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83,从养猪开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15章这赚钱速度!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熊贵清为了躲避熟人,直接开车跑了。 我回猪场看肥猪吃食行不? 加工厂这一摊他很放心的交给老方照看。 也可以说管理。 老方研发出了饲料双向滚筒搅拌机,获得了熊贵清的信任。 直接任命他为生产副厂长。 熊贵清在的时候,他就负责面粉加工车间、饲料生产车间、豆油车间等三个车间的生产管理。 熊贵清负总责。 但是重点管着销售、财务、库管和对外联络。 一旦熊贵清不在厂里,方志财就全面监管各个部门。 可见老方多受熊贵清的重视吧! 下面的工人也都无话可说,谁让方大明白是真明白呢? 各個车间的生产人家都懂,别想着糊弄他。 他也是真管事啊! 熊贵清不在的时候,把厂子管的井井有条。 熊贵清回家躲清闲的时候,潘春梅打来电话,让他赶紧来北安,照相馆可催了好几回。 原来,他们拍的婚纱照底片早就冲洗出来。 可是熊贵清和潘春梅在北安和农场之间来回跑,筹备自己的婚礼本来就事多,谁知道中间还穿插一个承包加工厂的事。 搞得两人都没时间去照相馆选片子。 等潘春梅有时间了,熊贵清又在忙着搞机器,试生产。 这一拖,就十一月底了。 他接到电话,就往北安赶。 两人一起去了新影照相馆,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保留了绝大部分的照片,只有曝光太严重的,看不清人像的照片废弃了,其他的都要求冲印出来。 在其中选择了两张照片,要求放大。 一张为两人上半身合影,一张为两人全身像合影。 其他照片冲印6存黑白或者彩照。 整理在相册里。 此时的相册已经很时髦了。 早已不是七十年代插角相册了,而是八九十年代的透明塑料插片相册。 由于选的照片多,相册就用了两本。 还有一些照片多放了几张,这是送给娘家的。 也好给老丈人丈母娘留个念想。 这些要完工也得三天之后。 熊贵清交代潘春梅来取,先放在宿舍,以后一起拿回去。 他陪着媳妇儿在宿舍吃了顿饭,详细说了这阵子加工厂的情况。 当然重点汇报赚没赚钱,赚了多少! 南北河农场十几基层分场和连队,再加上场直属单位,总人口在一万三千人。 按照现在的供应粮标准,男女加学生平均30斤一个月。 至少每月需要粮食39万斤,白面是农场的主食。 需求量这么大,只能供应三级粉,也就是标准粉。 出粉率也就在80%左右,所需小麦是48.75万斤原粮。 熊贵清是答应各单位只收取他们的加工费的。 加工费也不能多收,每斤0.05元。 一个月的加工费就是19500元。 这是按照面粉量收的,不是小麦量。 其实这个是有争议的。 可他们给了一个补偿,原先说麦麸子优惠卖给熊贵清。 熊贵清就说那就按小麦计算。 他们想了想,就说还是按面粉算,这样,麦麸子啥的就不要了,算是补贴一下。 这样,熊贵清面粉加工费收取了19500块,还得到了48.75吨的麦麸。 这就是熊贵清作饲料的原料之一。 豆油呢? 按照供应量,每人半斤豆油。 每月的供应量至少6500斤。 大豆纯物理压榨,出油率12%左右,一吨大豆能出240斤豆油。 农场要出27吨大豆,才能出6500斤豆油。 这个加工费必须按大豆算。 不然得亏死。 依然按每斤0.05元收取加工费。 每月2700块。 合计油面每月加工费22200块。 再说平价饲料加工费。虽然说好了一月份开始供应,可饲料都得提前加工啊,这些加工费必须给吧? 虽然现在有300户,概算有900头年牛,可已经有奶牛产奶了,这就说明已经产下了小牛犊,它们更得吃。 至少也得按1000头计算。 按照四斤鲜奶一斤评价饲料的政策,平价料至少每头牛7.5公斤。 每个月需要225吨精饲料。 精饲料加工费按照0.03元每斤计算。 加工费13500元。 再加上粮油的加工费,合计为35700元。 一个年度各种加工费的收入是42.84万元。 这些加工费的钱,熊贵清用来发工资,水电费,设备折旧和财务费办公费用等等。 还能剩余20万元。 他自产自销的饲料就是挣大钱的了。 先说,奶牛饲料每头至少还需要2.5公斤高价饲料。 1000头每月至少需要75吨。 熊贵清是按照100吨生产的。 结果依然供不应求。 按照0.6元一斤计算,一个月的销售收入是12万块。 这还是初期的收入,越往后面,饲料价格还会涨,用量还会增加。 这12万,主要的成本是玉米。 