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3章 建武二年 雍正元年
保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列表
第233章建武二年雍正元年 时间总是在太平盛世中过的飞快,这建武元年终于是要过去了。 大明建武元年,大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 腊月三十。 过了今天,就到了建武二年。雍正撑了半年多,也终于要轮到自己的年号了。 南京城。 朱怡炅一身正装龙袍冠冕,于皇宫正殿宴请百官。 百官以内阁为首,都换上了一身崭新官服。 虽是参宴,却都手持笏板,一步一行一如平日上朝那般正式。 百官上殿,对着龙椅上的皇帝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朱怡炅看着眼前一幕,过往云烟恍如昨日。 过了今夜,他的大明就算真正意义挨过元年了,同样也算是真正站稳脚跟了。 遥想昔日永和称王,虽看似一帆风顺,但实则完全就是在走钢丝。 只要中间有一环他稍微犹豫一下,亦或是清军开始就重兵围剿。那不说倾覆之厄,也是被打回台弯,困守孤岛的结局。 即便他有福建水师也是白搭,台弯没有造船工匠,更没有好木材。清廷只需照葫芦画瓢,按着康熙当年的政策,沿海迁界一两年(木材阴干时间至少一年)。 那他朱大王就完蛋了,哪还有现在称帝建制的机会。 “诸卿平身!” 朱怡炅回过神来,意识到跪的时间有些久了,连忙虚手一抬。 “谢陛下!” 百官起身,无一人心生怨态。 不论新人老人,此刻都是心头激动。 新人激动在于皇帝赐宴,这既是荣誉,也是代表着皇帝对他们的器重。 而老人激动则与朱皇帝差不多,他们这些人都是跟着皇帝从去年,乃至前年一路走钢丝过来的。 短短一年半载,昔日的草头王如今已然称帝建制。而自已也水涨船高,身居高位。 这里头的辛酸,真就不足以为外人道也。 就拿王礼来说,只一年半载而已,就已是两鬓发白。 这不是老了所致,纯粹是长期压力太大。 “诸卿,今夜咱们君臣不醉不归!” 朱怡炅高举酒杯,与其说心情好,倒不如是在发泄,发泄长久以来心中的压抑。 一旁,礼部司官本想提醒皇帝这不合规矩。 但看看皇帝的表情,还有那一饮而尽,想了想还是啥也没说。 虽然陛下不好发火,但这时若扰了陛下兴致,怕是事后也得被陛下记着。 得不偿失,得不偿失啊! 另一边,自从成立修史机构而出现的起居注官,只是默默记录:“帝宴百官,呼:‘不醉不归。"百官从之,君臣相得。” 神特么君臣相得。 百官初时还放不开,但在皇帝一杯接一杯劝酒下,一个个也都喝大了。 平日里严肃的文武百官,此刻一个个都是勾肩搭背、划拳耍乐,全无半分当朝大员形象,更多的直接喝睡过去了。 好在朱怡炅是坐在龙椅上,又有随侍太监、宫女何候,百官喝大了也都上不来,倒是没闹出君臣互相对座划拳的荒唐事。 不光是皇宫里君臣在吃年夜饭,整个南京上下也都是张灯结彩,欢度年夜。 好不热闹。 …… 翌日。 朱怡炅难得睡了个日上三竿,一夜放纵带来的就是宿醉的头疼。 象征性的喝了口宫女递送过来的醒酒汤,这玩意儿就跟防弹衣一一样,中枪了再穿就没用了。 不只是他这个皇帝,昨日参宴的百官几乎一个不落,全都在家躺着呢。 好在今天是初一,朝廷休沐放假。 过年了,总得让人休息下,弦老绷着容易断。 朱怡炅也难得没有办公和外出巡查,而是来至后宫陪伴皇后,顺带逗哄儿子。 孩子才三个月大,还不会说话,只被人抱着才发出“呼咿呀呀”的声音。 “噢噢,我的乖儿子……”朱怡炅初为人父三个月,依旧兴致不减,抱着孩子逗弄。 一旁,吴阿兰只是坐在花园小石凳上抿嘴笑看这对父子。 石凳上放着软和垫子。 “嗯?什么东西这么热乎?” 抱着抱着,朱怡炅忽然感觉怀里一热,随后就觉手上好像沾了什么。 “我去……尿了,尿了!”这是朱怡炅在喊。 宫女们闻言,顿时脸色突变,吴阿兰更是急忙起身。 嗯,还好只是尿了,这要是拉了……只能说幸好没拉。 整个后宫御花园,一阵手忙脚乱,宫女们换尿布的换尿布,打水的打水,朱怡炅则赶紧跑回去换衣服。 小小年纪,尿的还挺多。 …… 歇了一天,第二日,一月初二。 朱怡炅重新进入了工作状态,下面的百官也全部回到工作岗位。 倒不是朱怡炅要学老朱当工作狂,纯粹是他没时间了。 伪清派来的招抚使团已在年节前回返北京,结果自然是什么都没谈成。 且不论伪清那边本就是缓兵之计,薛应成为首的鸿胪寺在朱怡炅的授意下更是漫天要价。 即便是伪清真的想和谈,也不太可能谈成。 <divcss=&ot;ntentadv&ot;>除非雍正把整个北京都拱手相让,这很明显是不可能的。 不过,虽然啥都没谈成,但薛应成也不是毫无收获。 伪清要南下了! 时间已经可以确定是今年开春,可能提前,也有可能延后。 甚至连进兵路线薛应成都旁敲侧击打探出来一些。 大致就是三路,一路淮水,一路湖广,还有一路则是广东。 虽没有可靠依据,但伪清极有可能已经勾连了广东的林俊。 不能不防。 朱怡炅不由揉了揉鼻尖,多事之秋啊! 今年江南闹饥荒的问题都还没搞定,马上又要开战了。 运气不好,可能还得两线、三线作战。 好在去年就已经敲定了新军的扩军计划,趁着冬季新军部队已经完成扩编了一个军。 就是训练度跟不上。 才俩月不到,能有啥训练度? 全国上下的预备役计划已经下发下去,原来的备军暂时还未解散,不过已然开始往军屯和地方巡检、巡捕系统里补充。 不过,要是需要,也不是不能拉到前线。 不得不说,伪清着实是挑了个好时候。 放下思绪,朱怡炅翻开桌案上的秦本。 第一封是福州船政局发来的,属于回奏。 就是单纯汇报已经开始派人前往琼州府,采伐和勘探油楠木。 这东西可是造船用的上等木材,崔盛几乎当天就写了加急奏章与琼州黎汉问题奏章一起,送至南京。 崔盛提出的琼州黎汉问题和解决法子本就是朱怡炅提点,自然不会批驳,但琼州有油楠却着实叫朱皇帝吃了一惊。 原本大明地界并没什么上等木料,福州船政局能用到的造船木材就只有杉木。 台北樟树要拿来炼樟脑,橡木、榆木这两种造船最常用的木材,中国这边只有北方还有南方的两湖地区有。 而且橡木虽然的确最常用,但这玩意一般在海上也就跑个三五年,船的使用寿命就该到极限了。 归根结底还是在于橡木本身质量不过硬。 杉木更不用说,无非凑合用。 福州船政局的原定计划,也就是阴干一两年就直接拿来用。 正好一年时间盖伦船工匠也该到位了,可以尝试初步建立真正的海军了。 一句话,大明不能只有陆地,没有海洋……还有海外领土。 不过现在,琼州居然有油楠,这计划却是可以变动一下了。 朱怡炅随即提笔朱批:“阅,卿当勉力。” 油楠作为造船的上品木材,虽不是顶级,但也不可能再阴干一年。还是得按照常规方法来,起码阴干五年以上。 朱怡炅定的计划便是,原来的杉木继续阴干,一年或两年就开始初步试制盖伦船,算是做实验和消耗品。 而琼州油楠同样继续派人前往勘探采伐,并将之运回长期阴干储备。 说起来,比起油楠,造船公认最好的还得是柚木(不是柚子树),寻常橡木战船只能在海上航向三五年,而柚木战舰,起码能用二十年。 即便到了后世铁甲舰问世,里头包裹的木材也还是柚木。 只可惜,这玩意儿是纯粹的东南亚特产,臂如越南那边就有许多百年、几百年柚木。 朱怡炅目光闪烁,就算是为了这些柚木,这越南他都要定了。 继续批阅奏章。 枢密院奏事:“枢密院各司房已着手重新开始募兵扩军,同时全力编练新军部队。望陛下周知!” 朱怡炅朱批:“阅,卿当勉力。” 军器局奏事:“军器局板甲流水线已正式进入量产,新型铸炮作坊已然设立,并投入工作,燧发枪流水线也已搭建并进入投产。望陛下周知!” 朱怡炅:“阅,卿当勉力。” 礼部奏事:“为防建武元年乡试延误之错再度发生,礼部上下已提前着手预备今年的春闱会试,并勘定考场。同时请求宣传部协助,望陛下批准!” 朱怡炅这次倒是沉思片刻,随即朱批:“准奏!着宣传部予以配合协助。” “并礼部上下,今年会试以后,大明将不再承认前清功名,此议当宣发全国。” 这就是朱怡炅的考量了,去年登极恩科一次机会,秋闱一次,春闱一次。 三次机会,足够你做出抉择了。 大明都到建武二年了,不可能一直惯着这些读书人。 这次春闱,就是最后一次机会了。 而且朱怡炅还让礼部和宣传部一起宣发,够给面子了。 哪朝也不会一直承认前朝功名吧? 批到宣传部的奏本,朱怡炅顺带把礼部那边的宣发又重写了一遍。 后头的其它各部,基本也就是一些杂事。 工部、吏部也就是一些工作汇报啥的。 三法司倒是汇报,那些戒毒官员已经基本全部戒毒完毕,在请示去留问题。 朱怡炅简单看了看,朱批:“阅,着内阁拟定。” 不用拟定,几月前就搞定了,除去部分确有真才实学的,其他全丢去国史院。 好歹也是群读书人,修史还是会的,也不至于坏事。 就连拟定的奏章,朱怡炅都已经看过了。 户部倒是来了新活,汇报完财政钱粮以后,便奏请:“能否提前安排选秀事宜?” 户部也怕出意外。 朱怡炅倒是没甚意见:“准奏。” 困死了 (看完记得收藏书签方便下次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