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江天胡跃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0章 月婷旅店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休息了一天一夜,我们的精力都恢复不少。 很快,我们便收拾了七七八八。 本来在旅馆的东西也不多。 很多设备都在车上,压根就没往下卸。 这样也是为了方便我们撤离。 而且,师父做事十分的谨慎。 只要是我们住过的旅店,绝对不能留下任何蛛丝马迹。 收拾完,我们又吃了顿饭。 师父就先让周老大和万人迷出去调查。 走的时候我想瞧瞧,周老二顺手牵羊出来的宝贝。 周老二则走过来冲我笑笑。 他拍拍我身后背着的童女说:“放心,宝贝丢不了。” 我这才突然意识到。 这小子竟然把顺出来的宝贝,都藏在了包着童女的衣服里。 他肯定和我藏那快红玉是一样的,都是情急之下才随手把东西藏了进来。 我说,从回来后,他小子一直就盯着我背着的童女。 原来宝贝都在这里边藏着呢。 在那水晶棺完全崩塌时,他眼疾手快,从掉落的棺材里掏出了三块金饼和两块玉环。 这两样东西,里边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其实不大。 不过光这两样东西本身的价值就不低。 按师父的估值,这两样东西起码几十万是有的。 如果处理的好,回北京,应该大几十万。 听到师父说大几十万,我差点没高兴的晕过去。 我们六个人,分到我手里,少说也的小十万吧。 小十万! 在那个年代,万元户就已经了不得了,更不要说十万了。 虽说,知道十万块钱很多,可脑子里一时无法想象出那是多大一堆钱。 因为十万块,我确实没见过,脑子根本没法想象。 收拾完东西。我们一行人就又坐上了车。 根据刘六给我们的线索,加上我们的打听。 我们在镇子的西北方向,找到了这间叫月婷的旅馆。 这间月婷旅店说是个旅店,倒不如说是个农家院。 当时,还没有农家院一说。说白了就是个带院三层小楼。 一楼是吃饭的大厅,二楼三楼都是住宿的地方。 也可以说二楼三楼才是真正的旅店。 这么大的旅馆想找人确实有点困难。 那伙人选择这些的地方,自然也是为自己的安全做好了完全的准备。 和师父挑那种小旅馆住,是差不多的道理。 我们到这时,周老大和万人迷已经开着师父那辆红色桑塔纳到了这。 周老大跑过来对师父说:“头,不好办呀,这地方是三个镇子的交界处,人多眼杂。什么人都有。那伙人小红也没看到。” 这个农家院生意确实很好,院里和一楼吃饭的人很多。 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有的是路过就吃口饭,有的是开车住宿。 现在是傍晚,正是人多的时候。 院里有两个土灶,几个厨子满头大汗的炒着菜。 院里已经坐满人,全是嗡嗡的说话声。 不适还能传出美酒加咖啡的优美的歌声。 周老大和万人迷在周围转了一圈,也没见到一个眼熟的。 那伙人也就是红姐见过,我们当时在洞子里,根本见都没见到。 当然,除了在车子后边躺着的俩人。 所以,这么多人,也都只能全靠万人迷一个人去看。 让万人迷一个人去认,确实是有点考验她。 师父则说:“别急,那伙人如果来自香港,穿着应该会不一样。我们大伙都看着点,肯定有穿衣和其他人不同的。” 那个年代,刚改开不久,大部分人的穿着颜色比较单一。 虽说已经有了很多时髦的衣服,但是普及度还不高。 而那伙人从香港来的话,穿衣风格肯定有所不同。 于是,师父让我和他直接进去打探情况,留下周老二看着那俩人。 周老大和万人迷也装作另一伙人,和我们分头打探周老三的消息。 我和师父走进了这家农家院。 周围人的热闹立马扑面而来。 看着他们吃喝说笑,我都想坐下吃两口了。 穿过大院。我们来到了一楼的柜台前。 有个大妈笑呵呵,快步走了过来。 她一边用围裙擦着手,一边问我们:“吃啥子。” 师父笑着说:“老板,这楼上是住宿的吧。” 老板没看我们,用笔在纸上算着账:“住宿去楼上,有人管。小张!小张!来,十五号桌收钱!” 她随意地回答着我们,然后招呼服务员去收钱。 根本没时间搭理我们。 随后,师父和我又上了二楼。 一上二楼果然还有个柜台。 一位妇女同志正坐着看书。 这个女同志看着年纪不大,也不过二十刚出头。 她的头上竖着两个大麻花辫,穿着一身蓝色的布衣,但是洗的很干净。 头上有一个粉色的发卡,发卡上有几多塑料小花。 看的出来,这个女同志很爱美。 看到师父和我,便问道:“住宿啊同志,有介绍信吗?” 当时住宿,正规一点的地方都需要介绍信,就像现在查身份证差不多。 关键她还看师父带着我这个半大小子。 肯定得先问清楚。 师父说:“你好同志,我们想给你打听几个人,他们大概是香港那边的口音,应该有五六个人,或者七八个。” 说着的时候,那女同志一直上下打量着师父。 师父说完,她眼神再次回到自己看的书上边。 “对不起同志,我们这不能透露信息。你要找人还是下边问问饭店人吧。” 师父也不过多纠缠:“那谢谢啊同志。” 说完谢谢,师父就要转头走。 可是楼梯没下一阶,师父突然又转过身来。 他突然问那女同志:“同志,你头上的发卡真好看,不知道在哪买的,我回去也想给我家姑娘买一个戴。” 那女同志摸摸头上的发卡:“别人送的,你想买可得自己找去。我可没法。” 师父又说了谢谢,我们这才二楼下来。 一下二楼,师父就对我说:“小天,他们肯定在这住,没跑。” 我不解的问师父为什么。 师父说,那女同志头上的发卡是进口货,很难买到。 既然是别人送的,应该是那伙人为了住宿不用介绍信送她的。 我不得不佩服师父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正在我要夸师父时。 突然有三个人一边剔着牙一边上楼。 这伙人身穿灰色西装,一看就不是普通食客。 这三人也盯着我们,似乎瞧出了不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