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傲世第一皇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62章 上战场的准备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离开陈庆知的军营后,赵鼎并没有立即返回廪丘大营,而是回了京城。 一来向晋帝讨要册封储君的诏书,以及储君相应的冠冕、车架、仪仗。 二来则是与萧玉儿等人做最后的准备,确定自己将楚军引入统卫城后可以平安离开。 萧玉儿带着三十名最忠诚、精干的龙渊骨干来见赵鼎。 这些骨干分子每个人起码精通一门绝技,并且从小练习武艺,有着不输军中小将的武力。 但这些人中最有价值的一人,还当属谢邈夫。 萧玉儿亲口为赵鼎介绍道。 “殿下,这位便是谢邈夫,他在统卫城游历时,偶然发现了一富商私自挖掘的隧道。凭借这处隧道,那富商经营走私、助人逃难,积累了巨量的财富。” “谢邈夫得知这处隧道的存在后,认为也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便与我图谋夺取。” “谢邈夫在富商家门前扔下一套带血的卫所军制式盔甲,引得城中诸卫所指挥、同知重视,日日如此,令那富商不得安宁,只好拜托我助他逃离此地。” “我稍微利用殿下留在京城的力量,便帮那富商拖家带口地离开京城,谋夺了那处宅院以及下方的隧道。” 听了萧玉儿 的介绍,赵鼎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前世好歹也是硕士研究生学历,算是个知识分子,自然更赞赏这种以智谋夺取而非强夺的行为。 此外,有更多谢邈夫这样有智谋的人才加入,龙渊才能避免沦为一个只知打杀的黑帮组织,走得更远。 谢邈夫趁势走到赵鼎面前,带着讨好的笑容。 “殿下,我等三十人已做好了必死的准备,用自己的性命为代价,换取您从统卫城逃出生天。” 此行赵鼎不能带太多的人,否则会引起楚人的忌惮,起不到引楚军上钩的效果,所以更加需要拥有必死之心的勇士。 除了谢邈夫这三十人,赵鼎只带了长期追随他的亲卫五十人。 他们这一行八十一人,将会携带大晋储君的仪仗,大张旗鼓地走进统卫城。 刚出城不久,赵鼎一行人的踪迹就暴露在了楚军的视野之中,石泉也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露出疑惑的表情。 “大战在即,作为最高统帅,赵鼎不在军营中待着运筹帷幄,跑到统卫城做什么?” 斥候早有准备,在野外抓了一些流民、逃兵,得到了一些有用的信息。 “据闻统卫城中尚有一些老弱残兵,虽然战力不强, 可人数一上来倒是股不可小瞧的力量,也许郑王是为了把这些人全都组织起来,与我军对抗。” 能够与石泉当面对话的人,自然不会是一小兵,而是楚军中主管斥候部队的索敌将军。 他的分析不无道理,就连石泉也颇为认同。 “哼。不过是无谓的顽抗罢了,我楚国以堂堂正正之势,纠集全国兵力来攻,岂是他用一些阴谋诡计能打败的。” “既然赵鼎想用这些老弱病残和我们对抗,那就试试看吧。” “分出十万马步军,由本相亲自统领围攻统卫城。” 不多时,一只规模庞大的楚军离开了营地,向着统卫城的方向进军。 廪丘营地中的晋军不是没有尝试阻拦,实在是当面的楚军兵力太过雄厚,他们一时半会根本突破不了,更不要说去阻拦石泉了。 殊不知,晋军此举更加坚定了石泉的想法。 赵鼎一定是想去统卫城,纠集老弱病残,组织一只新军,对楚军的侧翼形成威胁,我绝不能给他这个机会,而且我要将统卫城变成赵鼎人生总最后一处战场。 此刻,赵鼎刚好进入统卫城,接见了留守城中的九名指挥同知。 而在与他们见面之前,谢邈夫忍不住将心 声倾诉给赵鼎。 “殿下,咱们如果离开统卫城,城中万余军民该如何自处呢?楚人虽然也是华夏子民,可毕竟与我们归属不同的国家,恐怕不会对统卫城的军民手下留情。” 面对这个问题,赵鼎沉默了。 此前,他考虑不周,没有将统卫城的军民考虑在内,如今看来是自己疏忽了。 虽然统卫城的军民人数不多,可说到底他们是大晋的子民,自己不能不对他们负责。 “在楚军进城之前,我会打开城门,给全城军民一个逃生的机会。是走是留,全凭他们自愿。” 赵鼎只能做到这么多了,他不可能为了区区万余人的安危而放弃整个战争,孰轻孰重他还是掂量得清的。 九位指挥同知来自八个卫所。 这八个卫所本是拱卫京畿安全的一股重要军事力量,可随着赵岐出征沧州平定花莲教叛乱,以及赵炳纠集一切军力与赵鼎对敌,统卫城八大卫所的兵力已经彻底枯竭了。 如今仍然留在城中的只有三四千户居民,以及不足一万人的老弱病残。 一位名叫潘生行的指挥同知代表其余人与赵鼎对话。 “这个节骨眼上来统卫城,殿下一定是为了战事。” “我们这些老 骨头很快就会走到油尽灯枯的地步,与其在病榻上慢慢等死,倒不如在战场上慷慨赴死。” “也许我们的死不能给楚人造成什么伤害,甚至没有太大意义,可起码证明我们无愧于大晋军人的身份,无愧于大晋国。” “请殿下将我们编组为一军,并给我们上战场的机会吧。” 潘生行说完这话,其余将领也纷纷表态要上战场,其中不乏一些胡须发白的老将。 “我们的刀枪也许生锈了,可我们的骨头还没有散架,我们还有能力上战场。” “书生们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这些做军人的不能给国家做些贡献,只能用自己的性命来证明自己还有些许价值。” “做一日军人,就该有上一日战场的准备,我们做了几十年的准备,为的不正是这一天吗?” 看到这些人的表现,赵鼎忍不住感到鼻子发酸。 这才是真正的中华军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只要有这种人在,中华民族就永远是打不垮的。 这一刻,统卫城的军人们证明了一件事,这几十年国家没有白养活他们,就算黄土埋到脖子,他们也会伸出一只强有力的手把敌人拽下来。 “好,我答应你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