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真亲率主力一万人,去了斜谷,留张郃守卫长安。
王平抵达斜谷之后,整日命将士们鼓噪喊叫,还在后方扎了许多稻草人,充作疑兵,摆出要大军来袭的架势。
不仅如此,当曹真增援后,王平还直接下令进攻。
牛金作为曾经曹仁的副将,现在已经归降了。
牛金提醒王平,“将军,主公让我们来做疑兵,没必要真打啊,斜谷地势险要,强行进攻伤亡一定很大。”
牛金的意思,做做样子就行了,没必要这么认真。
王平哼了一声,“我们是疑兵不假,但如果一开始,就被人识破,那就失去了疑兵的作用了。来都来了,不打的话,不就露馅了吗,我是主将,听我的,回去是赏是罚,我一人承担!不必再说,进兵!”
天水、安定、南安三地,一听说刘循和马超来了,全都吓坏了,还没开战,不少人已经开始私下合计着要投降了。
天水和南安两郡的太守,更是直接吓的逃走了。
身边的将士们都很高兴,刘循却非常冷静,这一路之上,虽然他没有亲自冲锋陷阵,却一直在冷静的考虑问题。
尤其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一直在刘循的脑海中反复推演,其中的每一个细节他都很在意。
经过反复推敲,刘循做出了总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确是出其不意,一开始就先声夺人,陇右兵力空虚,三郡也是望风而降。
但是,诸葛亮却并没有把优势转化为胜势,其一,马谡失街亭,张郃反击迅速,及时支援。
其二,诸葛亮面对坚城上邽攻坚不力,相持多日,一点便宜都没有占到。
第三,也就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看似诸葛亮来势汹汹,优势明显,却并没有迅速在陇右占据有利的落脚点。
想在敌人的地盘上和敌人抗衡,就必须有稳定的落脚点,别看当时天水三郡归降了,但是天水郡的治所冀城,诸葛亮并没有拿下。
乍一看,好多地方都投降,可实际诸葛亮并没有拿下有价值的城池。
后来,面对曹军的援兵,还有当地的反扑,诸葛亮就只能退兵了。
队伍快要行进到上邽的时候,刘循把人召集在一起,表情非常严肃。
“主公,你怎么了?”见刘循不太高兴,张任带头问道。
环视众人,刘循开口道:“我看大家似乎都很高兴啊!”
冷苞笑道:“天水南岸安定三郡,一听说我们大军来了,不都是举手投降了吗?连太守都吓跑了,这一路之上,我们遇到很多百姓,他们正忙着躲避战祸呢。”
大家都纷纷点头,形势一片大好。
刘循哼了一声,用力一拍桌子,把大家吓了一跳。
刘循沉声道:“这没什么好高兴的,敌人害怕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就十拿九稳了,当初曹操兴兵几十万,要赤壁一战平定江东,江东那边也都差点望风而降,结果呢,赤壁惨败的确是曹操。不要以为他们怕了我们,我们就赢定了,到现在为止,天水三地我们一座城池都没有拿下,有什么好高兴的?”
刘循一番话,当头给众人泼了一盆冷水。
“我们远路而来,若是不能尽快在这里站稳脚跟,战事一旦僵持起来,我们就会陷入被动,所以诸位要保持冷静,等拿下陇右,到时候摆酒庆功的时候,再高兴也不迟。”
“我一贯的原则,该做事的时候,大家就要拼尽全力去做事,该庆贺的时候,自然会让你们玩个痛快!”
“现在,有两件事,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先想办法把敌人的援兵挡住,只有把援兵挡住,才能有时间,从容的把陇右变成我们的,长安和陇右无非就是两条路,一是渭水道,一是陇山道。
“渭水道是山中小路,峡谷狭窄,不利于大军增援,陇山道相对宽阔平坦一些,那里有一处险隘,叫街亭,我会亲自坐镇街亭,死守在那里,挡住长安来的援兵,至于渭水道这边,由郑公统兵,防备渭水道敌人增援的同时,也要争取尽快拿下上邽。”
“只有挡住了敌人的援兵,才能尽快的实现第二件事,那就是迅速在陇右占据落脚点。陇右本就兵力空虚,一旦失去外援,必难以久持,攻城占地的任务就交给马超和刘巴二人,马超为先锋,刘巴为军师。”
刘循掷地有声,气势凛然,既鼓舞了士气,又提醒大家保持冷静,每一个人都清楚的感受到,现在所面临的压力。
冷苞暗暗佩服,心说:看来刚才是高兴的太早了,战事才刚刚开始,一个城池都还没有拿下,有什么好高兴的。
当然,刘循也适当的安慰了一下众人,“诸位,你们也不要太紧张,敌人兵力空虚,长安援兵不能及时支援,曹操更是远在中原,鞭长莫及,优势在我们这边!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彻底把优势变成胜势!”
