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重生:这大国梦,如你所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8章 有眉目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叶知寒沉默了半晌,拿起了自己写的那本笔记,和陆婉留下来的日记。 现在能够完善弦理论猜想的一手资料,也就仅剩下这些了。 五院门口的大灯,在夜色下明亮的刺眼。 或许是脑海中思考起了问题,便忽视了感官的感受,以至于叶知寒不知不觉已经盯着那个刺眼的大灯很长时间,等意识到的时候,视线已经白茫茫的一片。 再低头看笔记,那上面的文字像是蒙上了一层白布,怎么也看不清楚。 叶知寒之前觉得,在没有任何思路的情况下,去破解陆婉留下的水波公式最为关键。 对这个公式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弦的共振。 所以如果弄明白水波公式,在叶知寒看来,那就如同在系统学习物理时,了解到了牛顿三定律;如同在学校数学的时候,学会了加减乘除运算。 这个水波公式,虽然没办法直接窥探这个宇宙本质的奥秘,很有可能是弦论的底层框架,一个打开弦论的钥匙。 可当这些天对水波公式的研究之下,他深刻的感悟到,这个底层框架,对于当下的物理学水平,依旧有着极高的门槛。 陆婉是巴黎高师毕业,也就是说这个水波公式她大概率是从数学层面来解释。 而这,其实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过往的人类文明发展中,往往是理论物理引导着数学的发展。 第一次物理革命是力学革命,研究的对象是天体运动。于是牛顿在万有引力构想之下,发明了微积分这样一套新的数学来描述他的理论。 第二次物理革命是电磁革命,场形态物质被麦克斯韦提出,后来人们发现这种场形态物质需要用数学的纤维丛理论来描写。 第三次物理革命是广义相对论,第二种场形态物质引力波被爱因斯坦发现,而这种新理论,则依靠着黎曼几何来描述。 第四次物理革命是量子革命,而量子力学则又由线性代数理论来描述。 所以,按照物理学界约定俗成的顺序。 理论物理先行,构建一套逻辑自洽的物理法则之后,由数学进行验证。 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这个宇宙唯一的真理,如果能被数学解释成功,那就意味着理论的可靠性。 而现在,在叶知寒看来,一场新的物理革命——第二次量子革命正在进行。 但现在问题在于,一个水波函数已经诞生。 可一个可以描述这个函数的理论,却始终无法成型。 经过一个晚上的思考和重新规划, 仍旧是没有什么新的突破。 不过一个通宵的思索倒不是没有任何进展,至少他想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陆婉的公式,简单阐明了弦论的作用原理,而其他的一系列复杂的推算,则主要是围绕人类的意识展开的。 而在这个世界,别说用弦论解释意识,就算是用现有的成熟的物理体系,也没有办法很好的解释意识。 所以叶知寒认识到了最严重的错误在哪里—— 现在本来就没有人能够给意识下个定论,用本来就概念模糊的未知,来解释另一个未知,这是最大的问题。 天明之后,叶知寒收起了笔记,便打算前往中科院计算机所。 然而当他刚站起来,看到五院门外的那盏尚未熄灭的大灯。 整个人突然一怔。 又悄然的坐了下去,满脸慌张的翻开笔记,飞快的记录这什么。 仿佛生怕自己遗忘。 这个大灯,太关键了。 它在夜晚和白天,充当这一个鲜明的对照物。 按照现在的前沿理论物理的解释,所有的光亮来自于光子。 太阳有太阳的光子,灯有灯的光子。 黑夜白昼周而复始,其原因是观察者是否面对太阳。 而所谓的黄昏昏暗,则是太阳偏离观察者,导致光子密度降低。 很有意思的理论。 但看着五院的灯,让叶知寒找到了一些突破口。 在夜里,那个灯几乎让人无法直视。 灯这个东西,发射出去的光,总是扩散的。 灯源最亮,越远自然就越弱。 如果按照光子说,假设在晚上,灯源的密度为a,五院门口到生活区的平均密度为b。 那在白天,灯源的光子密度受太阳光子的补充肯定是大于a的,而五院门口到生活区的平均密度也自然是大于b的。 但有趣的地方来了,在夜晚的时候,那灯光让叶知寒几乎无法直视,但现在,如果不是可以百分之百确定五院的供电和故宫一根线,绝对不会有任何异常,他还真怀疑是不是欠压了。 按照光子学说,是否刺眼,基本上是依据灯源的光子密度决定。 那现在问题出现了,更高的光子密度反而没有低光子密度刺眼。 这就很耐人寻味。 叶知寒自己琢磨了很久,大概有了一个猜想之后,便急忙起身去中科院。 不过今天他没有直接去计算机所,而是到生命科学研究院先行探讨。 把自己的问题告知生命科学的相关学者之后,得到的答复,也如他所料。 多是一些猜想。 而且大多的猜想符合常理,但不符合物理。 “我认为有一个原因,白天和黑夜啊,人的瞳孔大小是不同的,” “白天人的瞳孔是比较小的,夜间相对较大,瞳孔大了,进入眼底的光线也就会多,所以晚上会觉得更亮一些,” “当然,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人体感受器的适应性不同,” “两种环境中啊,人的光感受阈值是不同的,当然,这个相对复杂一些,牵扯到暗环境和亮环境下眼睛的一系列光电化学反应,” “但简单来说,就是光线比较暗的时候,眼睛对光线的感受能力比较强,” “光线比较亮的时候,对光线的感受能力会相对比较弱。” “无非就是这两种原因。” 科研人员耐心的解释完一个几乎没有人注意过的,在所有人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问题之后。 但似乎叶院长并不打算就此善罢甘休。 “本末倒置了,”叶知寒不停的自言自语道:“对,是这个原因,本末倒置了。” “我大概……明白了。” 研究人员微微皱眉:“叶院长,您突然问这个做什么?” “你想说这对于工业生产看上去毫无意义,是吧?” 研究人员心里摸摸点头,但嘴上不敢明说,只能支支吾吾道:“当……当然不是,可能灯光的刺眼程度,对工人的工作效率也有一定影响,合适的灯光……咳咳,反正就是这个意思,叶院长深思熟虑。” 研究人员啰啰嗦嗦的说了半晌,编的借口连自己都听不下去。 一个年长一些性子比较直的老学者,就比这些年轻人更加实事求是:“是的叶院长,这个问题,对于当下继续大力发展的华夏来说,没有意义,这种是欧美那些科学家玩的的游戏,我们还是把所有精力主要放在生产上比较好。” 老学者以为自己是给叶院长提建议,可没成想确实直接精准的打开了叶知寒的话匣子。 “是,我知道大家一定认为这件事情和现在的华夏毫无关系,” “但是,不是这样的,” “这是新的物理体系的基础框架,基础理论是没有经济价值的,” “就好像牛顿运动定律,物质守恒定律,这些定律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 “但没有他们,就不会有现在的飞机、火车、原子弹……不会有现在的工业社会。” “而这些定律的提出,最开始也是像现在这样,” “一批看似精神古怪的科学家提出一些看上去毫无意义的问题,看似与当下的环境格格不入,可他们却为人类勾勒出了一个未来。” “缔造了诸如英国、美国、德国、珐国……等工业强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