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末年:我的快乐奋斗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2章 叙情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崇祯14年4月中旬,坤宁宫 下午时间,周铉赶到了坤宁宫; 这次,宫里只有周皇后,太子、皇三子、长平公主都在别的地方读书; 周皇后昨日就知道周铉回京城,她还准备明日派太监宣弟弟进宫 周铉从河南开封那边带回来了土特产,包括花生糕、豆腐棍、开封花生等,还有一些逗孩子开心的小玩意。 周皇后欢心地接受了弟弟这份心意。 随后,周铉问道,《送别》这首诗怎么样? 周皇后说道:“很不错!姐姐不懂,但懿安皇后对这首诗评价很高! 弟弟,你脑袋是怎么长的?写这么好的诗,却不去参加科举考试,真是不划算啊!” 周铉回答道:“姐姐,我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有银两,有才,还能打仗!” 周皇后笑着说道:“弟弟,你还挺会夸奖自己的! 但我听说你在朝堂上经常抨击朝中大臣,这可不好!” 周铉心中一警觉,马上说道:“姐姐,你要在皇上面前给弟弟说句公道话。 我心里可全部为了皇上,为了大明! 这很多大臣不干事,专门挑刺,制造问题,我不抨击他们抨击谁。 这朝堂上,臣只能做个孤臣,永远站在皇上这一边。” 周皇后哑然一笑,又说道:“我可听说你去开封前,脸皮很厚地跑到太康伯家!你可真有出息啊!” 周铉又嘴贫道:“诗经曰,‘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弟弟只有一妻,又有何不可?” 随后,他叹气道:“可惜,张然要求太高了!所以,这次弟弟要去辽东会一会建虏,准备杀一些建虏; 我可是志向远大,让她等着我!” 周皇后听后,大吃一惊,她还不知道周铉要去辽东做钦差! 周铉解释了一番:9天后,他就要去辽东,可能半年后才回京城。 周皇后着急地说道:“弟弟,辽东太危险了,我去皇上那边求情,你就不要去了!” 周铉故作轻松道:“不用了,姐姐!大丈夫就该马革裹尸,血战沙场! 为了大明,为了皇上和姐姐,弟弟什么都不怕!” 周皇后再次感动得很厉害! 今日遇张焉不在,不知何时再能相见,周铉很是遗憾,他留下诗一首《坐月》。 静坐月明中,孤吟破清冷。 隔溪老鹤来,踏碎梅花影。 待离开坤宁宫后,趁时间还早,周铉马上又赶到太康伯张国纪家。 这次,太康伯脸色好了很多,也许是太康伯进宫后,从懿安皇后那边得到了一些周铉的信息,也许是开封那边的消息影响到了他。 周铉当然也带了些礼物,并且把太康伯在开封的亲戚和朋友情况全部说了一下,太康伯听后,心里放心了许多,他心里第一次夸这个年轻人有些靠谱的。 接着,周铉吹嘘他在开封跟流寇打了两仗,消灭了上千骑兵; 张国纪心中又不满起来; 他过去印象中的坏周铉又回来了,不学无术、吹牛、花天酒地,却没有想到这次周铉是真的干了这些事。 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这次无论如何得要消灭1000个建虏。 随后,张国纪像大熊猫饲养员一样把张然请出来了。 其实,两次与周铉见面都给张然留下了深刻印象; 周铉动作又主动又猛,还做了那么多好诗,放在这个时代,这样的男子很少见; 同时,张然面见懿安皇后时,张焉也当面称赞了周铉的神奇。 周铉看了张然,满脸的火热。 张焉突然问道:“周公子,你诗做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去考状元?” 周铉严肃说道:“今日庙堂之上很多都是状元、榜眼、探花,诗也能得好,可国事仍旧如此糜烂; 可见,这不是考状元的问题,更不是诗做得好坏的问题。” 张国纪和张然都对周铉的话很诧异;竟然有人认为科举考试没那么重要。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于是,张焉好奇问道:“那周公子认为什么重要?” 周铉认真回答道:“在下不是认为考状元不重要,而是认为更重要的是将知识变成‘经世致用"的能力。 如今,我大明官绅富人醉生梦死、老百姓穷死饿死、辽东建虏则磨刀霍霍、农民生存不下去就变成了流寇; 这些该如何办?不是做诗、考状元就能解决的。” 这次,张国纪也很关心大明的未来,更为大明现状感到痛惜; 于是,他抢着问道:“老夫一想起崇祯9年、崇祯11年建虏打入京郊,就痛心不已!小生认为该怎么办?” 周铉回答道:“国丈大人,这件事三言两语讲不清楚,我们可以来一场对话,就是我问你答或你问我答。” 张国纪、张然都兴趣盎然地点了点头。 “朝廷是不是银两缺乏,因为银两缺乏,那么练兵、士兵吃饭、装备就很差,也经常欠军饷,所以打仗积极性也不行,输得多,赢得少?” “基本上是这样的。” “朝廷国库无银两,那么应该向谁收税?农民收税行吗?能够承受得住吗?” 张然想了想,抢先回答道:“不行,农民太穷,税太高就活不下去。” “所以朝廷应该向官绅地主富人收税,可他们愿意交税吗?” “不愿意交税!” “但朝廷军队打仗不就是为了朝廷和他们吗?” “当然是的!农民没有啥财产。” “所以税收的对象应该是我父亲和我周家这样的人家。”.. 张然笑起来了,她认为周铉说得很有趣,但在理。 周铉继续道:“尽管朝廷国库缺少银两,却优待士大夫、读书人、勋贵、大明的王爷;如今情况下,只有他们有银两和粮食。” 张国纪听了深思半天,他认为周铉的话冲击了他这个阶层的利益,尽管他个人不反对向他收税。 张然则继续有兴趣问道:“周公子,可万历年间有银两,朝廷不也是打败仗吗?” “你还知道得挺多的。这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仅仅国库有银两也是不够的,还要小心官员,包括文官和武官不干正事,整日想着法子贪污受贿。” “这个对打败仗有什么关系?” “当然有,发出去100万两银子,准备给5万官兵发军饷,但只有50万发到官军头上了,底下的士兵还有士气打仗吗? 同时,每年假如给5万士兵20万银两吃饭,但真正用到士兵身上只有10万银两,那么士兵如何有力气训练和打仗?” “可周公子所说的这些,不是有都察院、东厂吗?”张国纪又插话问道。 “有,可如果都察院和东厂也想贪污受贿呢?” “那按你所说,所有的人都不可信、不可靠,如何才能保证你说的能够做得到?” “国丈大人、张小姐,只有改变人心,并有一套公正公平公开的制度才能做得到” “什么样的制度?” 塔读小说,无广>告^在线免。费阅&读! “让官绅富人读书人活得好,穷人也能够过得不错,国库有银两、每个官员得到合理的监督的制度才能真正太平盛世啊!” 张国纪和张然听后,都在思索! 周福又补充道:“指望靠圣贤书,指望靠道德来规范人交税和官员不贪污,是非常不靠谱的。 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和约束,官员就会贪污,朝廷的银子就会被大量浪费掉、贪污掉; 总而言之,国丈大人的问题很复杂,需要改变人的想法和做事的思路,才能真正解决。” 周铉的一番话,可是既大胆又理由充分,让张国纪和张然都大为震惊。 张然内心第一次萌发出爱慕之心,认为周铉有一股男子汉气概! 随后,他们又交流了许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