街亭的重要性,刘循很清楚。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正是因为用人不当,让一个从来就有过独自领兵经验的马谡,担此重任,结果,一步错,满盘皆输。
只要守住街亭,收服陇右,才有足够的时间,所以,刘循要亲自坐镇。
天水三郡望风而降,陇右的主力,一部分向东集中在了上邽,一部分向西集中到了陇西,郑度先行领兵包围了上邽,马超和刘巴则迅速向西攻城夺地。
刘循亲率一万主力,迅速北上,快速向街亭进发,一路之上,沿途路上几个小的城池,也都望风而降,刘循毫不理会,只是在路过列柳城的时候,稍稍的在这里留了一点兵力。
很快,刘循便来到了街亭,街亭位置比较独特,是一个长长的河谷,中间有一条清水河,河水缓缓流淌。
左边有一座已经荒废的土城,部分城墙都坍塌了,如果坚守的话,勉强还能用,但也只能起到暂时阻敌的作用。
清水河的右侧,有一座山,此山当地人称之为南山,马谡当年就是屯兵在南山。
南山山势不高,高度约一百米左右,东西长三千米,南北宽六百多米。
坡度和缓,居高临下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冲锋的优势!
附近一眼望去,尽是绵延起伏的大山和丘陵,茫茫一片,纵横相连,看不到尽头。
而南山倒显得特立独行,单独挡在了陇山道上。
刘循仔细打量了一会,暗暗点头,难怪马谡会把队伍放在了南山,换了别人可能也会这么做。
“马忠、张翼你们怎么看?我们当在何处屯兵?阻止曹军的援兵。”
这一次跟随刘循来的,是马忠、张翼、邓芝、句扶四员小将,王平去了褒斜道。
马超张任等人和刘巴在一起,郑度则带着冷苞邓贤等人围攻上邽。
别看刘循现在兵强马壮,好多大将却都不能带在身边。
魏延霍峻庞统三人,镇守襄阳,赵云留在了江陵!
马忠飞快的骑马跑了一圈,观察了一下,然后说道:“主公,我们的任务,是阻敌,而不是歼敌,只要能把援兵挡住,为大部队争取时间,我们的任务就完成了,所以,山上山下,我们都要设置伏兵,沿途路上,也要派人偷袭敌人,还要在路上多挖一些陷阱壕沟,尽可能的给敌人设置障碍。”
邓芝点点头,“马忠说的对,我赞成。”
张翼句扶也没有意见。
刘循于是分兵派将,让马忠先去前面路上设伏,尽力的延缓援兵的行军速度,他亲自在街亭拦路扎营,依托土城,在正面阻击敌人,张翼和勾扶带三千人去南山驻守,随时充当策应。
刘循的做法和历史上马谡的做法截然不同,马谡是把一多半的兵力,都集中在了山上。
而且,马谡的兵力还比刘循多了一倍。
当时,马谡的总兵力是两万,刘循现在只有一万。
之所以这样,因为刘循这一次北伐和诸葛亮所面临的情况不一样,诸葛亮把兵力都集中在一起,而刘循还要分出几万人,镇守襄阳。
另外,因为襄阳吸引了曹军的主力,相对的,长安这边的曹军也不会太多。
即使能派出援兵,也不会太多。
再说,刘循亲自坐镇,挑选的也都是精锐之士,他的一万人,不比马谡的两万人战斗力逊色。
刘循马上安营下寨,设置鹿角和陷坑,修筑防御工事。
又过了两日,长安才得到消息,张郃急忙派人把曹真从斜谷叫了回来。
曹真回来后,依然半信半疑,“张郃将军,刘循真的来陇右了吗?可是那王平一直在斜谷进兵啊。”
王平这戏演的太真了,把曹真都给骗了。
张郃满脸的忧愁之色,“千真万确,这是雍州刺史张既派人送来的求救急报,你还是看看吧。”
曹真匆匆看了一遍,“什么?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归降了刘循,真是岂有此理,必须马上派兵增援。”
曹真虽然有些年轻,不够沉稳,但并不是无能的草包,只是缺乏历练,不够稳重。
曹真马上和张郃商议着增兵,另一方面,也派人去给曹操送信。
但曹真也知道,远水接不了近渴,即便曹操得知消息,想要派人从中原向这边增兵,也需要时间。
所以,张郃主动请令,先带着两万人,先去增援。
“两万人?张郃将军,长安本就兵力不多,一下子就带走这么多,合适吗?”
