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七十年代生活日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9章 冷漠的医生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这个孩子并不是我想要的,我最初并不想结婚生子,结婚时迫于无奈。 我都跟江同舟说好了,不生孩子,可他太天真,他想要一个我的孩子。 直到如今,我都没有办法理解这可笑的社会守则。 结婚生孩子到底是谁的权利,没有任何国家的法律说不结婚就要坐牢,当然如果有这样的法律也是愚蠢的。 但是这个社会一定要把你绑架到产床上去,不管你是否有百分之五十的死亡概率,也不管你接下去的人生将会受到怎样的动荡。” 她说这番话的时候看着杨风,冷静至极的叙述让杨风感觉身边好像坐着一个极端分子。 事实上,陆隐玉的人生的确处处受限,她的极端杨风完全能理解。 她现在甚至已经不觉得陆隐玉是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了。 还有些心疼陆隐玉。 陆隐玉已经很努力地将内心的凶兽关进笼子里了,她甚至还在努力让更多人日子稍微好一些。 一个完全没有温度,没有人性的人怎么会做这些事呢? 她只是处理情感的方式不同而已。 她从小就被迫独立生存,并不认可家庭的存在,也不认为自己有责任给江川提供一个家庭,一份母爱。 杨风斟酌着说:“你当然可以选择不去见他,孩子现在挺好的,他很善良,也很有担当,你可以当交个朋友一样去跟他相处。” 陆隐玉笑了,这是杨风第一次见她笑。 “你是不是太天真了? 不要以为我今天浪费这么多时间跟你说话,就意味着我有很多无用的时间。 我每天工作时间都在十二个小时以上,为什么要拿出时间来做这些无用功? 善良?善良有什么用。 以他的智商,能做什么呢? 有时候我真不理解为什么要生孩子,说传承,我的天赋他是一星半点儿都没有遗传到。 如果说他和韩闻墨一样是个天才,那也许我会改变对生孩子的看法。 这是从生物角度上来说,遗传具有不确定性。 从伦理角度上来说, 你认为孩子真的是你生命的延续吗? 不,从他出生那一刻起,他就是独立的个体。 如果把他视作生命的延续,这对他来说是极其不公平,极其残忍的一种说法。 如果你是名流,你的孩子出生便延续这种辉煌。 如果你是贫民,你的孩子也要延续这样的穷困潦倒的一生吗? 这样的人生有什么好延续的?延续又有什么意义? 现在,我只希望计划生育能尽快落地。” 杨风也笑了:“很久没有说这么多话了吧? 你不用给我洗脑,你也知道我是学什么的。 看似你在回答为什么不要江川,其实是想给我洗脑。 想让我也同你一样愤恨,从而帮你们说更多话吧? 你不用担心,届时我会写一些文章的。 不过你们最好也出个能公示全国的实验结果,结扎手术并不影响性能力,说得直白一些。” 杨风自己就一直给身边的女性灌输独立的思想,陆隐玉越说到后面,她越能听得出来是什么意思。 不得不说,这位清高冷傲的医生连把握人心的话术都有一套。 杨风无意挑起发声的大梁。 她可以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就算陆隐玉不来找她,她也会想办法告诉陆隐玉关于结扎手术存在的问题。 但她绝对不会置自己于风口浪尖。 直白地提出来,就是想让陆隐玉更真诚一些,求人办事儿不是这么来的。 陆隐玉被她指出来了也没有掩饰,她也很直接地说: “我能看得出来你很独立,和普通女人不一样。 你不是一个视而不见的人。 最好是能说到做到,不然你我都能预想得到结果。 至于江川的事情,再说吧。” 