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赵云,开局获得后世记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608章 徐庶的建议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赵云刚想说话,便见徐庶站起身来。 “大王,庶有一些浅见。” 徐庶朝赵云拱了拱手,满脸严肃之色。 赵云一抬手:“讲。” 徐庶指着彭典道: “这种人,十分幸运地遇上大王,命运从此改变。 又受大王器重,方才有了官身。 但他们不感恩,甚至是忘了根本,沦为他们曾经最厌恶的那种人。 按理,他们死不足惜!” 众人听得暗自点头。 但是,当徐庶说到最后一句,众人就觉得不对劲了。 既然有“按理”,那就有“不按理”了? 果然! 就听徐庶继续说道: “然而,他们之所以犯罪,也与他们的出身有关。 出身于世家豪族的人,自小受到过良好教育。 即使没有亲眼见识荣华富贵,也能明白孰轻孰重,不会被小小诱惑迷惑住心眼。” 夏国的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贱民出身。 徐庶的这番话,立即让许多人心里不舒服起来。 合着我们这些人出身太低,比不上那些世家豪族子弟?ap. 你徐元直不也是庶族出身嘛,就比我们高一点点,就这样看不起人? 赵云却十分认同徐庶的话。 前一世,他听人说过一段十分扎心的话: “权贵们的孩子,很小就在学习如何与别人打交道,如何支使人。 穷人的孩子,从小就拼命学习知识,学习各种技能。 长大后。 权贵的后代直接掌控社会资源,成为各个领域的领袖。 即使遇上困难,几个电话就解决了。 穷人的孩子们,少数成为权贵的走狗,多数成为权贵的韭菜。 穷孩子中的成功者,十万人中都没有一个!” 权贵和穷人自小所受教育不同,认知上的差异简直大到没边。 徐庶虽然出身庶族旁支,但也有幸受过豪族教育。 他说出的这番话,着实是肺腑之言。 却听徐庶继续说道: “我们的官员,大多都来自汉地。 他们从来没有经过当官方面的学习,却长期听说汉朝官员贪赃枉法之事。 在他们当官以后,本能地就想滥用职权。 有很多人一开始只是小小地尝试。 在他们看来,比起汉朝官员,自己已经算是非常非常克制了。 他们却不知道,一旦开始尝试,胆子就会越来越大。 就如堤坝上的缺口。 一旦出现一个小口子,小口子就会迅速扩大,变成巨大的裂缝。 当裂缝漫延整座堤坝,堤坝就崩塌了。 世家豪族的孩子,小时候大都受过此类教育。 但凡比较有自制力的人,在其官职达到理想高度之前,都会在本职上表现得十分优秀,受到上下一致的赞扬。 例如曹操、袁绍,都是这样的人。” 这一番话,像是为了平息众怒,刻意所作的解释。 赵云扫视众人,发现多数人都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当他看到贾诩,不由得暗自一愣。 贾诩正捻着下巴上的山羊胡,一脸讶然地看着徐庶。 难道,徐庶刚才的话里有玄机? 赵云暗自琢磨起来。 很快,他就想明白了。 徐庶使用了激将法! 徐庶告诉殿内外的官员们,他们其实是不如世家豪族子弟的。 如果不想承认,那就管好自己,把滥权的欲望掐灭掉。 夏国的官员们大都是穷人出身,对于世家豪族有着天然的恨意。 即使明知徐庶说的是事实,但要让他们承认自己不如别人,他们绝不愿意。 这种来自内心的约束力,比起严刑酷法更加有用。 不愧是徐庶! 赵云心中暗赞。 “大王!” 徐庶的叫声,拉回了赵云的心神。 “基于我刚才所说的原因,我有一个想法。”徐庶看着赵云,神情郑重又诚恳。 赵云也和徐庶合作了好几个月了,马上明白了徐庶给他的暗示。 徐庶下面的话,他最好是当众应允。 至少,不能当众否定。 他相信,徐庶肯定不会出叟主意,当即微微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 不过,对于徐庶到底想说什么,他却是好奇起来。 徐庶朝赵云拱了拱手,肃然道: “正如我刚才所说,那些犯罪之人,有不少人都是因为受到的教育不够。 现在,他们应该都明白了。 若是他们有着强烈的悔过之心,还请大王给他们一个机会。 不过,我并不是为他们求情! 我是认为,一下子将太多的官员拿下,会影响我国的发展。 让那些认真悔过的罪官继续工作半年或者一年,让他们戴罪立功。 时间一到,重新评定他们的功过。” 赵云沉思起来。 徐庶的话说得十分明白。 一下子拿下太多官员,会影响国家的发展。 然而,徐庶还有一点没有当众说。 夏国已经为夺取关中做了很多工作,眼看着就要将其拿下。 若是国内的发展出了问题,这个至关重要的大战略,很可能也会受到影响。 于是,徐庶提出了一种方案:让罪官们继续工作一段时间。 不出意外的话,这些罪官为了立功,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而内阁方面,也会利用那段时间,准备好接替罪官们的官员。 作为一个帝王,绝不能以个人喜好或一时冲动来决定国家大事。 既然徐庶的思路完全正确,他理当答应。 问题是! 这是夏国首次大规模处置滥权的官员。 为了给后来者立个标杆,他绝不能将罪官们轻轻放过。 如此一来,必须重惩那些罪官。 又要重重惩罚人家,又想让人家继续努力,这就有冲突了! 思虑了好半晌,赵云抬起头来,对徐庶道:“元直的提议,我原则上答应。” 徐庶顿时神色一松。 然而! 他马上听到,赵云直接来了一个大转折。 “不过! 功是功,过是过! 功过不能相抵!” 徐庶愕然。 脑中也瞬间想起了赵云刚才所想的难题。 功过不能相抵,罪官们还会心甘情愿地努力么? 搞不好,人家直接就跑了。 这些跑掉的罪官,必将成为夏国的铁杆敌人。 这不是为自己培养顽敌吗? 好在,赵云的话还在继续,马上就解掉了徐庶的困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