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农家团宠胖医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44章 女帝登基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腊月。寒风萧萧。 国都发了一件大事。 皇帝病重,无法上朝,皇后代皇帝批阅奏折。 无数官员反对皇后参政,请求皇帝立太子,由太子监国。 国都几大书院的学子联名上书,观点也是反对皇后参政。 皇后盛怒之下,直接取消明年的科考! 这下大周国所有的文官、读书人都非常愤怒。 消息传到金城时,已是腊月底。 一夜之间,无数读书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谴责皇后的所作所为,请求皇帝废后。 成县。一个安静的晚上。 孕妇李玉雪躺在炕上,一边吃生花生,一边再次望向被风吹的呼呼作响的纸窗。 她在药铺就听说许多人谈论朝廷取消明年科举的大事。 听说县里有一个五十几岁的老秀才竟是气得疯癫了,跑到街上逢人就打,人们只能把他打晕送回他家。 还听说县学的师长、一些学子气得不吃饭,要用绝食抗议。 大周国科举是三年一届,遇上战争、天灾才会延期。 所以读书人期盼科举,并且只有科举才能改变人生乃至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命运! 而现在一没战争,二没天灾,皇后为了报复反对她参与政事的文官、读书人,就下令取消科举。 对于大周国的读书人来说是一场人为的灾难。 她琢磨在药铺听到的关于皇后的传言。 皇后不到而立之年,并非皇帝的元后,而是从一个小小的美人一步一步爬上皇后的位置。 还听说皇后是前太子的女人,被皇帝看上后向前太子要走。 这也是文官、读书人攻击皇后的一条。 皇后给皇帝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不到十岁。 金城的明王及明王的姐姐平福公主乃是元后所出。 皇后是平福公主与明王的继母。 按照大周国的朝制,明王应被封太子,然而皇帝没有这么做,也没有立皇后的儿子为太子。 现在皇帝病重,众人都猜测皇后会趁机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如果日后皇帝驾崩,皇后的儿子登基,皇后肯定会挟天子以令诸侯,朝堂文武官员都得听令于皇后,等到皇后母子巩固权力之后,定会处置明王。 李玉雪想到自己全家都上了明王的船,担忧未来。 吕英杰进了正房,看到怀着崽的小胖媳妇坐在炕上不知望着什么地方发呆,柔声问道:“想什么呢?” “你回来了。今天回来的这么早?” “回来早不好吗?” “我想着皇后取消了科考,所有的学子都气愤,肯定会闹事什么的,你在所里应该很忙。” 吕英杰摊开双手道:“你以前不是说过百无一用是书生吗?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能折腾出什么。” “我啥时说过这样的话?” “你说你亲亲的夫君我。” “哈哈,我都忘记了,你还记着呢。你可真是小心眼。” “你说过的每句话我都记着。你刚才说我是小心眼,那我以后可就真的当一个小心眼男人。” “不行!你得对我无比的心胸宽阔。” “好。今天崽有没有闹腾你?” “没有。崽崽好着呢。我今天胃口仍然很好。” 吕英杰等身上的凉意褪去后,搂着小胖媳妇,低声道:“幸亏我没有辞掉信息员,没有一根筋的把自己吊在科举这棵歪脖子树上。” 前年他考中童生后,县学的师长、同窗还有村里的一些人劝他全心全意的读书,不要再当账房。 当时,河东村的吕家没有钱,他自己存的钱也不够,所以就没有职了信息所的信息员。 后来娶了小胖媳妇后,见小胖媳妇天天都想着挣钱,还几次说要养他的话,把他感动的很。 他岂能让小胖媳妇独自撑起这个家? 那小胖媳妇嫁给他没有半点好处,还得养他这个只会读书的废物? 所以他就更不能辞掉信息所的信息员。 他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努力奋斗,既考中了秀才,又当上了信息所的所长,官职七品。 每一天都很累很辛苦,但是若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 相比很多人付出很多,还没有好的结果,他觉得自己的运气很好了。 李玉雪问道:“你们县学情况怎么样?” 吕英杰长叹一声,道:“几位师长气愤悲痛,众位同窗也是如此。”伸手抚摸小胖媳妇白玉般的脸颊,冒出一句,“你怎么没有变胖呢?” “啊?我变胖了啊,肚子变大了,腰身变粗了。” “你的脸还跟以前一样。” “我的脸也变胖了,只是你天天看到我,就没有发觉。对了,上次秦妹妹见到我,还说我变胖了。” 李玉雪怀孕以后,就不怎么去张府。 秦芳就到成县来看望李玉雪。 上次两人见面是在三天前,那次秦芳称自己怀孕了,让李玉雪给把脉,开了孕期食谱什么的。 这大冬天的,积雪成冰,官道、县城的街道很滑。 两个孕妇都不敢出门走太远。 下次再见估计得年后了。 李玉雪的闺蜜--田梅,前阵子成亲了,田梅夫妻把家安在了平镇,租的房子。 田梅现在过的日子跟李玉雪去年一样,能够天天回娘家。 吕英杰俯在李玉雪耳边笑道:“让我看你身上胖没胖?” 腊月的最后一天,皇帝病危,下旨封皇后为“天后”,与皇帝并称为“二圣”。 次年正月初,皇帝驾崩,皇后准备登基时被皇室宗族的人刺伤,混乱之中,皇后所生的一个儿子、公主死于箭下。 国都大乱。 正月中旬,皇后杨荣登基,改国号为大丰,成为史上第一位女帝。 杨荣册封儿子为太子,而明王、平福公主等人的封号不变。 月底,杨荣宣布开创武举,今后大丰国以武为尊! 所有的武官、学武之人都沸腾了! 前年,明王就在封地的大小城府、县城设立了武学学堂,招了许多学武的学子。 这下众位武学学子都狂喜! 反之学文的县学、学堂的学子更加的气愤不平! 李家、吕家的小孩子是文武都学,所以国策重文还是重武,对他们影响都不大。 李安、吕老头坐在一起合计之后,跟孩子们嘱咐道:“武要练,书也要一直读!” 阳光明媚的一天中午。 李玉雪发作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