杨风笑着点了点头: “所以,我们是朋友了吗?” “可以是。” 杨风为自己又改变了一些历史而感到高兴。 她以前关注结扎手术的时候了解到的这一段历史,有太多悲剧发生。 伤害人们的是残暴的手段,不是计划生育本身。 如果能为黑暗角落处的女人们减少一些苦难,她做的事情就有意义。 不过她当时还看到一个说法,很有意思。 说计划生育在阻断政治继承的道路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处在岗位能继承,能买卖,能走后门进的时代,她觉得这个说法简直太对了! 尤其是对地位高的人来说,生的孩子越多,底层人民的机会就越少。 到后来基本上就是寒门难出贵子了。 江川在常家馆学了一个多月,常馆长从一开始的妥协,到后来天天追着江川想要收他为徒。 他原先就在农场里经常跟着大孩子打架,还种过地。 力气跟从小习武的人比也不遑多让。 再加上他几乎无敌的身体协调性,他的进步可以用神速二字来形容。 常馆长让他和十五岁的孩子对练,他都能伤到对方。 即便如此,江川还是找杨风说他不喜欢,不想学武了。 杨风好好跟他谈了一下。 江川还是不喜欢常馆长,他也融入不进那个锐利的环境。 他更喜欢在学校,一下课,所有人都围在一起玩儿的感觉。 杨风也不多劝他。 这孩子也是个有毅力,自我管理能力极强的。 没必要打着为了他好的名义强行逼他去学一些东西。 杨风带着他去小楼找了一个租户。 这人是工农兵毕业刚分进体育局的,还没轮到分房。 他工资高,带着老婆孩子住个好点儿的地方也不心疼。 章以德跟人打交道还是有一手的,再加上本身租杨风的房子就有要求,大家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正经人,也不会避讳工作是什么。 现在小楼上住的人都是干什么工作的,章以德清清楚楚。 这位叫张新泉,比常馆长好说话多了。 他要是刚进去,就能找到一个好苗子那就立大功了。 章以德提前跟他说了,他穿得整整齐齐等在章以德办公的桌子前。 他一见江川就有些失望。 年龄太大了。 不过还是答应带着江川去训练馆训练一下。 他问杨风:“有擅长的项目吗?” 杨风说:“这孩子的天赋在哪个领域我也说不准,家里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都学得很快,玩儿的很好。跑步也很快,耐力爆发力都很好。” 其实张新泉兴致已经不是很高了,但他看杨风谈吐不一般,说话也挺专业,还是决定带江川去看看,练练也不损失什么。 这会儿的体育馆还十分简陋,专业的教练也没几个。 江川一下午就测了个跳高,跳远,短跑和长跑。 专业领域的教练都在忙,没时间抽空来看他。 倒是有一个教练建议他去跑长跑,说他年纪大了,但是长跑是可以训练很多年的项目,大器晚成的,大有人在。 其他的很多项目都太吃年龄了。 杨风看他不说话,估计是男孩子还是想要学个“看起来”有技术的,有器材在手比赤手空拳跑步要帅一点。 她主动跟教练说:“这不是还有其他项目没有测试么?让他都试试吧,万一孩子还有隐藏天赋没有被挖掘出来呢?” 约了好几次,用了大半个月才定下来,让江川先跟着乒乓球队训练。 杨风先找了人,再加上这会儿部门也没那么正规,反正江川就这么被收下了。 他自己也很高兴,回去以后难得兴高采烈地跟爸爸和爷爷分享。 没想到一向民主的江家父子这一回却是格外反对。 “小川呀,人不能不读书,不读书你将来就是一个没有文化的人。 没有文化,你就没有思考辩证能力,你就会被大多数事情裹挟着走。” 江老爷子不怎么会教人,江同舟小的时候很快就识字了,他说几种语言都能很快模仿出来。 到了江川这里,一是孩子小的时候分隔两地,江同舟连自己都照看不好,就疏忽了管教。 