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人这样做,估计奴家的爹爹会很失望…”程婉儿只得委婉提醒王伦。
再怎么说,你也表现出求人嫁女的热情来,哪能一下子就翻脸?人家皇帝禅让还三辞三让呢。
王伦这才觉得自己太激动了。好吧,哥只是不想让咱俩的关系被未知的将来弄得扑朔迷离,真不是要把事搅黄的!
“娘子,你误解小可的意思了。”他说。
程婉儿静静地看着他…
我就静静地听你狡辩!
好王伦,片刻之间便想出一番说辞:“好教娘子知道,小可家里的产业多在济州,自然便想着有人保驾护航,所以开始便准备央请梁太傅把令尊放到济州做知府的。若如此,则小可便能与娘子经常见面。将来…娘子与家人也方便见面。
另一个缘故,郓州地界有个水泊,名唤梁山泊。里面有数千替天行道的好汉,冲撞官府十分强盛。你父亲若作了郓州知府,却免不了时常要与梁山为敌,却不是整日担惊受怕?”
这番话其实暗含了王伦这段时间的战略思考。梁山无论如何都是弹丸之地,将来兵强马壮了总要寻找新的出路。它虽有水泊的地利之便,劣势在于离大宋的都城东京太近,必然要被朝廷重视。
在北宋没被灭的前几年,它在南方的统治还是比较稳固的,甚至包括在梁山周边,想打下几个城池并依靠这些地盘和大宋耗是不大现实的。
哪怕按书中说的有十万人马咧。
想拖到靖康之变?太晚了,在这之前梁山能不能活下去都是个问题。
王伦的想法便是北上。
广济河在定陶县分南北两个支流。往南接泗水到徐州,经南清河联通大运河;往北不远便是梁山泊,继续北上经北清河入海。
海外天地广阔,而且北方便是辽、金盘踞的地方,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在那里落脚大有可为。
未来的梁山集团要想活得滋润,必须在这个方向上想些办法,不然就得和大宋死磕。
大宋大啊,它可以输十次百次,但梁山不能输一次。想凭借方圆十几里的孤岛抗衡拥有上亿人口百万兵源的大宋,再是穿越人士也不敢这么想!
方向定了,那么梁山的产业便不能在这个方向上,在自己寻找到新的根据地之前还需要大宋输送资源。所以郓州、青州、登州…都不行,不然打烂了最终亏的还是梁山。
所以生钱的砖窑场等投资放在巨野(属济州),不准备卖钱而是留着造军器的铁矿可以放在莱芜----就近取用、势力范围内么。
他是真想让程万里管济州。
凭着和程婉儿的关系----这得确保他和她绑在一张床上----在梁山发展初期会有一块相当安全的“敌后根据地”,能保证梁山不会被围死。
程婉儿应该是知道梁山的存在的,听了这番话不由得相信了。任何朝代,对于地方官员的首要职责便是维稳,如果程万里为政一方的时候,天天被梁山骚扰、威胁、攻陷、掠夺,这个官是做不久的。
除非有实力剿匪。
她可不想让爹爹天天烦恼。
所以王伦想的确实有理,而且他还亲自跟自己讲了存着私心,把产业和自己父亲放在一起,那不妥妥的当作一家人看待?
她就没想想,济州其实离梁山也近啊!
只是他说的太羞人了,什么将来自己“和家人也方便见面”?那不是确定自己要嫁给他么…当然,如果这样真是太好了!
“那我爹爹作郓州通判之事?”程婉儿等着王伦拿主意。
“喔,小可这便和娘子去见见令尊,劝他改变主意。”
王伦当然不是仅仅“劝”程万里这么简单。真要阻止,直接找梁师成便可,他正想知道缘故。
他决定挑明了和程婉儿的关系。
总不能我这里帮你托关系走后门,你却连基本的好处都不给我?还有契约精神么!
若不是程小娘子有情有义来告知,你是准备偷偷摸摸就上任了?
其实程万里倒真没有如王伦所想的那样过河拆桥,毕竟王伦现在还是梁师成面前的红人,他这官要想做得长久,还真的需要笼络王伦。
再说王伦也不差的,名动京城的读书人,前途无量。程婉儿嫁给他真心不委屈,又怎么会这么近视?
他只是对前途没有把握,见官心喜而已。有了实质的职务便想着先得为上,然后还没想好如何处理女儿与王伦的事。
王伦见了他,却准备先声夺人。
“小可闻得丈人有荣升之喜,特来拜谒!”
程万里自家知道这官的来历,那是多亏了眼前这位青年才俊,哪怕现在已经是准通判了也不敢托大。闻言呵呵笑道:“程某得小官人之力侥幸做了这个通判,正要请小官人拜谢大恩,却不想小官人竟先来了!”
嗯,算你还有自知之明!
“不过小可却不敢当此大恩!若是丈人因此职犯了天条,莫谓小可言之不谓。”王伦在路上已经按照给程婉儿的说辞寻找到了论据。
听他这么说,程万里却慌了。
为官之道,便在于耳听八方、趋利避害。王伦说的如此凶险,岂能不听?
王伦便把梁山有盗贼一事说了。当然,他肯定不会贬低自己,和之前说辞一样,是那里有“好汉上千、左近官兵莫敢正眼去看”…
程万里脸都绿了。
宋朝对地方官维稳的考核有严格规定。追捕盗贼超过时限者依情节轻重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凡盗贼斗讼,给以三限,限二十日”、“过三限不获,尉罚一月俸,令半之。”、“诸州、县有犯强窃盗,须管督责巡尉严限收捕”。
由于立法峻严,很多州县官吏因害怕承担相应责任而隐案不报。
梁山为何没能在弱小初期被剿灭,就是上下隐瞒的结果。比如在济州捕盗使何涛第一次征讨失利之后官府便再无动静,等到三打祝家庄、两打高唐州后已成了气候。
地方官实在瞒不住了,这才上报,然而已经晚矣。
听王伦说梁山泊里有上千人的“好汉”,程万里便动摇了。
大宋地方上的军队叫厢军,战斗力真的掉渣。骚扰乡民可以,抓个三五十人的盗匪也还能勉强胜任,但要剿上千人的土匪?算了吧。
能升任实缺的通判当然是好,但如果是以很短的期限为代价,则又不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