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带着空间穿六零:我继承亿万家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04章 快速扩张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说不清到底是肉肠好吃还是淀粉肠好吃,各有各的爱好,就简书自己,她都很喜欢。 “现在的火腿肠都是用猪肉做的,你们还可以尝试一下制作出鸡肉肠,鸭肉肠等等,不要拘泥于我所说的配方,发挥自己的能力,我相信研发部的各位,都有这个能力!”简书鼓励道。 “保证完成任务!” 会议结束,食品厂便进入了忙碌的生产销售流程。 有往日的铺垫,新品火腿肠和方便面便在各大城市的百货商场上架了。 这些都是和厂子里有长期合作的,因为是新品,拿的数量也不多,一开始无人问津。 直到有人图新鲜买了回去,中午吃饭的时候按照说明用热水泡开,揭开饭盒盖子的那一刻,一股霸道的香味瞬间四散开来。 “什么味道?好香啊!”一群人端着饭盒四处张望着。 “今天大厨又换新菜了?”一人眼露期待。 “得了吧,就那人的手艺,能做出这么香的东西?”说话的人翻了个白眼。 他们厂的厨子是后勤部主任的小舅子,走后门进来的,跟从前的大师傅学了半年就上任了,做出来的饭菜只能够说能吃。 “也是,那这是啥味啊,谁又自己带饭了?” 一群人循着味道四处摸索,最终在角落里找到了香味的源头。 “郑姐,你这是在吃啥啊?” “方便面,我闺女买的,听说泡一泡就可以直接吃,我今儿个就带了一包试试。你们要尝尝不?” 其他人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但还是厚着脸皮应了。不怪他们,要怪就怪食堂饭菜太难吃,而这方便面也太香了。 郑姐也不小气,一人分了一点儿,一包面也就下去了大半。 “好吃!” 方便面入口,众人瞬间被它独特的口感和味道所俘获, “郑姐,这方便面哪买的?真香!”更有人直接发问,决定只要价格合适,回头就去买上几袋,留着中午加餐。 郑姐:“就百货大楼买的,华味酱料你们知道吧?这方便面也是它家的,这两天买方便面还送一根小火腿肠,泡在汤里也特好吃!” 一听有赠品,在场的人立马眼睛都亮了。 “华味酱料?我可喜欢吃了!不管是香菇酱还是肉酱我都爱,回头下班我就去看看,它家的东西味道肯定差不了!” “一起!” 很快方便面和火腿肠就迎来了一波顾客,买上个三五包一家人尝尝鲜,这一尝就一发不可收拾。 不管是干吃,还是泡着吃煮着吃都特别好吃。还有那火腿肠,还是用肉做的呢! 很快这股风,便刮到了学校里。 孩子们吃了好吃的,到学校当然要炫耀一下,这样那些没吃过的孩子当然就不干了,回去就缠着大人要买回来吃。 别人家都吃了,就他们没吃,这怎么行! 敢闹的都是家里受宠的孩子,大人怎么可能拗的过自家的宝贝疙瘩,自然也得买回来尝尝。 就这样,你传我,我传他,一传十,十传百的,方便面和火腿肠的名气立马就打响了。 很快库存就卖光了,还有不少人追着来问, 各大百货商场一边慌着打电话订货,一边在心中扼腕,大意了!没想到华味不仅酱料卖的好,做方便面也有一手啊! 还有那个火腿肠,从来没听过,竟然也卖的这么好! 看来下次华味再出新品的时候,得胆子大些了! 名气渐渐传开,受众也越来越广。 很快便有出差人士将方便面带到了火车上,带个饭盒,开水一泡就能吃,可比啃馒头咸菜要舒服多了。 价格比火车上的盒饭便宜,味道也好。 不少人受到诱惑,以为是在车上买的,纷纷跑去问列车员,当然是无果的。 但随着问的人越来越多,列车员也将这一事情上报了。 等到查清楚原因后,铁路那边脑子灵活锐意进取的也动了心思。 销售部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很快便找上门去。 经过一番拉扯后,华味食品厂的一系列产品就在火车上上架了。 一开始只是几条路线,随着第一个月的收益出来后,很快便扩大了线路,订单量飞涨。食品厂这边的供应量都快跟不上了。 安文广二话不说拍板:扩大规模!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八三年的年底,简书顺利将广告打到了春晚上。 春晚结束后的第二天,春节没打烊的华衣服装店便迎来了一大波客人。 春晚主持人同款的几套衣服直接售罄,服装厂那边更是加班加点的干活,人员三班倒。 好在简书是个大方的老板,工钱给的足,工人不仅没觉得被压榨了,还希望这样的时间能够持续的久一些。因着夜班有额外补贴,一个个的都申请要去上夜班。 最后被厂里驳回,也不偏袒谁,一个个来,都有挣钱的机会。 在这样的加班加点下,各大连锁店才没有惨遭断货。 这一次的抢购热潮,一直持续了大半个月,直到学生都开学了,才渐渐散去。 营业额的增加还只是明面上的好处,知名度的推广才是这次赞助的最大收益。 借着春晚的东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华衣的大名,不说所有人都能够牢牢记住这个名字,只要一百个人里面有一个记住,带来的好处都是巨大的。 简书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立刻派人全国调研,积蓄了一年之久,又积累一批储备人才,继续扩张的时候到了。 有着服装厂、食品厂、电子厂的收益,简书账户里的数字越来越大。钱存着不动,那就只是个数字,流动起来,才是钱。 足够的本金,以及足够的储备人才,这一次,简书一口气在全国十多个省会城市开了十几家分店。 有春晚的影响力在,分店的开展十分顺利,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便站稳了脚跟,走上正轨。 随着这些分店的开业,简书账户里的资金在缩水一截后又迅速飞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八四年,是事业版图快速扩张的一年。 这一年,不少经营情况不好的国营厂子开放了一条口子,允许私人承包。 在消息确定后,简书立刻和身边的智囊团开会。 历经四年的努力,她终于不再是单打独斗了。 这几年,她锄头挥的好,从各大高校企业挖来了一批潜力股和资深人员。如今,厂里的发展不再事事都需要她自己去把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