因为熊贵清的玉米都是自己种的,可依然有成本,他还得去外面购买大量的玉米才行。 至于麦麸子,这是人家给的,没花钱! 豆饼是自己油坊出的。 可依然不够。 他还去北安油脂厂购进了很多。 不过,农场的平价料也在他这加工,原料是可以混用的。 有时候还真说不清哪些是农场的,哪些是熊贵清的。 毕竟原料一样,配方一样,都生产出来,谁需要给谁呗! 平均算下来,熊贵清的饲料成本已经压至最低,不超过三毛钱。 毛利能有一半吧。 一年的毛利72万,这算不算暴利?! 这能抵多少头猪呢? 2400头。 而他现在的猪舍也仅能出栏1200头,差了一倍。 从利润上来说,可不止一倍,至少四到五倍。 再加上加工费的盈余,一年轻松90万。 要不说,前世董胖子没几年就把这个厂买下来了呢! 看着熊贵清一脸认真,掰着手指头算账的样子,潘春梅有些痴了。 这就是自己选的丈夫啊! 她暗自庆幸自己的坚持,否则这么好的男人哪找去?! 潘春梅也知道,熊家的这栏肥猪在正月前就能出栏,这又是一笔钱! 不多,也就是十万吧。 可这是对熊家来说的。 连带着未过门的潘春梅都有点觉得这个数字很常见了。 其实,大多数普通人家,连一万的整数都没见过,更何况是十万? 这可也是熊家五个月的饲养换来的。 算下来,每月2万的收入,去掉成本,也有万把块,好像还真不少呢! 至少自己还没挣钱呢! 潘春梅一想到自己这三年挣的工资一点都没剩下,就有点气馁。 你看看熊贵清,同样是三年时间,他已经是什么身家? 房子有了,车子有了,存款有了,工厂也有了!对,媳妇儿也有了…… 猛然她想起,这媳妇儿好像是自己,她心里又好一阵的发笑。 见潘春梅嘴角含笑,脸颊泛红,酒窝有晕,熊贵清就一阵欢喜。 他往前凑了凑,伸嘴在白腻的小脸蛋上亲了一口。 潘春梅哎呀一声,往后一躲,伸手在他的胸膛上轻锤了两下。 “讨厌……” 声音低了下去。 熊贵清的猪嘴根本停不下来,誓要把这颗好白菜拱了。 “哎呀,别……” 看着春梅眼中春意盎然,还含有一丝丝的幽怨。 熊贵清停下肆孽的大手。 “咳咳,那什么,天不早了,我先回了。” 他能不走吗? 再不走就控制不住了。 熊贵清带着小帐篷开车走了。 潘春梅捂着鹿撞的胸口,压制住要拉着熊贵清的冲动。 快了,没几天了。 一切的美好留给那一夜。 回到家,爸妈已经吃完了晚饭。 熊贵清随便吃了点剩饭,就来到客厅跟他们聊天。 他询问了这段时间猪场的情况。 “没事,一切照旧。” 熊长禄很是惬意的抽着烟,缭绕的青烟把余秀华熏到了另一边。 说起来,人也是怪。 当年,熊家住在老房子里,也就三十多个平方。 熊长禄也是抽烟,余秀华可没这么大反应。 如今,房子住大了,条件好了,人的要求也逐渐的高了。 “死老头子,就知道抽,你看看这烟子,呛死人了。” 余秀华抱怨道。 “妈,当年我爸也抽,你咋不嫌弃呢?!” 熊贵清调侃道。 “那……那会儿条件不好,呛人就呛人呗,我还不是忍着……” 一提起当年,老太太还有点忆苦思甜的意思。 熊长禄咳嗽一声,把手里的烟头掐灭,烟屁股依然没扔。 从茶几底下拿出一个空烟盒来,放了进去。 “爸,还攒烟头呢?” “嘿嘿,扔了可惜了,凑在一起还能卷好几颗呢。” 老爸这个攒烟头的习惯怕是丢不了了,只是他的烟又升级了。 现在抽的是“大庆”烟。 前世,熊贵清抽烟的时候,也抽过,是甲级烟,4.5元一盒。 这香烟说起来也是黑省的本土烟。 84年的时候,大庆油田的某宾馆需要一种特制招待用烟,于是找到黑省绥化卷烟厂研制。 当年研制成功,专供宾馆,没有上市。 85年才开始上市销售。 如今熊长禄已经抽上了。 因为有过滤嘴,香烟档次很高。 只是熊长禄每次抽的都挺狠,基本烧到滤嘴了才掐灭,所以搜集的烟头也没啥存货了。 聊了闲嗑,三人就说起了今年的收入和未来的打算。 收入方面,先期就是养猪的收入。 一边收入一边支出。 如今也只剩账户上的十三四万了。 老妈手里的现钱也花的差不多了。 可一家人也不着急。 都知道在年前,猪还能卖上一波,至少有十万收入。 借给分场的五万,如今可是抵了一部分账,还有两万多,侯勇的意思干脆用粮食抵账了。 熊贵清也同意。 家里这边就是这个情况。 加工厂是个大头。 存折上的十几万熊贵清要拿去周转。 毕竟还要买些饲料粮进来,不然这饲料也没法做。 熊贵清说道:“爸妈,年前这栏猪卖了,钱就给猪场周转,我就不动了,这你们放心。” 熊长禄和余秀华听了,连连点头。 手里没钱,心里发慌啊! “我还想着大豆换豆油呢,你们觉得咋样?” “这……应该行!” 两人想了一下,点点头。 “反正你别忘了,养猪才是你的主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