张郃解释道:“兵贵神速,这个时候必须果断救援,既然刘循的目的是陇右,长安他暂时不会出兵的,我先去支援,等魏王援兵来了之后,长安也就不用担心了。”
“那就有劳了!”
“张郃将军,你打算走渭水道,还是走陇山道?”
“渭水道兵力多了难以行军,还是走陇山道吧,这样还能更快一些。”
张郃的想法和刘循想到了一块去了,所以张郃的两万大军,还没到街亭,就被马忠伏击了。
马忠只挑选了一千名弓箭手,沿途占据山道两旁的高地,且战且退,连续偷袭了张郃好几次,往往打一下就走,张郃尽管很生气,但他不得不放慢行军的速度,一路小心谨慎。
光是这样不断偷袭,马忠就让张郃的速度,整整慢了两天。
虽然伤亡不大,但是张郃却不敢大意。
汉中惨败,不仅曹操视作生平最大的耻辱,对于参加过这场战斗的每一个人来说,也都留下了阴影,恰恰,张郃就是曾经的参战者之一!
抵达街亭后,远远的张郃便看到了对面不远处的汉军营寨,纵横相连,直接沿路扎营,用营寨彻底把路拦截住。
这么大胆的近乎挑衅的做法,让张郃眉头紧锁,变的更加谨慎。
拦路扎营,不仅需要谋略,也需要强大的底气,如果实力不济,恐怕连拦截的勇气都没有。
再看看左右两侧,右侧的山上,也是旌旗招展,隐隐有刀光闪烁而出,左侧的古城中,张郃也隐隐发现了不少人影。
这里究竟有多少伏兵,张郃不得而知,但是张郃不敢大意。
“张郃将军,不可大意,恐有伏兵!”
郭淮在汉中之战,被曹操赏识提拔,因为夏侯惇和夏侯渊都死了,他现在成了张郃的副将。
他的想法和张郃不谋而合。
郭淮又说道:“刘循亲自在此镇守,兵力必然少不了,毕竟他可是一方诸侯,他的安危,关系重大,我料想,刘循的兵力不低于两万。”
张郃也点了点头,这让张郃原本想着急去增援的念头,一下子变的冷静下来。
刘循如果是两万人的话,自己这一边并没有什么优势。
别说能不能增援了,弄不好,有可能还会被刘循给吃掉。
见天色不早,张郃赶紧吩咐就地扎营,还不忘叮嘱郭淮,带人严加戒备。
“主公,张郃扎营了!”
马忠兴冲冲的跑进大营,给刘循送信。
“很好,告诉山上的句扶和张翼,没我的命令,不得擅自下山参战,现在张郃不知道我们的虚实,这样更好,就多迷惑他一会吧。”
“主公,你就不打算去和张郃见一面吗?”马忠双手抱胸,笑着问道。
“他在汉中,已经见识到了主公的厉害,如果主公去见他,一定能震慑住曹军的气势。”
刘循摇了摇头,“等张郃什么时候想见我,再说吧。你不是说过吗,我们的任务,是阻敌,哪有一上来,就把自己的实力,都亮出来的。”
转过天来,张郃催马来到阵前,指名点姓,要让刘循阵前答话。
马忠催马来到阵前,“对面来的可是张郃将军?”
“在下正是张郃!”
马忠拱手抱拳,“不好意思,大将军连日行军,不慎染了风寒,暂时不能和你相见了。”
“什么?”
张郃望着不远处的帅气大旗,那上面清清楚楚的写着:汉大将军—刘!
刘循竟然装病不见他,张郃骑在马上四处观望,越是这样,心里越发没底,刘循不见他,他自然不相信刘循是真的病了,一定是在玩弄什么手段。
那刘循究竟在何处呢?是在山上?还是在土城中?又或者绕到了自己的背后?
