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败家小县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94章 秦霄也动心了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丰州府进行的海上贸易,许墨说的那些造反方略。 还有闽越的大改造,现在,似乎大周朝的所有百姓,对许墨的信任,都超过了他这个天子。 后来,荆楚的大灾荒,只是证实了秦霄的猜测罢了。 到了现在,一个长城,就再次席卷天下,成为人们口中的热切对象。 秦霄感受到了深深的挫败。 他之所以调许墨到幽州,是为了敲打许墨,冷藏下他,好让他的名声不那么地煊赫,也看看,此人能不能为己所用。 可是,许墨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秦霄有了灰心无奈的感觉。 一个无法控制的臣子,该如何地对待? 而这个臣子,已经功高盖主,有盖过他这个皇帝的苗头了,他又该怎么办? 这时候,秦霄想到了太子秦化宣,曾经跟他的对话。 当一个人的功绩,比他拥有的权力还大的时候,怎么处置? “陛下,万里长城,足以世代相传,成为我大周的千秋大业!” “我大周建国,这还是首个举国工程!不可敷衍啊!” “朝廷要参加进去,陛下也要参与进去!” “否则,我们会被后世嘲笑的。” “总不能让后代们一谈起来,就夸奖商人们的出力,而讥讽大周的朝堂,居然连商人的眼光都赶不上吗?” “此事,绝不能全部出自于商人!” “如果这种情况任由下去,朝廷哪怕做出再多的实效,还是会被后人评价为无能窝囊,说我大周的庙堂上,连个有远见的能臣都没有,陛下也将受到指指点点,被人诟病的啊。” “商人不可盖过朝廷,这万万不允许!” 苏有平,还有群臣们,不住口地说着。 他们个个的态度,前所未有的坚决。 此事不容置疑。 朝廷必须加入长城的建设中去。 “陛下,不能让后人骂咱们大周是废物啊!” 苏有平今天的嗓门格外的大,文武百官也是一口一个皇上,恨不得冲到秦霄的耳边,来一声大吼。 搞得刚才坐立不安的秦霄,被整的有些麻木了。 特别是‘皇上"两字。 群臣叫起来,那恨不得声泪俱下,如雷贯耳。 秦霄耳边就是嗡嗡地响。偏偏他还没脾气。 毕竟,群臣们说的有道理。 身为大周的开国皇帝,创下了大周的太平盛世,只要这一项,那就是千古的明君,成为皇帝中的标杆人物。 而眼下的修长城,仿佛已经让他看到了曙光。 许墨屡次的立下令人惊艳的功勋,固然让他这个皇帝感到震撼,不好把控。 但这次不一样。 再怎么说,这次的修长城,那是朝廷下旨,让许墨去办的。 哪怕许墨再有独到见解,规划震慑人心,那也是朝廷命令的前提下,且都是为了大周。 最重要的,也是秦霄最在意的。 就是大周的千古伟业。 秦霄绝不想,让后世们看到,大周伟业的重要一环,全部出自于商人。 他可不想被后人评价为废物孬种。 秦霄这辈子都不甘人后,哪怕他年轻的时候,曾经穷的一无所有,也靠着他骨子里的要强,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他就是要顶天立地! 如果让一群只知道追求利益,满身铜臭的商人们给比了下去。 那比杀了他秦霄还难受。 不论如何,都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想到这儿,秦霄的呼吸渐渐地粗重。 好一个许墨啊,给他出了个难题,也是个难得的好题。 历史上,历朝的开国皇帝,无不是惊才绝艳,集合气魄胸怀,运势于一身。 这其中,也必须留下他秦霄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霄忽然长长地叹出一口气。种种的不安凝重,烟消云散。 秦霄明白了,他已经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就算为了自己,他也只有一个选择。 “朕,服了!” 秦霄打心眼的服气。 面对这彪炳千秋的功绩,他不能不让步。 他也必须要让步! “好了,都不用多说了。” “这是展现我大周蓬勃新生的标志性事件,更是留给世代相传的遗产,必须义不容辞。” “你们说说,朝廷该拨多少银子才合适?” 秦霄说出了决定,同时松了一口气。 听到皇帝拍板,百官群臣都惊喜交加的跪下去,嘴里不住地喊:“陛下英明!” 见到百官的反应,秦霄不耐烦地直撇嘴。 “别废话了,谈正事。” “要做就要快,别再婆婆妈妈的。” 在秦霄的催促下,官员们都在提议。 一名大臣先开口:“陛下,既然是首屈一指的功业,浩大的工程,还要世世代代维护下去,那朝廷必须功居首位,不可马虎。” “而现在,大周各地的商人都在积极的参与,朝廷出的银子,那就决不能比商人低了。” “如今许墨的计划是先修榆关,暂时不用去操心后面的事情。” “综上所述,微臣觉得,有一千五百万两也就足够。” 这些话,得到了许多大臣的点头同意。 一千五百万两的白银,以前根本不敢多想,也没法子开口。 因为国库压根儿没那么多。 但如今,情况大大的不同了。 大周的国力在稳步的增长,税收自然也都在增加,再加上闽越更是富得流油,使得大周国库变得前所未有的充裕。 但这名大臣的话,很快被人反驳。 “一千五百万两,少了!” “微臣以为,要做就要做的漂亮大气,气势就要盖过那些商人们,不如直接调拨个一千八百万两。” “毕竟,这工程才刚刚开始,后续还有更多,朝廷就应该给于足够之上的重视,省得让人笑话,出手不如一群商人们大方,也免得给了那些商人可乘之机!再者,这也是展现我大周的实力,远超前朝!” 秦霄听了这个人的话,差点拍大腿地赞同。 特别是远超前朝,叫秦霄听了不要太兴奋。 我大周的子民,就应该有这么的魄力! 但,一千八百万两啊! 想想还真让人心疼。 朝廷国库往外调拨银子,可从来没有这么豪气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