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了钟毓秀对于修炼一途的讲解后,尹石试着开始修炼。
尹石回想起白天钟毓秀给他讲的修行的口诀以及打坐吐纳的方法。
他手指生疏的掐诀,白天黑裙少女给他说这手决名为子午诀,初次修行的修士,都可以以此手决来引导元气入体。
明月当空,院子里端坐着一个少年,少年双眼紧闭,气定神闲,一呼一吸间,天地间的元气有着细微的变化,仔细看,有一缕细若游丝的元气往少年的眉心而去。
元气自眉心进入尹石的气府窍穴内,这些元气犹如顽皮的稚童,它们在尹石的体内肆意跑动,最后聚拢成一股清流,沿着丹田直达会阴,玉枕两处窍穴,最后又归于丹田。
这股元气毫无阻滞的走完一个小周天。
在元气初入体内时,尹石竟是满脸大汗,最后在元气跑动时,浑身早已湿透。
想不到这孩子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可以自行运转完成小周天,你崔珏倒是收了个好弟子。纸钱铺子的老人讪笑道。
前辈说笑了,你将那神符术教给他,你不也是他的老师嘛?何必分那么清楚?
老人讥笑:你崔珏倒是打的一手好算盘,这小镇上的人都知道他是你崔珏的学生,你现在倒好还想在问这里讨便宜?
前辈当真不喜欢尹石?
老人不置可否,他要说不喜欢那是假的,可是嘴上不能说,你崔珏近水楼台,还让我教他本事,你到底是一个好先生,什么好事都想一个人占去。
再说了,我什么时候答应教他画符了?
前辈,那就算我崔珏替学生来求教了。
纸钱铺老人见读书人说软话,笑道:你们读书人脑子到底就是比我们好上一些,硬的不行来软的,不过,谁让我老人家耳根子软。
你崔珏也难得求一次人,那便算我答应了,你让那小子有空来找我。
那就多谢前辈了,读书对着纸钱铺子躬身一拜。
他娘的,读书人就是麻烦,少来这套,小心老头子我反悔,我要是想反悔,那三个老头子都没辙。
读书人不在回话。
约莫过了三个时辰,少年体内以是运行了十个小周天。
尹石的衣衫已经全部湿透,皮肤上出现许多污垢。
就在那股元气冲击第十一个周天时,那股元气似乎碰壁一般,撞在一堵无形的气墙之上。
那股元气似乎有些不服,再次发力冲击那道无形的气墙。
十数次后,那道无形气墙依旧纹丝不动,尹石见此情形,手指不断掐诀引气入体。
那股元气在新进的元气加入后,气息陡然暴涨,又开始一次冲击。
砰的一声,随着这一声响动。那道气墙出现一丝裂缝。
斗笠少年引动元气再次冲击,四五次冲击后,在第六次冲击下,那道气墙轰然炸裂。
这应该算是破境了吧!少年喃喃说。
你现在也算是炼气境了,不要停下,继续冲击,钟毓秀的声音从屋内传出。
天色微明,天边浮现出鱼肚白,经过一夜的冲击,尹石早已精疲力尽,如同一滩烂泥。
黑裙少女天还未亮就去了一趟药铺,又回来烧好一桶热水,少女将草药一一放进木桶内。
进去泡着,钟毓秀指着木桶说。
尹石有些迟疑,不过还是听话的进入木桶内。
钟毓秀将两扇木门关上走到院中坐在凳子上。
她来小镇这么久还没有好好看过风景,她走到院中那颗桃树下摇椅前,她躺下去仰头望天,这里的云和家乡的好像,云卷云舒极为动人。
又是过了半天时间,尹石才从屋内走出,他此刻神清气爽,比起以前任何时候都要胜之。
如今他也跻身炼气境四重天,也算真正摸到修行的门槛了。
尹石走到院中,又开始挥舞拳头,打起那套逍遥拳。百里惊鸿曾说,拳名逍遥,随性即出。
他用力递出一拳,拳到之处,竟然有破风声出。
尹石这一次,打完前面第一式神人登山式,又打出第二式仙人拱手式,第三式气冲斗牛式居然一次就打出了。
前几次尹石每次打完前两式后,第三式始终打不出,好似有什么阻挡一样。这一次竟然毫无停滞。
钟毓秀看向少年,他一出拳,似有拳意流转其中。
黑裙少女转过头去,仰头看天,不在理会那个打拳的少年。
毓秀姑娘,你身体恢复了吗?
黑裙少女头也不回,懒洋洋回答:好了啊!
那你能帮我喂拳吗?我出拳会有分寸的。
钟毓秀歪过头来:你不怕我出拳没有分寸吗?
不怕,少年斩钉截铁。
教我拳法那个前辈说过,这套拳法如果有人喂拳,进步会更快,拳法也会更加扎实。
那行,看拳,尹石都没有看到少女起身,少女的拳头就已经到了他面前。
尹石只得出拳格档,他本以为面前这个少女没有多大力气,不曾想他低估了少女的气力,这一拳竟然打的他倒退了十数步,他在墙角下才堪堪站住脚跟。
少女拳法如风,尹石刚刚稳住身形,下一刻拳头又至身前。
毓秀姑娘,好拳法。
斗笠少年赞叹不已,他如今的拳法自愧不如。
毓秀姑娘,我出拳了,你看拳。
他一拳递出,少女踏动脚尖往后一用力,脚步轻盈的躲过那势大力沉的一拳。
尹石脚尖发力,往前一奔,冲向少女。
砰,砰,砰........
两人对了三十余招,少年均以失败而告终。
你这部拳法虽精,你一时不得其法,身形又不够灵巧,这些都是你应该改变的。
我修剑,家中长辈有修拳法者,我只是看了几次,所以我的不断拳法,打出也没有什么章法可言。
你初学拳,与人对敌,败阵是很正常的事情,不必因此妄自菲薄。
尹石点头:谢过毓秀姑娘喂拳,我在练一会,找找其中的不足之处。
少年无比认真,每一拳都是稳稳递出,一点都没有敷衍的迹象,少女有些高兴,眼前这个认真的少年还有些好看。
钟毓秀又躺回桃树下的摇椅上,她仰头看着挂满嫩果的桃树痴痴发呆。
桃树绿衣今犹在,不见当年种树人。