张郃越想,越是拿不准。
没有亲身经历过汉中惨败,是不可能体会到刘循是多么狡诈的,恰恰,张郃和郭淮都是汉中的经历者。
刘循不露面,对方究竟兵力多少,如何布置的?这些,张郃都不是很清楚。
郭淮道:“将军,我们是去救援的,也不能在此过多耽搁,不如先派兵试探一下刘循的虚实。”
张郃点点头,“好,给你五千人马,你先冲阵试一试,我倒要看看,刘循如何应对。”
郭淮领命,马上命人擂鼓,霎时间,河谷中鼓声如惊雷般响起,五千曹兵如出笼的猛虎一样,喊杀着直奔汉军的营寨冲了过来。
马忠和邓芝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列阵迎敌,不多不少,也出动了五千人。
先是隔着鹿角和敌人对射,等曹兵离近了,没等冲破第一层鹿角,不少人便落入了陷坑,一时间人仰马翻,荡起滚滚的沙尘。
陷坑中密布利刃,一旦掉进去,非死即伤。
郭淮手持长枪,侥幸避开了陷坑,带着先头部队冲到了鹿角前面,刚要下令破坏鹿角,马忠便带人杀了过来,数千名无当飞军也都刀枪挥舞,杀意滔天,后排的弓箭手,也没有闲着,向后面逼近的曹军,不停的攒射着。
郭淮冲上去,并没有占到便宜。
左边的土城,右侧的山上,依然没有动静,刘循也没有露面。
张郃不得不重视,他一向谨慎,没敢冒然大军冲杀。
刘循迟迟不露面,这让张郃觉得刘循还有后手,所以不敢把兵力全部压上。
双方在平地上激战,厮杀了两个时辰之后,郭淮这边死伤了一千多人,而刘循这边,却不到四百人。
无当飞军的战力,也让张郃刮目相看。
第二天,就这么过去了。
第三天,张郃没有出兵,而是派出斥候,四处打探,看看周围的山林中,是不是还有敌人的伏兵。
甚至张郃还派人偷偷向南山和土城派了斥候,可惜,南山和土城,张郃派去的斥候再也没有回来。
到了第四天,刘循突然寨门开启,终于露面了。
张郃正要下令总攻,好像刘循猜到他的心思,所以出来和和张郃见面。
刘循催马来到两军阵前,不一会,张郃也来了,两人相距几十米,停了下来。
刘循率先拱手抱拳,“对面可是张郃将军?”
张郃点了点头,“不错,在下张郃,见过使君!”
这个称呼,非常关键,作为曹魏大将,自然要表明立场。
刘循的人,不会主动称呼曹操魏王,同样的,曹魏的人也不会主动称呼刘循为大将军。
刘循自然不会计较这些小事,笑了笑,“张将军,我可是久仰你的大名,汉中之战,别看那么多人归降了我,却没能留住张将军,实乃一大憾事。”
张郃不知道刘循要干什么,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使君客气了,在下何德何能,当不得使君如此抬爱。”
刘循摇了摇头,“张将军智勇过人,是难得的一员统兵大将,虽然现在你我还处在敌对的立场上,但日后如果有机会,我还是很希望能把张将军留在身边。”
张郃选择沉默应对。
刘循又开口道:“张将军,你我兵力相当,恐怕这条路你过不去,不如等你调集了更多的援兵,再来和我厮杀,你意下如何?你的兵力是两万,我可一点都不比你少啊,想从这里过去,你至少还得再派两万援兵来才行。”
马忠站在身后,嘿嘿直乐,明明只有一万人,可现在刘循理直气壮吓唬张郃。
张郃一点都不怀疑。
因为张郃让郭淮领兵五千人试探,轻松被挡住了,左边的土城和右边的山上,人影重重,不时的闪出寒光,一定还藏有伏兵。
刘循的具体兵力究竟有多少,张郃并不知情。
张郃摇了摇头,“使君要拦截我们,而我则必须去陇右支援,你我立场不同,但却任务一样重要,使君若不把路让开,那我也只好下令进兵,从这里杀过去了。”
刘循笑了笑,“你若进兵,我便奉陪到底,有我在这,街亭,你绝对过不去!”
刘循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气势十足。
张郃的脸色往下一沉,“那我就不客气了!”
刘循接话道:“正合我意。”
接下来,张郃马上下令总攻,上一次让郭淮带五千人只是试探,这一次,直接把兵力全都投入战场了。
刘循依托鹿角和栅栏,正面和张郃开战,战斗刚一开始,便直接进入了短兵相接的激战。
山上的句扶却接到命令,不准冲锋,全部按兵不动。
山下都已经打了起来,可把句扶和张翼给急坏了,但是,面对刘循的命令,他们却不能违抗。
战斗迅速进入了白热化,张郃亲率主力正面冲击刘循的营寨,让郭淮引兵在侧翼防止山上派人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