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超时空史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1章 点状元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楚祯来到明朝时,朱元璋正在文华楼,刚听完了读卷官诵读的三份考卷。 “来,你看看,谁可为状元!” 或许是因为拿到了无线电台,洪武大帝心情舒畅,让身边太监把几分试卷传递给楚祯。 并把点状元的权利给了他。 几个读卷官抬头看了一眼楚真君,倒不是因真君僭越,而是担心他们选出来的试卷不合真君法眼。 读卷官中就包括了前宰相胡惟庸,及主考官宋濂。 楚祯接过了试卷,展开一看,顿觉清爽。 按照现代语文考试,卷面分满分再加十! 先看名字,花纶,浙江仁和人。 楚祯对这名字有点熟悉,再翻看其他试卷,果然,练子宁,黄子澄,丁显等赫然在列。 楚祯再要了其他进士名单来,翻看了下,在其中找到了一个姓齐名德的人,不出意外的话,他就是日后的齐泰。 “这些人名头很大?” 朱元璋看出他的意思。 “怎么说呢……都是忠臣。” 忠于建文帝,不就是忠臣吗? 可惜,他们的能力却一般,削藩都搞不好。 楚祯先看花纶的试卷,史书里,这位的运气实在不好,本来几位考官点了他是第一名,练子宁、黄子澄分别为二三名。 结果在唱名的前天晚上,老朱做了个梦,梦见奉天殿有一块巨大钉子,于是第二天就以花纶年少为名,把他给扔到三甲五名,把丁显给从三甲五名提到状元位置上。 两人调换了位置。 “忠臣?” 朱元璋喝着茶,逐渐品味出不对来,抬头看他:“死了的才叫忠臣,活着的不算。” 此言一出,文华殿内众人纷纷看来,这可有些晦气啊! 但怎么会一榜进士都是忠臣,都死了? 可大明朝刚开国不久,国运正隆,内外无军事,即便卷入大的谋反案、贪污案,也死不了那么多进士。 他们实在想不通,怎么会都是“忠臣”! 楚祯说道:“猜对了,但你们肯定不想知道原因。” 这一榜进士,以黄子澄、齐泰为代表,包括练子宁、陈迪在内,在朱棣攻入应天府后,死了有一半人,刻录进士名单的碑文因此被毁。 “呵。” 朱元璋笑了一声,他已经知道这些人为什么是忠臣了。 又是老四! 如今的老四好端端的,但在北平靖难的老四,总是时不时让他如鲠在喉! 楚祯没管老朱什么表情,继续看试卷。 他发现殿试题目就是论儒学。 如果没有他出现,这道题目估计会被考生写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圣人万世师表”等类型。 但经过楚祯两次国子监讲课后,这群能参加殿试的进士们,一個个都结合时事,既尊崇了儒学,又说数理化是格物致知的手段,也应该大力去学。 也有一份激进的试卷,说应该按楚真君说的后世内容,把儒家罢黜,只保留一些好的古文古诗词。 但也有一份坚持让天下学子只学儒家的,把数理化交给工匠们学。 几个考官挑中这些试卷,呈递给朱元璋看,是有劝陛下兼听则明之意。 另外。 “《闻大明收幽云十六州》?” 楚祯抬头看朱元璋,这不是他未婚妻李小娘子和林妹妹都写过的诗吗? 83中文网最新“你看看大明学子写的诗,比起你那两个夫人写的差多少。” 朱元璋谦虚了下。 胡惟庸、宋濂等几人,直到此刻才知道,为何陛下要在科举中加入这道诗赋题,还是提前告知题目。 原来是为了和楚真君的两位夫人比一比! 为何要泄题?就是要让大明朝上上下下的学子、大儒们,苦思冥想一年,好让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们能上考场就照抄出来。 楚祯笑道:“我夸我两位夫人……不,是李小娘子和林妹妹,我说她们写得好,你肯定不服气,不如就把诗作挑一些刊在报纸上,让天下人来评。” 林妹妹诗作是普通进士水平,但李清照的诗却很能打,不一定能稳赢大明学子,但绝对能打一场擂台赛。 “就按你说的办!” 朱元璋拍板决定。 又说道:“伱说唐诗宋词已经到了顶峰,大明文人拍马也赶不上,但戏曲发达,四大名著的两部都在咱洪武朝内!” “你找到了作者?”楚祯眼前一亮。 “找到了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朱元璋略显得意:“他已经写完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并重修、增补了他师傅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正准备去福建平阳找书商出版。” “他在应天府没?” 楚祯不信朱元璋、马皇后、朱标等人看完三国演义电视剧后,能忍住不给罗贯中一点赏赐。 虽然野史传闻,朱元璋下令追杀罗贯中,但楚祯认为纯属扯淡。 施耐庵倒是有可能,因为他是张士诚余党,但这也是猜测,四大名著的作者史料很少,如今楚祯倒是可以证实了。 果然,朱元璋笑道:“朕派人去传他来应天府,命他为大明报社主编,授七品官职。” 宋濂忍不住插嘴,问楚祯道:“楚真君,演义戏曲这些末学,在后世流传甚广?” 经史为正学,其余未末学。 陛下召见罗贯中,并授予七品官,还命他掌管越来越重要的大明报社,在朝中引起不少人非议。 如今宋濂一听,原来是楚真君说后世有四大名著,那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就位列其中。 楚祯对他说道:“你们都会写诗词,但你们认为自己写的,能与唐朝诗仙、诗圣、诗鬼,宋朝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相提并论否?” 宋濂被问住了。 虽说文无第一,但诗词一道,能与这些人并称实在难为人。 胡惟庸试着问:“按楚真君之意,我大明朝要推行,方才能与唐诗宋词比上一比?” “没错,文化建设也要跟上!” 楚祯用了个新词,文化建设。 “就这么定了。” 朱元璋说道:“大明不但要打下偌大疆域,武德充沛,也要把文化建设好来,所谓之盛世风韵!” 几位读卷官对视一眼,陛下说的盛世风韵,大约也是来自楚真君。 但唐诗是盛世风韵,宋词却怎么也称不上是。 “我点的状元也是按考官的来。” 楚祯大致看完了试卷,没有特意点谁做状元,因为在这些考卷内,他们做的数学题都是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的。 “那就定花纶为状元!” 朱元璋很是满意:“二十岁不到的状元,自唐以来也未有几人,朝气勃发,与大明开国气象正符!” 宋濂胡惟庸几人躬身行礼称颂。 楚祯笑道:“这位状元成亲没?” 这问题朱元璋回答不了,胡惟庸忙回答:“听说还未曾,真君你这是想问…?” “我听说有榜下捉婿的传统。” 几人都笑了,朱元璋对他说道:“明日就是传胪大典,到时候你去看有没有人来抢状元女婿!” 楚祯正有此意。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