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有阳,是一件极其舒服的事情。
所遇之人面带笑容,也是一件极其愉悦的事情。
与之前所见的村人不同,大杜村聚在村口大树下烤火的老人,追逐打闹做游戏的孩子,全都洋溢着欢喜的气息。
他们没有因为饥饿而面色蜡黄,没有因为寒冷而窝在家里猫冬。
放眼观望四周,村子规模颇大,房屋也比较多;村外平地积雪,视野十分开阔,不像山中之村。
王荀三人偏离道路入村,与老人们攀谈。
问及沐神教,能看到他们的眼里满是向往,用那贫瘠的词汇反复赞美。
同时也让三人第一次听到关于初阳城的描述:“那里啊,本来是陈家村……”
依山而建,山上为内城,山腰及山下为外城。
住宅多是三层高的水泥楼房,地面是巨大的水泥板,四五丈高的水泥城墙等等。
如果不是老人用‘像石头一样硬"来形容水泥,王荀都照着‘和了水的泥"去想象了。
现在只当‘水泥"是某种石头的名称,如云母、月华、水晶等。
除了在心中吐槽了一下‘神仙"起的名过于俗气外,没有深究。
至于小楼和三室一厅的套房,王荀想象成了开封府那些能供人住宿的酒楼那般。
“要不是舍不得这边的田地,俺也跟着儿子过去住了。”
北宋朝廷对百姓的迁徙管得并不严格,拿着名为凭由的身份证明,去哪都可以。
这个凭由,只需要拿着田产地契到官府办理即可。
对地主和自耕农来说不算难弄,佃农就得看主家的脸色了。
话虽如此,如今土地兼并严重,放眼地里耕作的农民,十之七八都不是自耕农。
被地主和朝廷双重盘剥,吃不饱、穿不暖、面带菜色才是最常见的‘风景"。
杜员外家的宅子是很显眼,王荀下意识就以为这些老人小孩是依附在他家的客户。
所以看到他们红光满面的样子,才会忍不住偏离路线过来攀谈。
现在一听,原来是自耕农。
一个小孩跑来,将蓬松的外套脱掉交给老人,又跑回去跟小伙伴玩耍去了。
老人轻轻折起衣服说道:“这是俺儿从初阳城带回来的棉袄,俺身上穿的也是,可暖和了。”
旁的老人不屑道:“说的好像就你家有似的,谁家儿女没从初阳城带回棉袄啊。”
王荀自幼练武,本来没觉得孩子在冬天玩到额头冒汗有什么不对。
经老人一说,才注意到他们身上穿的并不是皮袄。
“老丈可将这‘棉袄"给某一观?”
想来那老人有显摆的意思,将孙子的棉袄递了过来。
谁知王荀这人拿到手上翻转捏握、裹手感受后,冷不丁刺啦一声就给人衣服给撕开了。
外边是两层细麻布,里面填充的是:“芦絮?不、不是芦絮……”
两指刚捏住棉花他就察觉到了不同,扯出一小团揉搓,能肯定这些白色的填充物绝对不是芦絮柳絮,更不可能是蚕丝。
老人哪想到会这样,先是一愣,迟了两拍才恼怒地扑上去抢夺:“你!你这人怎的这样!”
其他原本和颜悦色的老人也瞬间变脸,起身围住三人。
王荀自知理亏,从怀中掏出两串大钱:“老丈,实在抱歉,这两贯钱是俺给您的赔偿。”
老人见对方肯赔偿,扫了一眼估计是价值两贯钱的大钱,脸色好看许多。
“俺的宝贝孙子可喜欢这棉袄了,你弄坏了就该赔钱。”
“是是是。”王荀赔笑,把手往前伸出些。
老人没接,有些嫌弃地说:“俺们这不要铜钱,更不要大钱。”
“俺也不要你赔两贯钱那么多,只要赔俺一枚铝币就成。”
美女婢?
王荀闻言,脑子里瞬间出现‘王法"与‘荒淫"俩词。
因为宋廷名义上已经废除奴隶制,公然索要女奴跟藐视朝廷没区别。
而且这老东西居然还要美女!
正当他想怒斥对方老不正经的时候,只见老人掏出一块银白色的金属。
宽约两指,长约三指,如指头般厚。
“这就是初阳城的铝币,俺只要你赔一枚就行了。”
啊?
害,原来是误会啊!
“这不是银子吗,为何叫女币?”
而且这么大一块银,没有4两也有3两半,这老头居然还说‘不要那么多"。
“是铝币,不是女婢!也不是银子,是铝,神仙造的东西。”
王荀闻言来了兴趣,收了大钱想拿铝币来看一看。
老人却十分警觉地将其收回怀里,他的手只得僵在半空。
“咳咳,老丈,能不能让某看一看这铝币是什么东西?”
“不能。”老人果断拒绝,“你们自己去初阳城换,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行吧。反正都是要去那所谓的初阳城的。
王荀抱拳告辞,老人却没散开。
“你们要押个值钱的东西下来,否则你们走了不回来怎么办。”
然后就尴尬了。
他们每人只揣了5吊大钱以防不时之需,没有带什么值钱的东西。
马背行囊里藏有良弓,怀中有精钢短剑。
它们倒是值点钱,却不好拿出来。
最后只得把一匹老马压在这里,3个人骑着两匹马沿路往北走。
走过大杜村的小平原后,是一条有些崎岖的小山谷。
小山谷到头后要沿着山路翻过山脊,跨到另一条小山谷顺势而下,再走一段路才能到。
不算难走,但走在上边就感觉要去的地方特别偏远荒凉。
当初有不少人就是被这段路给劝退的。
不过以前确实偏僻,翻过山脊从小山谷下来后,放眼看去就一条南北走向的路,两边都是山。
现在,下山后走到直路,一眼就能看到横断谷底道路的初阳城。
三人也没有免俗,被高大的城墙和门楼给震惊到了。
若非城门匾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