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5章 转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崇祯14年4月上旬末,乾清宫 听到崇祯的语气,周铉知道事情不可能变了,而且今年建虏不会入关,危险的地方在松山和锦州。 现在需要争取好的条件,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发生。 一旦发生了建虏入关,围困京城,自己最低也得蹲牢狱,重则砍头; 当然,砍头可能性比较小,但以后很难获得信任了。 他想起了孙传庭,这个21世纪号称“明末柱石”的历史人物; 因为崇祯认为孙传庭推诿责任、罔顾朕意、不听调遣,所以将他关进大牢; 到目前为止,孙传庭在大牢里已经快三年了; 这是崇祯皇帝治下多个怨鬼中的一个。 用21世纪的语言来说,孙传庭主意多,不听从他这个做皇帝的话,反而还推卸责任,所以崇祯皇帝要关他。 当然,事实肯定不是崇祯认为的那样; 崇祯听从了两个宠臣的谗言,一个是太监高起潜,另外一个是杨嗣昌; 所以,明末名将卢象升被这两人害死了;孙传庭下了大牢。 周铉又想起了历史上死于“松锦之战”的杨国柱和曹变蛟,这两人的英雄壮举和气节让他感慨不已。 想好了主意后,周铉拱手道:“既然皇上和众大臣错爱,为了替皇上分忧,为了大明早日太平盛世,臣只好接好这份重担。 -读小说 张四知气冲冲地站出来,呵斥道:“周国舅,你太不尊重朝廷礼仪了吧!竟然在朝堂之上抨击三位内阁成员!” 周铉反驳道:“张大人,在下讲述的难道不是事实吗? 张大人既然享受做内阁成员的好处,那就应该承担其责任和义务。 张大人可举荐我周铉作为钦差,下次你也可能会举荐你的熟人或朋友做知府、巡抚; 如果做得好,当然你有功劳; 可如果大事情上犯错误了,你是否应该受罚?” 乾清宫里都是朝廷三品及以上的官员,看到这个架势,纷纷认为不好办了; 很多官员第一次看到听到周铉这样的官员,而且还是皇后的亲弟弟; 他就是个刺头,不爽就要蛰人家,但又不是胡搅蛮缠,还知道讲些道理; 范复粹一看,事情不好办,于是拱手道:“启奏皇上,今日之事怪老臣没有事先同诸位大臣交流到位; 首发&:塔>-读小说 老臣建议驰援锦州事情重大,待各位平心静气再谈; 周国舅有什么想法和意见,也可以单独面圣。” 崇祯一听,认为很有道理; 尽管他认为周铉在朝堂上有些放肆,也不尊重内阁成员和其他大臣; 但周铉年纪轻,很少在朝堂上参政议政,缺乏礼仪也属正常; 同时,崇祯认为还他需要周铉,特别是搞银两方面; 另外,崇祯皇帝认为周铉是值得信任的; 与大臣发生矛盾和冲突说明周铉是个孤臣,不会拉帮结派,更会站在他这一边。 于是,崇祯连忙宣布本次朝会结束,周铉留下来。 待众官员离开后,崇祯安排太监给周铉上茶和点心,并问道:“内弟,这次驰援锦州可是重要的一战;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内阁成员看好你防守宣府镇、蓟镇也是一件好事,有信心吗?” 周铉心中还有宁愿冒着得罪崇祯皇帝的风险,也要避免“松锦之战”发生的想法; 他说道:“回皇上,臣实在不看好这次洪大人驰援锦州,原因有三点: 其一、自萨尔浒大战以来,在野外大规模军事行动,我大明官军还未胜利过; 其二、我大明军队各官军听从指令能力较差;少数官军英勇,但大多数一碰到硬仗,就会溃逃;而建虏则几万人、十万人拧成了一股绳,一个个不怕死; 其三,这次出战都是大明精锐主力,如果不幸失败了,我大明真的再也无力量对抗建虏了; 下次,他们如果大规模入关,甚至占据河北,围困京城,那皇上和京城的安危可怎么办?” 崇祯一听,又觉得非常有道理; 按道理,自己的小舅子没有理由骗自己啊! 又是捐银20万两,又是在衍圣公和德王那边搞银子310万两,这可都是大功、奇功啊! 于是,他问道:“如果朕决定要打,还有万全之策吗?” 周铉这时候心里好受多了,做领导也要多听听意见,不能一意孤行; 崇祯皇帝很固执、很自负,但是在搞清了现实重大风险后,也得要低头。 周铉在想办法,即如何满足崇祯皇帝想打仗、想救锦州,但损失又最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