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杀了幽州牧刘虞,将幽州的控制权收入囊中后,开始日益骄矜,不恤百姓,记过善忘,睚眦必报。
事实上,那个时候赵云已经跟刘备王八看绿豆,对上了眼,但是丝毫没有影响他忠于公孙瓒。
直到在公孙瓒手下里,也不能做到知人善任。
由于没有士人愿意投奔公孙瓒,他手下也没有什么人才。
偶尔有几个,公孙瓒也不能用。
赵云赵子龙眼见公孙瓒不能用他,于是在许彦所遣鲁肃的极尽礼遇邀请之下,终于还是极早离开了公孙瓒,选择来投奔许彦。
这也是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许彦又向赵云大力保证道:“我一定要让子龙你看到全天下的士兵都放下刀枪,襄助平民,共享太平的那一天!”
赵云再次深揖一礼道:“云一点也不怀疑公子的大志和实力。”
许彦轻轻点头道:“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许彦于是又收了赵云,授了他个怀义校尉,留在身边听用。
这时候好消息接连的到来,又有神匠蒲元差人送来了上万套玄甲,上百具马铠,以及上万把的环首宝刀,和五千把诸葛连弩。
蒲元把所有的精力一心都扑在打造兵器和盔甲上,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他现在终于诸葛连弩变成了实物。
“终于成了。”许彦拿起一把蒲元叫人送来的连弩,站在江夏郡守府的大院里,瞄准了一颗需要环抱的大树枝干,手中连弩一扣,一矢九发就飞速的奔着枝干而去。
噗噗噗……
弩矢响处,居然中了五发。
“利器呀,实在太好了!”许彦也是异常兴奋。
除了擅长打造大举,蒲元也非常擅长制造甲胄。
根据《南史》记载,蒲元为诸葛亮打造的筒袖铠帽,“二十五石弩射之不能入”。
神刀、重甲加上现在的诸葛连弩,足够让许彦军的战斗力得到质的提升和飞跃。
蒲元的第二个专长,是他精于发明创造,对军用器械、交通工具的改进优化做出重大成果。
传闻蜀国用来运送军粮辎重的独门神器“木牛流马”,原来真正的首创者是蒲元,而非诸葛亮。
蒲元发明木牛流马后,对于扭转蜀军后勤粮秣供应问题起到了重大作用,也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强力助推器。
由此可见,铁匠蒲元在制造兵器、设计制造后勤运输工具方面都做出了跨时代的飞跃和突破,有力弥补了蜀军的短板,增强了蜀军战斗力。
“科技就是战斗力”古今一理,蒲元的功劳和对蜀国做出的贡献,并不逊色于五虎大将中任何一人,因此才会成为蜀汉后期诸葛亮的左膀右臂。
许彦叫将战马就地配备了五千骑兵,包括陷阵营、许彦亲兵、虎豹骑一并在内。
又将上百具马铠装备精选出来的一百最好战马,连吕布和赵云二人的战马都配备了。
其余再将五千诸葛连弩分发给了所有骑兵配备,再加上人手配备的环首刀,长枪,简直是全副武装,装备精良,几乎达到了此时的战力天花板级别。
诸事处理完毕,许彦带领吕布、赵云、司马懿、徐庶、黄忠、太史慈、刘磐等众将,押解了俘虏的文聘、王威等六个敌将,率领一万大军,一万淘汰下来的预备役,同时携带大量从荆州收购的粮食,乘战船顺江而来庐江。
到了庐江,并没有多作停留,直接弃舟上岸,率领这一支大部队穿行庐江而过,又过石亭重返豫州。
一路返回到了颖川许昌国都,将一万预备役迁徙往梁郡边界去屯田戍边,同时给了刘磐五千兵马,去协助梁郡太守袁嗣,驻守梁郡治所梁城,再次大大加强了梁郡的防御力量。
同时,将六个俘虏敌将关押进入了许昌大牢,开始慢慢消磨其意志。
因为许彦实行宽松的惠民政策,各地流民、难民开始越来越多的蜂涌来投。
尤其关中战乱和饥荒,关中的难民在南阳停留的都少,永愿多走几日路程,也要全部涌入许彦的地盘来。
这些人口都被安排去民屯,大大缓解了境内人口不足的压力。
而且许昌得到了一个新人才的投奔,此人自称陈到。
许彦给他安排了个昭义校尉的武官,打发他去了沛郡驻守带兵。
其实陈到正当年轻,可以将他安排进入新兵训练司,但是吕蒙暂时兼顾担负了统帅荆南四郡兵马的要职,还脱不开身。
带给许彦还有一个大惊喜,那就是张超暗中派遣陈郡郡府驻军,接应东郡之战中被袁绍击败的藏洪回来,现在投入到了许彦的地盘,正等着许彦对他的任命重用。
因为袁绍不愿发兵救援遭曹操大军围困的张超,轻视生死,看重义气的热血男儿藏洪遂与袁绍决裂。
袁绍对于臧洪发出的指令,臧洪一概拒不接受,这使得袁绍无法接受,恼羞成怒,亲率大军直奔东郡,但是用了一年,却无法攻取东郡。
最终,袁绍命大军将城外围得水泄不通,再以绝对优势兵力强攻东郡城。
这个时刻的东郡城里,外无援兵,内无强将,全靠臧洪一人率领军士苦苦支撑。
所幸在最后关头,张超暗中派军将藏洪救援而还,还带回来了七、八千男女人口。
还有附带一个藏洪的手下从事,也是他同乡陈容。
这个陈容素来敬佩臧洪为人有情有义,誓死追随于藏洪左右。
臧洪体貌魁梧,雄气壮节,是个人才,堪称三国“义薄云天”的典范。
臧洪义气豪放,贤德多才,深得人心。
当年青州刺史焦和挂了,袁绍跟公孙瓒正在争夺青州的统治权,就派臧洪前往。
在臧洪的治理下,青州盗贼都混不下去了。
袁绍大为惊讶,决定请臧洪再转往东郡当太守。
藏洪同样将东郡治理得很好,属下和满城百姓都愿意随着他一起陪葬。
鉴于藏洪这样的人才能够管理好州郡,深得民心,许彦对他自然是刮目相看,非常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