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是说,是镇守北关的何校尉告知了你们金兵有异动的消息。县蔚组织青壮去山里团练,生怕县城出乱子才关闭的城门?”
县令连连应是,其中的心虚王荀看在眼里。
想来县令刚才说的内容有所隐瞒。
北关、沐神教、团练、知县逃走,这些之间有什么关联?
知县是自己逃的,安全这方面应该没问题。
这样的话……
王荀将腰牌交给副手,划拨3人给他,命令道:“你们4人追上知县,将他们带回太原府。”
他自己则带着两人去“团练地”。
绕至县城西门时,看到二十几个青壮想要入城却被拒之门外的情况。
稍稍驻足观察了会,原来是卫兵把这二十几个认定成了从“团练”队伍中逃出来的人。
“全县三千男丁都拉去团练,这未免也太过了。”
整个灵石县不过三千来户人,这相当于每家每户都出了一名男丁应征。
一般只有灾祸之地的百姓活不下去了,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团练虽非征兵,当下之举却也是相当极端的。
话虽如此,王荀没打算帮这二十多人。
得知金兵南侵的消息后,连团练都不愿意参加的人,绝对是想要逃跑了。
他叹息一声,带着部下离开。
灵石县西城门距离汾河不到半里地,就这短短一段路,王荀又发现有几人鬼鬼祟祟地藏在路边窥视城门的状况。
……
男丁男丁,指的是成年男性。
以应役征兵的要求,则要求是青壮男性,最好是二三十岁的。
按理说,紧急时期参加团练的人,也该是这种。
然鹅李成功带领的这三千灵石县男丁,就存在着极大的水分。
稚气的孩子,年迈的老人,居然占了差不多一成人数,有二百余人。
“团练”队伍一路走走停停多次,都是因为他们跟不上步伐。
若是以前,这些拖后腿的老幼早就挨叱喝了,更有甚者会挨鞭子。
现在却是不同。
老的小的走不快,那就全体慢慢走。
老的小的体力不行,那就多休息几次。
交代给李成功的任务,最后是把足够多的人安全带回初阳城。
时间也不紧,只要当天能办到即可。
横竖不着急,何必做恶人。
走了颇长时间,一众人终于来到初阳城。
四五丈高的城墙是真的,落座在城门之上的门楼还要再高出三四丈。
对第一次造访这里的人而言,这何止是高大二字可以形容的。
站下方仰头望去,说是巍峨也不过分。
别说那三千男丁了,就连随行协助的县吏乡勇和县卫兵都瞠目结舌。
最夸张的还是跟来的县丞,魔怔了般反复询问李成功是不是真有神仙。
穿过门洞,是一个宽九丈,长三十丈的‘围城",或是称之为瓮城更为贴切。
原来是李沐昨夜强迫症发作,觉得一座城‘断"成两截很别扭。
于是把东西城区相对而成的‘中心广场"也围了起来,在南北侧都加上了城墙城门和门楼。
原本既当路又当广场的地方,瓮外加瓮,又多了个瓮城的功能。
高大的城墙加上略显‘狭小"的空间,令这三千多人感到强烈的压迫感。
但心中的骇然很快就被其他的情绪所替代。
原来,这广场沿着南北走向摆了两排长桌和四排长椅。
桌上虽空无一物,但在中心处临时搭建的土灶火炉正在蒸烤饭菜,阵阵香气随风飘来。
还有那些码放成墙的坛子,全都贴着‘酒"字。
“欢迎来到初阳城,俺们已在这里设下宴席,给诸位接风洗尘。”
陈雨丰作为代表在门楼上高声致词,一句“随便吃随便喝”,让这群男人顿时沸腾起来。
这也是李沐误打误撞后发现的用法。
他打算把两个城区的食堂整合在这里,又不想建筑物影响其作为瓮城的功能。
所以干脆整成露天食堂,尝试用这条件招待这一批‘观光客",看看会有什么问题。
事实证明,只要天公作美,人们遵守秩序,这露天食堂就是可行的方案。
招待他们的自然是初阳城老三样,李沐不打算让他们吃得太好,省得产生不必要的比对落差。
同时也是为了加快消耗老三样。
吃了近一个月,西城区已经有居民试探性地跑去询问张沁:“初阳城里有没有其他食物?”
或是:“俺能不能拿自己的份额去外头跟人换其他吃食?”
李沐非常理解他们,想过多弄点其他食物进去。
反正里头是冬天,还是会下雪、能把河冻住的北方寒冬。
不管放什么食物进去,都能迅速冻住不会腐败。
天然冰柜了属于是。
然而遭到了陈雨丰的反对,坚持要先把老三样吃完。
维持秩序由初阳城的城防军和治安员接管,随行帮忙的县吏乡勇也加入到吃席的队伍中。
有肉吃,有酒喝,几碗迎风倒下肚,这些人就放开了。
原本因为拘谨而颇为安静的席面,现在变得闹哄哄的了。
这时有人借敬酒的由头,悄悄跑来打小报告:“县蔚大人,李二狗不见了。”
“刚出县城的时候俺还见,后来路上看不着,俺以为他在队伍的其他地方。刚才俺在这里找了两圈都没看到李二狗,俺觉得他应该在半路就逃走了。”
诸如此类的,共有8人来说。
李成功记下了8人的姓名,表示事后有赏。
“神使,要排查吗?”
陈雨丰看着递来名单,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来的人缺,路上有人逃,这都是早有预料的事。
有人跑来打小报告,却是没有提到的情况。
让李指挥用强硬的手段把人带来,看似非常霸道,实则不然。
此行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加入初阳城,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