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83:千亿身家,从摆摊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七十章 陆主编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李存希不慌不忙道:“李哥,您看这样如何,您帮我引荐一个能做主的人,我和他谈,完全不牵连您。” “李老弟,咱们俩老交情了,我妹妹又是你闺女干妈,我劝你一句,千万别作死。” 李厂长好言相劝。 “我心里有数。” 李存希也不想过多解释什么。 李厂长觉得他在作死,那是因为对方无法预知未来,认为在改革派和保守派胜负未分之前,轻易表态,必然招致另一方攻击,注定成为双方博弈的牺牲者。 但他是重生者,知道未来的走势一定是改革开放,而将要提出的利税分离,价格双轨制,以及国营企业双权分开,也昭示着保守派,如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 所以,他这篇文章可能会是锦上添花,而非什么自寻死路。 “也罢,今晚六点,我帮你把京城日报主编约出来,至于能不能登出这篇报道,你们俩谈。” 李厂长叹声道。 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李存希执意作死,他也拦不住。 “那地点就定在东兴楼吧,我会定个包厢。” 李存希起身深鞠一躬,拿回稿子离开。 晚上六点。 李存希坐在车上假寐。 咔嚓。 吴雷打开门,提醒道:“李厂长的车来了。” “恩,你在外面等着吧,假如我和那个主编都喝醉了,你先送他回家。” 李存希吩咐了一句,下了车子,笑容满面的等在门前。 车子缓缓停下。 李厂长和一个身材消瘦的中年先后下车。 李厂长忙介绍道:“呵呵,老陆呀,我给你介绍一下,李存希,晓燕服装店的老板,青年才俊,小李呀,陆文清,陆主编。” “陆主编,幸会。” 李存希赶忙伸出手。 陆文清只是瞥了李存希一眼,没有伸出手的意思。 李存希也不恼。 普通人对个体户都嗤之以鼻,这些拿笔杆子的文人肯定更甚。 说白了,还是个体户太少,遭到社会排挤。 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发达,反而吃公家饭成了少数派,但这也不意味着商人地位会有多高。 当年他身家过亿时,求到人家一个处级干部,也得恭恭敬敬的,面子里子,金子银子,都得到位,才把一些事办下来。 对此,其实他并没有任何芥蒂。 还是那句话,赚钱嘛,不寒碜。 “陆主编,要不咱们先吃着?” 李存希赔笑道。 “饭就不吃了,你稿子给我,如果没问题,我看在老李份上,帮你这一次。” 陆文清语气不咸不淡。 如果不是老友相求,他才不会与这种满身铜臭的粗鄙之人交谈。 “陆主编,我菜都点好了,您不吃就得倒掉,多浪费呐。”. 李存希知道老一辈人,最忌讳浪费粮食。 “哼,穷人乍富,腆胸叠肚。” 陆文清出言讥讽。 “对,叠肚,叠肚。” 李存希就当听不懂,笑着附和。 对方的意思就是讽刺他陡然乍富,仗着有点钱耀武扬威,胡吃海喝。 “哼,目不识丁。” 陆文清再次挖苦。 一旁的李厂长听不下去了,主动开口:“老陆,就去吃一口吧,我也饿了。” 倒不是说他心疼李存希被人挖苦。 而是不想老友继续在那卖弄出丑了。 他知道李存希文化素养极高,尤其是国画和毛笔字水平,堪称宗师级别。 这种人,怎么可能不懂几句通俗的文言文。 只是求人办事,揣着明白装糊涂罢了。 “好吧。” 陆文清点了点头。 “两位里边请。” 李存希笑着把俩人迎进餐厅。 再由服务员带入包厢。 “女同志,可以上菜了,拿两瓶茅台。” 李存希对着服务员吩咐。 “我不喝酒。” 陆文清淡声道。 “那就上一壶好茶。” 李存希立马改口。 不一会儿。 茶水拿来。 李存希主动给俩人满上。 陆文清抿了口茶水,说道:“李先生,我待不了多久,你还是给我看一下你的稿子吧。” “行吧。” 人在屋子里,李存希也不怕对方跑了,于是把稿子递了过去。 陆文清正欲详细阅读。 李厂长把手挡在稿子上,提醒道:“老陆啊,你沉住气,看完别生气,也别激动。” “放心,他就是写的再狗屁不通,我也不会生气,因为我知道他肚子里没多少墨水。” 陆文清冷笑一声,拿掉李厂长的手,开始看了起来。 李厂长苦笑一声,拿起茶水大口大口喝了起来。 陆文清看着看着眼神锐利起来,肉眼可见的露出怒容,甚至气的身子都开始颤抖。 砰。 他甚至没看完,便把那稿子撕得粉碎。 “混账话,满篇混账话,写的什么狗屁玩意!” 陆文清破口大骂。 李存希微微皱眉。 这货不满意稿子,也不用撕了吧,他可没有存稿,现在好了,得按照记忆重写一遍了。 有求于人。 他也没法和这姓陆的生气,只能保持微笑道:“陆主编,我写的稿子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您觉得不满意?大可以提出来,我看看能否酌情改一下。” “你写的稿子?我看是你找人写的吧,我告诉你,我刚才撕了那稿子是在救你,这稿子看似在吹捧你,但话语之间暗藏玄机,只要发出去,被有些人看到,你肯定要倒大霉的。” 陆文清语气严厉,像是在批评学生一般。 他不否认写着稿子的人,对经济有一定见解。 可有些话,有些事,只有有些人能说,其余人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李存希表情也认真起来,语气严肃地回答:“陆主编,这稿子真是我写的,而里面那些话也是我想要表达的观点,只是觉得直白的提出,可能有些唐突和突兀,才会稍稍修饰隐藏。” 稿子是他以俩人采访的形式写的。 写的是他一路走来创业的事情。 但他的自述中一些经历,全都夹带着自己对未来经济和制度的见解,只是他每个观点,都会找个相似的政策作为底子,再加以扩展出自己的见解,最后也总会把话题带回这个政策基础,加以感谢。 普通人读起来,只会觉得他是一个赶上好政策发家的普通人,在这里感谢国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