二是,回来以后,两人都醉心学术,孩子成绩还在进步。 就一直没有了解过江川学得有多艰难,他自己对学习是一个什么态度。 江川去体育馆考察的事情他们也知道,只是以为孩子爱运动,想多学一点儿。 但是现在要全天训练,对江家父子来说就挺突然的。 江川太委屈了,晚上黑漆麻糊的,他偷偷来到杨风家。 杨风出门摘黄瓜的时候,看见一个大个子杵在那儿吓了一跳。 “江川?” “杨阿姨。” 杨风把他拉进屋,看着颓丧得像淋湿的小狗一样的江川,先问他怎么了。 知道原因以后,杨风真是气得咬牙。ap. 她辛辛苦苦一个月,要不是江川是韩闻墨朋友,要不是现在和陆隐玉有合作关系。 她管别人家孩子干什么! 陆隐玉说得没错,这江同舟就是蠢! 知识当然很重要了,但现在孩子遇到这样的抉择,这样的机会,做家长的一点儿忙都不帮就算了,第一件事是否定孩子,哪儿有这么干的! “小川,今天很晚了,你过来,你爸也不知道,他们在家肯定很担心,我和你叔叔,先送你回去,跟你爸说说。” 给江川拿了一个桃儿,让他先吃。 杨风就上楼叫韩境元,顺便跟他商量一会儿怎么说。 到了江川家,这对父子倒还能沟通。 先是谢了一大箩筐,说江川平时就经常在她们家,又辛苦她带着江川去学习之类的话。 他们在这种事上一向谢的真诚,自从江川经常来杨风家以后,江川家分的福利总是整箱就送到杨风家了。 “孩子现在是年龄偏大,所以训练量要很大才能跟得上已经训练了几年的。 如果只用放学的时间是不够的。 您二位都是学识渊博的,平时可以抽出时间来管管孩子的学习。” 杨风就差明说你们但凡上点儿心,孩子也不会学得那么难。 江家父子对上杨风莫名得理亏,明明是自家孩子,看着江川挨着杨风坐,感觉好像是被别人家长找上门一样。 韩境元说:“以江川现在的基础将来能否考上大学都是一个问题,但是他的身体天赋很强,将来就算不能参加奥运会,也能在国内崭露头角。” 杨风心里给他鼓掌,干得漂亮,来之前他俩还想怎么跟人家说,绕着弯子来吧,毕竟是别人家孩子。 可真到了跟前,对这俩书呆子,还是要快刀斩乱麻。 江老爷子沉沉地叹了一口气:“同舟啊,你小时候,我也教过你,你那本也不是很赶时间,你要好好教孩子啊。” 杨风和韩境元心里都一紧。 江老这是怕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想抓紧时间工作,又放不下儿孙。 江同舟还是很爱儿子的,看儿子这么想去,也一咬牙就应下了了。 等杨风回到家,韩闻墨跑下来抱住她:“妈妈,你真好,谢谢你。” 这一刻杨风觉得用了这许多时间也特别值。 韩闻墨能理解她是为了他才会希望他的朋友也能更好。 最重要的是,韩闻墨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没有白来的东西,任何好事发生都是有人在付出的。 懂得感恩,常常心怀感激,是江川教给他的。 晚上杨风翻出自己的记录本,看着多年前对局势和人际的理性分析。 惊觉自己已经变了,被遇见的人们影响得更热心了。 忙完别人的事,就要抓紧忙活自己的事情了。 导演来家里说过几次找不到新演员了。 杨风趁着快放暑假,打电话问安梅暑假有没有安排,能不能到京市来。 用两个月的时间,把她之前跳的那个角色演了。 安梅对那个角色的感情很深,杨风一说她没有多犹豫就答应了。 等安梅来还有一段时间,杨风知会了导演,让他先拍其他的。 她整合了账本,拿出所有的流动资金,开始全城看房。 又找了张有为的关系,给她介绍了一些本地人的老房子。 她挑了几个繁华地段,就算房价都不便宜也都买下或是租下来了。 第一家店是她自己装修的,现在地方多,就不能全靠自己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