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唐宠妃:我在东宫陪三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6章:初唐四杰,盖棺定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雪夜深山、香茗诗话,最是君子风雅。 也许是因为出了皇宫,离那把龙椅暂时远了些,今夜的武则天,更像是一个慈祥的长者。 寝殿里,长明灯明明暗暗,龙涎香幽幽袅袅,不远处传来的诵经声让人心下宁静。 难得武则天心情大好,不苟言笑,众人也都放松了起来,太平公主也不和武三思杠着了,李武两家子侄难得如此和谐。 听大家提到骆宾王,牡丹心中虽然别扭,依旧没有说话,只是低首烹茶。 对于牡丹的心事,众人谈兴正浓,一时并无察觉。 武三思写罢,轮到武旦。 武旦不愿出风头,也不愿和武三思一样。 他抬头看了看案几瓷瓶里插着的几株梅花,顿时有了主意——武三思咏雪,他就咏梅。 既然大家都写的是前人之作,他也就提笔写了一首卢照邻的《梅花落》。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太平公主凑到一旁一看,笑了起来。 “这不是卢照邻的《梅花落》么……应景到是应景,只是今日你们怎么都和这四杰绕起来了……” 上官婉儿也凑了过来。 “说起四杰,还有这《梅花落》,真是巧了,杨炯也有一首同名作。” “果真?这我还真不知道……” 太平公主有些诧异。 不过上官婉儿素来文采诗华,她说有,那定然是没错的。 上官婉儿也不回答,只是笑着看向了牡丹。 “牡丹,你当年在掖庭内教坊,那杨炯还做过你的师父,你可知道他那首《梅花落》?” “牡丹有幸拜读过。” 牡丹本无意参与,但被婉儿点名,只得笑着起身,走到案前,提笔写下杨炯的那首《梅花落》。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待牡丹写完,太平公主拿起两首同名诗,又笑起来。 “果真是巧了,这二人可是心有灵犀,难分高下。这两首《梅花落》,一时间竟难分高下……” “这有何难?关于四杰,王杨卢骆,世人早有排名。” 武三思有些不屑。 无意引发这个话题,他此时都有些后悔了。毕竟,世人都知道,他和四杰之一的卢照邻颇有嫌隙…… 果然,太平公主首先就表示了不服。 “可我听说,杨炯对排名很不满意,他曾说过,愧居卢前,耻于王后。可见,杨炯最为推崇的是卢照邻。” “王勃乃天纵奇才,一篇《滕王阁序》足以封神。卢照邻拿什么和他比?”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想当年,卢照邻一首《长安古意》,名动京城……” 眼看太平公主和武三思又要吵起来,上官婉儿赶紧打断了他们。 “这四杰排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自古文人相轻,难有定论。咱们不谈也罢。” 武则天在一旁听着,若有所思。 “说起这杨炯,婉儿,记得前两年他调任盈川县令,如今怎么样了?” “陛下有所不知,去年冬节,杨炯已经因病故去了。” “哦……” 武则天叹息一声,不再说话。 在一旁烹茶的牡丹有些震惊,手有些微微颤抖。 这两年修行在外,她还不知杨炯已故的消息。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杨炯身为初唐四杰之一,牡丹曾有幸被他指点一二,只可惜时日短暂,没想到竟无缘再见……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说起来,这杨炯算是四杰里最长寿的一个了……” 一直沉默的武旦,此时也忍不住感叹了起来。 他这一句话,又把刚刚摁下去的话头挑了起来。 太平公主也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是啊,从此这四杰竟是尽数殒没了。如今盖棺定论,这四杰且不论排名先后,若论下场凄惨,那卢照邻肯定是第一了……” 太平公主说着,意味深长的看了武三思一眼。 众人似乎心照不宣,也都看向了武三思…… 虽然没有人再说什么,但武三思有些坐不住了。 不过,为了一个已故的文人,没必要得罪太平公主,他干脆起身告辞。 “姑母,今日这茶吃得尽兴,三思就先告退了。外面风雪已停,我还要安排扫雪之事……” “也好,你且退下吧。” 武则天挥了挥手,她知道太平和三思不和,也懒得勉强。 武三思退下了,上官婉儿则陪着武则天去内殿如厕,中殿内一时只剩下牡丹、武攸绪、太平公主和武旦四人。 太平公主依旧愤愤不平,武旦笑着劝解她。 “太平,你这何苦来的?” “哎,四杰之中我最欣赏卢照邻,我就是为他抱不平。” 一直有所困惑的牡丹,终于忍不住发问了。 “敢问梁王殿下和卢照邻,可是有什么过节?” “你还不知道啊?对了,那时你还年幼,根本不知道这其中的曲折,我给你讲讲……” 提到最欣赏的才子卢照邻,太平公主顿时来了精神。 她坐在牡丹面前,开始和牡丹聊起了这个悲情才子的一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