽然狄大人现在才问,廖伯康也是不慌不忙的。 “司马:历江,英勇擅战,勤奋稳重。不仅军赋上管理得仅仅有条,就是底下的那些城防兵士们,也是在其的指挥下、日日刻苦操练。 咱宁州一城六县的治安防护,历司马都做得很好,足见其勤谨、务实。 司功、司仓、司户、司田、司兵、司法、司士等七曹参军,也都能克尽职守、谨守本分。 唯有侯荣、侯录事,为人比较奸滑、耍懒。他本应随时跟从大人您的左右,是您的左膀右臂,却因您没亲口嘱咐,他便总不见了个人影。 以往也是这样,若非刺史大人亲自召见,侯录事便能懒则懒,需得用到他时,还得四下寻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