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和死对头穿进同一本小说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云桐剑派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不过,看着正在盯着湖面愣愣坐着的罗映洲。 她还是得打扰一下二师兄了。 苏郁张开嘴,刚想要朝祁欢的方向喊。 余光就瞥见晏随安的身影出现在罗映洲身边。 她放慢脚步,悄悄朝那边走过去,准备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只听见晏随安先发制人,淡淡问道: “你知道李翻墨对吧。” 说罢,便把一直放在手里把玩的小石头,一下子扔进湖里。 小石头带着他的体温,在湖水面上泛起阵阵涟漪。 而他的话,却让罗映洲心里掀起惊涛骇浪。 罗映洲扭过头来,惊讶地看着晏随安,没有说一句话。 晏随安不顾他的震惊,接着说道: “师兄,你的表情已经出卖了你。” 听到这一句,罗映洲却抓错了重点,他抬头反驳道: “叫谁师兄呢,谁是你师兄。” 苏郁看出来了罗映洲的紧张。 她几步走上前去,无奈地对罗映洲说道: “师兄,你不对劲,长眼的人都能看出来,你不要再欲盖弥彰,做垂死的挣扎了。” 罗映洲看着自己跟前越聚越多的人,有些颓废地说道: “还是被你们发现了。” 就连祁欢也凑了过来。 他表情严肃地问着罗映洲: “映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罗映洲随手拽了一把脚边的草,背对着大家,慢慢说道: “有一点大家应该都猜到了,云桐岛岛主李入砚,跟现在这个李翻墨,关系非同一般。” 他顿了顿,发现大家脸上都没有什么惊讶的表情,继续说道: “我猜他们两个,很有可能是师兄弟。” “李翻墨,就是那个消失了好多年的云桐剑派大师兄。” 听了他的话,众人异口同声地问道: “云桐剑派?那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云桐岛,却都没听说过什么云桐剑派。 罗映洲顿了一下,慢慢说道: “云桐剑派,在很久之前......” 在罗映洲的记忆里,关于云桐剑派的回忆,都是在他父亲那本尘封的笔记里看到的。 多年前,仙界存在一个剑门宗派,叫做云桐剑派。 不用说什么青芒山,裕华山。 就连现在的剑门第一派——万剑宗。 在鼎盛时期也难望其项背。 而云桐剑派虽然叫云桐,却不在云桐岛上。 准确来说,当年的云桐岛,也并不叫云桐岛,只是一个无人踏足的小岛。 云桐剑派当年位于现在已经尘封多时的仙门第一泉——宛陵泉的周边。 他们的掌门是桐李仙尊,如今早已仙隐多年。 而当今的云桐岛岛主李入砚,便是桐李仙尊的二弟子。 听到这里,苏郁好奇地问道: “既然云桐剑派这么厉害,那为什么我们平时都没有听说过呢。” 罗映洲继续说道: “因为云桐剑派的覆灭,并不光彩,他们之中,有人通魔。” 罗映洲因为贪玩,曾偷偷躲在桌子底下,偷听自己的父亲和李入砚聊天。 他亲耳听到了李入砚说。 他的大师兄,因为通魔,被全仙界通缉。 他的师父,因为对曾经寄予厚望的大师兄太过失望。 匆匆将掌门权交到李入砚手中,仙隐而去。 曾经是全仙界典范的云桐剑派,一夜之间跌下神坛。 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他的大师兄的名字,也成了仙界的禁忌,成了不能谈论的话题。 而当时的李入砚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没有几个人认识他。 在执掌云桐剑派几年后,离开的弟子越来越多。 最终只能无奈宣布解散。 曾经的仙门典范,在覆灭时甚至没有引起仙界的多少关注。 那是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宗门建立,每天都有轰动的人物出现。 而不可一世的云桐剑派,就这么死在了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 当初的罗映洲对于李入砚深信不疑。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那一次,父亲发现藏在桌子底下的自己后,出手将自己打了个半死时。 旁边的李入砚连话都没说,甚至用探究又怀疑的眼神盯着自己看呢? 这么多年,他都没有读懂慈祥的李伯伯的那个古怪的眼神。 直到听到院子里杨柳的那一句“我主人没有通魔。”,和看到杨柳灵识里李翻墨的那把熟悉的剑时。 困扰在他心头多年的疑惑仿佛被人揭开。 他想到了自己不愿意接受的可能。 那就是。 如果杨柳说的是对的,自己的主人李翻墨没有通魔。 那么之前的一切就都不成立了。 云桐剑派的大师兄李翻墨依然光风霁月。 他没有通魔,那是被谁诬陷的。 谁又会是既得利益者。 李翻墨有为什么消失,他到底去哪了。 仙界为何以李翻墨的名字为耻,最后连名字都封锁住,不让人知道。 甚至说,实际上,如果真的有人通了魔。 那个人到底是谁。 罗映洲说到了最后,死死地抱住自己的脑袋。 他有点崩溃,却又拼命强迫自己不要继续想下去。看書菈 一道清凉的灵力输过来。 罗映洲觉得自己的焦虑有所缓解。 原来是林子蔓使用了药仙山的独门秘诀----清心咒。 就在几人不知道如何安慰情绪崩溃的罗映洲时。 二师兄伸出手来,轻轻拍了拍罗映洲的肩膀。 “师弟,没关系,或许事情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这其中或许有什么误会,还等着咱们一起去解开。” 罗映洲低着头,听了祁欢的话,用微不可察的力道点了点头。 众人见到后,顿时松了口气。 大家回过头去时,却发现后面的李翻墨夫妇已经走了。 众人跟随着他们走回小镇里去。 小镇里依然是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叫卖声,孩童的玩耍声充斥着整个街道。 远远看去,颇有一种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几人走在街上。 忽然,晏随安的目光被一个人所吸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