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拒绝内耗指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辩论的彩礼】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因为这个问题,我刚才差点和我的男同事打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 相信大家在日常工作中,总是会遇到让你意想不到的情侣:“什么?这两个人在一起了?!”然后就开启了全公司吃瓜模式。我们的瓜也得从这里说起。 来条鱼和园园已经在一起了快三年,一开始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也惊掉了下巴:“什么?来条鱼这么小气抠门的男人也有人要?而且还是市场部总监园园把这逼收编了???她瞎了吗?”不过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来条鱼除了工作上的呆轴和小气,在生活上、在爱情上也许是可圈可点的。但显然,来条鱼作为“高龄”男方,面对比他还“高龄”的园园,在感情基础打了快三年的情况下,也没有把婚礼提上日程。 要知道,在江浙沪,不管男方还是女方一旦过了二十八岁,父母就跟家里着了火似得急得团团转,要是能像卖打折商品一样,恨不得立刻马上把子女在三十岁大关之前跳楼价甩卖。更何况,来条鱼已经三十三岁,而园园都三十五岁了(虽然我知道在晚婚晚育的当下,我说三十几岁是“高龄”马上要有人举着大旗来起义,为了保住我可怜的小命,此小节仅把各地的风俗习惯作为客观条件进行阐述)! 来条鱼的行为引得大家纷纷侧目和猜测,一时之间针对来条鱼的谣言风起云涌:来条鱼骑驴找马(不过这很可能并不是谣言);来条鱼同时有两个女朋友,他准备看谁更适合结婚;来条鱼炒股把结婚钱赔得裤衩子都不剩;来条鱼“性无能”,XX月XX天XXX还亲眼看见来条鱼去了男科医院(这个可能纯属谣言);来条鱼是同性恋,跟园园是形婚。 当一个谣言传出,当事人没有及时制止,谣言产生的速度就跟细胞分裂的速度一样快,不一会儿,整个公司就像培养皿,里面充斥了分裂出来的各种谣言。 来条鱼和园园终于忍无可忍,园园选择了离职。这不离职还好,一离职反倒把话语权交给了来条鱼。来条鱼想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把原本倒向园园的风吹到自己这边来:“你们知道的,园园爸妈说一定要在杭州买新房才能把园园嫁过来。为了买这个新房,我们家算是掏空见底了。而且园园家里还要巨额彩礼,但是我妈妈说了,如果娶一个杭州本地人,是不需要彩礼的,只要两家人商量好就行。但是园园家里说他们的风俗是一定要彩礼,而且一分不能少。为这个彩礼钱,我们家又到处举债。你们说,现在结个婚容易吗?所以我们才一直拖着没结婚,唉!” 这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尤其是我江西的男同事(虽然他曾经也老传来条鱼的谣言,甚至来条鱼形婚的谣言就是他传的),此刻仿佛跟来条鱼成为了命运共同体,两个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惺惺相惜这么相互理解这么感同身受。他拍了拍来条鱼的肩膀安慰道:“是的!现在我们男的结婚真是要了好几个人的命,你知道我们那里的彩礼最低多少吗?最低60万!我妈妈自从我记事后,就不停跟我说他们现在省吃俭用就为了给我结婚。”来条鱼深情地对视了江西同事一眼,两个人叹息着、苦恼着、愤恨着当今社会这个“畸形”的结婚观念让男人吃了大亏。 “少他妈给我放屁!园园跟我一个地方的,我结过婚能不知道到底是男的赚还是女的赚啊!”我一拍桌子,把这刚因结婚彩礼一事而结拜的两兄弟吓了一跳。 “你说你家为了买新房欠了一屁股债,但那房子写的是你的名字吧!以后园园会帮你一起还房贷的吧!你说园园家一定要彩礼,我承认我们那边的风俗确实需要彩礼,如果没有彩礼,女方一家在那个地方都会被人戳脊梁骨抬不起头说女儿倒贴给别人。虽然这确实是一个陋习,不过要尊重各方习俗嘛。更何况,你们给过来多少钱,女方家里是一分都不会拿,还会再加个六万八万,到时候全部打到园园卡上,这是给你们小俩口好好过日子的启动资金。你们男人买了套房至少还是不动资产吧,以后至少不会贬值。那我们女方陪嫁的车子呢,一买来一开出4S店就贬值了。我们女方那么多的陪嫁物品呢,买来的时候也要将近三十万,难道以后能升值卖出去?新房的装修和家电家具都是女方来出,这些也能升值?以后万一离婚了,难道我们还能把装修铲了还是烧了不成?” 我像一个女愤青,正在激动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那万一女方没有把彩礼带回来呢!这种事不也经常发生!万一女方也没陪嫁车子呢,万一我们给的彩礼给女方爸妈或者弟弟了呢!你没看这么多新闻吗?!”来条鱼也跳起来,站在男权角度准备和我这个女权主义大干一场。 “那就要两家人提前商量好啊!要是女方彩礼带回来,你们男方可以出多少彩礼。如果女方彩礼不带回来而且也没有车子陪嫁,你们最高能给多少。女方跟你们谈条件,你们也可以跟女方谈条件啊。结婚本来就是一场相互谈判、相互妥协、相互理解最后相亲相爱的大喜事啊!” “商量个屁!有些之前跟你说的好好的,说结婚的时候会一起带回来的,结果结完婚就没有下文了,一问才知道没带回来,那你说那个时候你能怎么办!”这位江西男同事本来还在和我一起传来条鱼的谣言,结果倒戈到了来条鱼那里,来条鱼阵营又助长了势力,来条鱼从最初拖着“高龄”园园不结婚不占理的境地,竟一步跃升到为不合理彩礼奋起反抗的有为青年。 来条鱼的谣言最终演变成了一场辩论赛,我也是没有想到的。在我和来条鱼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之下,我们双方不欢而散(甚至都想掐死对方)。 在跟来条鱼辩论完,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来条鱼和园园迟迟没有结婚。作为外人,对他们的婚事都尚在谈话辩论中失去理智而差点要干起架来,更别说两家当事人各自端着“风俗”的武器,一方亮出“要彩礼”的风俗狙击枪,一方亮出“不要彩礼”的风俗加特林,你狂轰滥炸不要紧,我躲在远远的地方狙击你。两家人因为武器不同战术不同,打得一片火热。 如果没有人妥协率先亮白旗,恐怕这场战争要打到双方年龄触碰到最高压,才会熄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