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扬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23章 踏平江户(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九月二十二,主杀戮。 已是巳时,晨曦早已东升,驱散了稀薄晨雾的同时,也为空气中平添了一丝暖意。 但很快,这股若有若无的暖意便被冲天的"杀意"所驱散,看似安静祥和的气氛也被打破。 咚咚咚! 伴随着沉闷的战鼓声,休整一夜有余的官兵们在各自将校的呼喝下,于营寨中鱼贯而出。 相比较昨日的"斗志昂扬",今日的官兵们愈发亢奋,望向数里外城池的眼神中满是坚定。 所有人都知晓,只需要踏平眼前的这座城池,所谓的"德川幕府"便将宣告崩塌。 届时整个日本,都将处于大明的统治之下。 只不到两炷香的功夫,蓝天白云之下,便皆是身着红色鸳鸯战袍的官兵们,其整齐划一的步伐使得生冷的旷野都是为之一震。 尽管相比较昨日,官兵的军阵肉眼可见的"稀薄"了不少,但空气中的杀意却是愈发浓郁,气势更是喧天。 这群又一次经历生死磨炼的大明官兵们再一次蜕变,必将荡平一切敢于挑衅大明威严的敌人。 在这些气势熏天的官兵两侧,则另有上万名衣衫褴褛的倭国士卒,脸上满是惊慌失措。 兴许是被身旁官兵气势所震慑,这些本就身材矮小的倭国士卒们愈发佝偻,完全不敢与身旁的官兵们对视,只是哆哆嗦嗦的望向数里外的江户城。 只一夜的功夫,他们这些人的身份便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大明军中将校口中所谓的"雇佣兵",听说这听上去有些拗口的名字,乃是大明天子亲自赐下。 尽管不理解这所谓"雇佣兵"的具体意义,但他们却是被告知,一旦大军能够在今日太阳落山之际踏平不远处的江户城,他们这些人不但会被宽恕此前犯下的罪行,还有可能被允许前往大明,成为高贵的"明人"。 倘若不愿背井离乡,前往千里之外的大明,也会根据所立下的军功,赐予应有的土地。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下,都是建立在能够踏平不远处的江户城之上。 "尔等愣着作甚,还不速速近前!" 正愣神的功夫,耳畔旁便传来大明将校气急败坏的呼喝声,尽管语言不通,但众人也能大概明白其意思,并且心安理得的接受其指挥。 对此,这些倭国士卒谁也不曾提出反对或者不满,反倒是心安理得的接受了现状,对于沦为大明官兵"俘虏"的事实没有半点抗拒。 一阵微风吹过,喧嚣不已的倭国军阵也是渐渐安静下来,仅剩下飞鸟的嘶鸣声于耳畔旁次第响起。 草草环顾了一眼周围静谧无声的山林,孙应元便将目光收回,并扭头看向身旁的倭国士卒,略有些迟疑的问道:"虎山,这些倭国人靠不靠得住啊。" 攻城掠地,任何细枝末节都不容忽略,尤其是眼前这群倭国士卒未免太过于"老实"了,竟是十分顺从的接受了即将沦为"炮灰"的事实。 大军今日能否顺利踏平眼前的江户城,这些倭国士卒的表现至关重要,实在马虎不得。 一念至此,孙应元的脸上便是露出了些许惊疑之色,后悔昨日应当挑几个"刺头"立威,以免这群倭国人临阵倒戈。 "战事一触即发,这些人就是想后悔也来不及了。"闻声,高居于战马之上的黄得功脸色不变,只是微微眯起了眼睛,一脸狞笑的说道。 "更何况,就算这些倭国士卒临阵倒戈,也不过是给我等平添军功罢了,有什么打紧的。" 自成祖朱棣靖难成功之后,这大明朝便再也没有了"世袭罔替"的国公,尽管在正统及成化年间,曾短暂出现过受封世袭罔替的国公,但很快便被降爵。 因此,大明朝现有的国公,仍是国朝初年的那几家,且因为当今天子的整饬,世镇南京的魏国公府及祖上是靖难名将的成国公府也被废黜。 纵使算上世代镇守云南的黔国公府,如今的大明也就剩下三家世袭罔替的"国公府"了。 但今日过后,以当今天子对于武将的信重,只怕大明即将又多出两三家世袭罔替的国公府。 对于黄得功如此直白的言论,同样高居于战马之上的袁可立只是皱了皱眉,便将此事忘于脑后,丝毫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如此滔天的军功,若是放在前汉和两宋时期,只怕封王都不为过,但是这等忌讳的话题却不是他这等文官能够讨论的。 "总督大人,差不多了。" 抬头瞧了瞧头顶的日头,许久未曾做声的卢象升舔了舔嘴唇,举目朝着袁可立望来,并轻轻点了点头。 自家人知自家事。 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己方占尽了优势,但唯有在场的几名将校知晓,大军自大阪城所搜集的粮草已然被挥霍一空。 倘若今日无法在太阳落山之际踏平江户城,他们便不得不后撤,重新搜集粮草,以便来日再战。 而在这个过程中,便会徒增许多麻烦,毕竟昔日投诚的大名领主们并非真正归降,很有可能在他们大军休整的时候临阵倒戈,以至于腹背受敌。 "好!" "诸位将军,今日便看你们的了!" "有劳了!" 闻言,袁可立便是深吸了一口气,随即便是在战马之上微微弯下了身子,朝着身旁的将校们挨个抱拳行礼,引得一众将校们赶忙还礼。 待到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卢象升便是催动战马上前,并朝着另一侧的黄得功呼喝道:"虎山!" "得令!"听闻卢象升点到自己的名讳,黄得功赶忙点头应是,随即朝着身旁的副将们朗声下令。 与此同时,还有数十名传讯兵于军中疾驰。 咚咚咚! 好半晌之后,与大明军中节奏完全迥异的战鼓声奏响,大明军阵左右两侧,加起来上万人的倭国士卒终是后知后觉一般,歇斯底里的朝着江户城所在的位置而去。 倘若此时有人近前观瞧,便会发现这群士卒身上所穿着的皮甲已然消失,身后背着巨石夯土,唯有手中紧握着一柄短刀。 在身后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这群倭国士卒悍然朝着昔日的"国都"发起了冲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