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养成游戏里娇养了妈妈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三十九章 选对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心里有个数,也好早早准备着。” 李兰不着痕迹的对着俞非晚露出个疑惑的眼神。 初次见面的热情,招架不住啊。 俞非晚捂嘴,笑着眨眨眼。 李兰忐忑不安的心稍稍落地。 没想到小院的落户还没完成,非晚就已经替她搞定了左邻右舍。 想到这里,李兰的脸上也溢满笑容,热络的回应申大娘。 待俞水山和申老伯乘着黄昏的天光回来时,李兰和申大娘之间已经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从家长里短聊到国家大事。 国家大事,李兰知之甚少,但是李兰是个很耐心的倾听者和提问者,充分的满足的申大娘的倾诉欲。 俞水山:…… 只有他和申老伯之间还是要熟不熟的状态吗? “办好了?” 一见俞水山的身影,李兰就连忙迎了上去。 俞水山点点头,看看已经逐渐昏暗的天色,小声提议道“咱们得回去了,要不然赶不上车了。” 李兰应下,笑意盈盈的跟申大娘和申老伯道别。 申大娘依依不舍“早些搬来啊。” 巷子口,一转身就还能看到申大娘晃动的手。 李兰感慨道“突然觉得来城里过日子也没以为的那么可怕,这世上还是好人多。” 申大娘的热情和大包大揽,打消了李兰心中的恐慌。 “爸妈,申奶奶下午带我去巷子最里面那家。” 俞非晚蹦蹦跳跳,将所见所闻全数告知了李兰和俞水山。 “家家都有家家的苦难啊。”李兰感叹着。 “不过,这院子买的确实值,左邻右舍都是发心正的人,相处起来也放心。” 俞水山沉吟片刻后,也煞有其事开口“希望咱们的孩子们也能正直勇敢,成不成才不强求,但一定要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李兰瞥了俞水山一眼,不满道“哪有先灭自己威风的?” “成不成才,很重要。” “王琴秀耀武扬威了这么些年,难不成还要让她压我头上一辈子,我的孩子必须得成才,做人不蒸馒头也得争口气。” “要是我养的四个娃儿都没出息,王琴秀怕是能奚落死我。” 紧接着李兰揉揉俞非晚的头“别听你爸的,咱们要有志气,要有理想,好好奋斗,让你妈我也扬眉吐气。” “得了机会念书,就得珍惜。” 俞非晚忙不迭的点头“妈,我会的。” 俞水山无奈叹息一声,他的意思不是说读书成才不重要,是怕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力,不是所有人都是读书的料。 一家人紧赶慢赶,终于赶上了回村的最后一趟车。 车上稀稀疏疏,昏暗的光线平添了萧索。 李兰擦擦额头上跑出的汗,后知后觉的一把拍在腿上“忘了买止晕车的药了。” 想到还要再受一次来时罪,李兰就苦哈哈的。 俞水山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色小药瓶“我记得呢。” “去办过户回来的路上,就顺带买了。” “想着过几天咱们还得坐车,我就多买了几颗。” 这一刻,昏暗的车厢内,李兰的眼睛格外亮。 谁说,她和水山的日子过的没滋没味的? 当年,她执意嫁给水山时,不少人都在看笑话,说她被猪油蒙心,又说水山念过书,跟她不是一路人没话说,就算是她陪着熬过了苦日子,也是什么糟糠之妻,迟早要心凉被憋疯。 实际上呢? 那些人,简直就是睁眼说瞎话。 她没读过书,所以她格外偏爱读书人。 但,选中水山,由不仅仅是因为水山有文化。 毕竟从小听山里的婆子们见过不少穿着衣服的禽兽的事情。 她选中水山,更多的是水山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人。 被媒人介绍相亲是,没看不起她,尊重她的意愿,不会大声发脾气,在她听不懂时会耐心的解释,迁就她把话说的直白。 这样的人,打着灯笼都找不到。 她就是坚信,哪怕水山一辈子都跟她没有共同语言,她理解不了水山书中的那些大道理,水山不会喜欢她口中的家长里短,水山都会凭良心对她好。 十几年的夫妻,证明她选对了。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天生就合适,也没有那么多从一开始就浓烈的深情,但可以有年复一年的相伴。 俞非晚在一旁抿嘴偷笑。 这个年代的情爱表现的方式与她所熟知的时代有所不同。 没有轰轰烈烈的宣之于口,更多的是一种时光流逝中的磨合。 有不幸,也有幸运。 反正,她看出来了,李兰和俞水山就是吗一戳幸运的人。 也不知是俞水山买的止晕车的药起了作用,还是李兰心中盛着温柔缱绻的心事,回程,李兰面色如常,就好似根本不存在晕车这回事。 到站,下车。 夜幕已经完全将这座小村庄笼罩。 只有沿路各家院子映出的点点光晕指引戴月归家的人。 老太太已经不止一次拄着拐杖站在大门外张望。 从天蒙蒙黑,到一片漆黑。 盼啊,盼啊,终于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老太太打开了手电筒,照亮了门前的最后一段路。 “也不看着点时间,买院子哪有一天就能看好的,今天看不好,明天再看就是了。” “再晚点儿,看你们怎么回来。” 老太太絮絮叨叨的声音顺着风清楚的传入三人耳中。 俞非晚三步并作两步小跑着上前握着老太太冰凉凉的手,一边低头哈着热气,一边开口“奶奶,我们买下院子了。” 老太太:!?(?_?;? “这么快?” “不会是被骗了吧?” 俞非晚眯眯眼笑着“因为我们遇到了心软的好人。” 老太太:越听越觉得被人骗了。 李兰和俞水山也随后进了院子,解释道“是真的买下了,还付了钱,过了户。” “咱们也是在城里头有房子的人了。” 任何年代,房子都是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老太太心惊肉跳“你们细细说给我听。” 慢慢的,老太太放松了,将信将疑“这么说,咱们还算是走了大运了?” “差不多吧,邻里街坊都是好相处的。” “以后咱们去了那里,也不怕被欺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