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败家小县令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23章 朝廷缺官儿啊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不过,元勋派到底势力惊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谁也不敢小看他们,更不敢轻易地得罪。 除此外,像大理寺,都察院之类的机构,都属于稍微核心之外了。 朝廷的旨意下发,官员们赴任交接,朝堂地方都忙的不停。 而江南尤其的麻烦,毕竟之前那么大的烂摊子,全靠许墨在仔细地梳理。 虽说几个月下来,许墨已经对江南的治理定下了基调,但还远远不够。 本来富裕的两个行省,现在遍地狼藉,地方人口还很可观,治理起来难度自然不小。 …… 终于。 许墨在江南交接完毕,回到京城户部报到。 当许墨看到,户部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官员,一时间嘴角直抽。 朱敬文和吕斌等人,入京后也面临着部门缺人的困境。 许墨没有法子,不得不在户部自己想办法了。 “许大人,咱们该怎么做?” “各地报上来奏折跟雪片似的,早就堆的放不下了,另外,皇上特意要求您要处理江南二省的事情。” 听到手下官员的话,许墨没好气地翻个白眼:“老子会不知道?!” “就你多话!” “本来在宗人府过的逍遥快活,哪个混账王八蛋举荐来这个鬼地方了!老子要是知道了,看不撕烂他的嘴。” 许墨心情极不爽,他最怕亲自干活。 太麻烦了。 六部官员短缺,让他比治理江南还要痛苦。 江南好歹还有那么大的人口基数,矮子堆里拔高个儿。 可京城户部,那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许墨万万想不到,有人会推荐自己,还有秦霄,怎么也同意自己来户部了? 实话实说,户部尚书是个肥缺,毕竟,整个国库都在户部的手上。 关键是太忙啊,国库在手,也意外着事情繁杂,多的让人得焦头烂额。 说起来都是泪啊。 尤其是,现在还人手短缺,没有人干活可怎么办?! “大人,必须补充人手啊,不然这事儿咱们不吃不喝,整天地做也做不完啊!” “其他的部门也缺人手,但都没有咱们户部严重。” 看到剩下没几个的官员忧心忡忡,许墨也开始了思考。 人手不足已经迫在眉睫。 现在还没到大周科举的时候,但十万火急,秦霄又一股脑地把破事儿甩给了自己,他倒是轻松自在。 简直无耻! 许墨尽管心里在痛骂秦霄,但也只能想办法。 “给老子赶紧招揽人,除了户部左右侍郎外,都先填上。” 许墨开始四处网罗人才。 正常情况下,像户部这么重要关键的部门,可不是那么容易进来的,资历,能力,品阶都要达到一定要求,还要经过朝廷的任命,或者科举择优录取,得到皇帝的允许才行。 但眼下非常时期,别说没到科举的时间,就算正好有科举,挑出来的那点人才也不够用。 因此,这次朝廷各部,都只好面向社会,招揽人才了。 当然了,户部就算急缺人,不得不从社会上招人,设下的门槛还是很高的。 当务之急,先要补充基层的职位,不然,全部门都得抓瞎。 而户部左右侍郎,地位仅在户部尚书之下,许墨心里另有打算。 许墨觉得,一直跟随自己的黄益,来当个侍郎很合适。 但那小子居然不同意,铁了心给自己当管家。 许墨只好另想办法。 “黄益啊,你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机灵点儿的人?” “这么多年了,总该见过些有能力的,做了登记的吧?” 许墨懒懒地仰头躺在椅子上,哈欠连天地问。 如果是以前,他正在舒舒服服地睡觉养生呢。 现在却辛苦无比的干活。 一想到这儿,许墨浑身不爽。 黄益连忙找出了他珍藏的笔记本。 作为许墨最忠诚的管家,兼跟班,黄益自然要为许墨做各种的预备打算。 从许墨在冲县去了闽越,又到幽州,最后是京城,江南,去了不少的地方,出现在许墨身边的人也很多。 那个具备什么能力,性格品德怎么样,黄益都一五一十地记了下来。 黄益翻了一会儿:“大人,您离开冲县后,管账的老陆现在成了县令,他年纪是大了些,不过能力还过得去,更是大人您的忠实支持者。” “另外,丰州府的账文吏,那人也还可以。” 闻言,许墨立刻想起了那两人。 当初他在冲县,那个叫老陆的账房就对自己忠心耿耿。 还有丰州府的文吏,是朱敬文举荐的,也很不错。 这两人对许墨的话贯彻的很好,让许墨省了很多心。 “那他们两个如今在干什么?” 许墨心想,如果他们还只是些下层官员,这么地一口气提到户部,似乎情理有点说不过去。 毕竟户部是朝廷重地,各种硬性条件得要满足,不是他这个尚书一句话就能提上来的。 对于跟了自己那么久的人,许墨倒不担心他们的能力! 但这些年来,朝廷党派的纷争明里暗里不断。 特别是梁山河为首的元勋派,认为许墨的威胁日益变大,于是对许墨的人不竭余力地打压。 使得那些人明明具备升职的条件,却始终升不了,这情况时有发生。 “大人,您当初冲县的账房先生陆全佑,现在是定远知府,而福州的文吏王淮,现在成了丰州知府。” “按照他们的资历,来户部没问题。” “另外还有些人,那时候很擅长招商引资,能力不及这两人,但担任其他职位也不是不行。” 听完这些,许墨点头默许。 这些年,许墨虽说抱着躺平的心态,但以他做出的成绩,自然吸引了众多的追随者。 而许墨对人的态度和方式,与众不同,也获得了大批的人心。 他的追随者当中,有些人能力出色。 再加上黄益做事认真负责,事无巨细都会记录,现在派上用场了。 黄益的举荐叫许墨很满意,二话不说发了调令。 “那几个人都调到户部,陆全佑当户部左侍郎,王淮当右侍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